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呢?不妨從聽、說、讀、寫、思五方面開始,做到:聽,思學并進地聽;說,有理有據(jù)地說;讀,韋編三絕地讀;寫,旁征博引地寫;思,知行合一地思。并將聽、說、讀、寫、思等能力綜合為表達力。
一.表達力是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語用行為
“本真語文”依據(jù)學習素養(yǎng)和學習行為相結(jié)合的學習理論認為: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是“學力”?!氨菊嬲Z文”的學力是以語言文字為媒質(zhì),以語文知識為基礎(chǔ),以思維和智慧為動力,以精神和文化為核心的語文知識、語文技能和語文人格的總和。
從語感學的角度來看,表達是選擇一定的語言文字運用形式來表現(xiàn)語言文字內(nèi)容。莫泊桑以文學家的視角解釋了“表達”的內(nèi)涵,他說:“不論一個作家所要描寫的東西是什么,只有一個詞可供他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使對象的性質(zhì)鮮明。因此就得去尋找,直到找到這個詞,這個動詞和形容詞,而決不要滿足‘差不多,決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不要利用語言上的戲法來避免上述困難?!闭Z文教育正是引導學生學習作家的語言文字運用的功力,借助教科書精選的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示例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而作家在作品中的“語言文字運用”正是本文論及的“表達力”。這種表達力是對語言文字運用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中產(chǎn)生的意義感,是語感學意義上的表達力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作品的表達力是書面表達力,是意義借助語言文字運用的表達素養(yǎng),只有在語言文字的邏輯事理中借助思辨力重塑意義,作品的意義才能表達出來。
從語用學的角度來看,表達是語言文字運用的藝術(shù)追求。“推敲”的典故講的就是語言文字運用形式的選用,是語用學在表達力上的無止的藝術(shù)追求,人們常常會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種多元解讀的理念來理解表達力,其實這是有問題的。朱光潛先生對“表達”的理解非常準確到位,他說:“表達總是獨一無二的,一種思想只能用一種方式精確表達出來?!庇纱丝梢?,表達力是一種語用的藝術(shù)追求,是語義的精確表達。
從語文學的角度來看,表達是信息、情感、思想借助語言文字等形式在思維的驅(qū)動下陳述或表示的成果,簡言之,表達就是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墩n標》將“表達”素養(yǎng)分散在不同學段的“寫作”、“口語交際”兩個方面的目標與內(nèi)容之中。《課標》對“寫作教學”的建議是:“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由此可見,寫作能力是一種表達力?!墩n標》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建議是:“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睆闹锌梢园l(fā)現(xiàn),口語交際能力是又一種表達力。因此,表達力是語文學中的綜合素養(yǎng),也是現(xiàn)代公民學習、工作、生活的必備素養(yǎng)。
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文化具有多元性,也具有多義性,但語言本身便是文化的一部分,《課標》認為語言文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語言與文化具有同構(gòu)性,而表達是語言的表達,是語言的另一種呈現(xiàn)形態(tài),也是一種綜合實踐形態(tài),其外在的語言形態(tài)和內(nèi)在的精神內(nèi)蘊都是文化的表現(xiàn)。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僅表達了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孔孟以來的文化精髓,更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文化寫照,這樣的表達不但是語文文字運用的形式表達,更是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表達。這是表達的濡染功能,也是表達的智慧生成功能,而濡染與生成則是文化學意義上的表達力。
“本真語文”結(jié)合語感學、語用學、語文學、文化學,將表達力界定為:表達力是運用語言文字在思維驅(qū)動下表情達意的語用素養(yǎng)。表達力是學習的基礎(chǔ)素養(yǎng),是思維參與下的言語能力。所以,表達力既是一種言語行為,又是一種言語思維,還是一種言語智慧,更是一種言語文化。
二.表達力的基本要素:知識、技能、思維
表達力的第一要素是語言文字知識。表達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語言文字知識的學習。言為心聲,雖然言語是一種信息、欲念、意義、情感、思想的外在表達,但表達力是需要依托字、詞、句、章、篇,抑或語、修、邏、文、史、哲等語文知識來表現(xiàn)的,所以,表達力不但是言語的表現(xiàn)形態(tài),而且是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基本素養(yǎng)。如果表達對“對方的到來”的尊敬,表達時卻說成“你的到來令貴府蓬蓽生輝”,這就屬于謙辭和敬辭不清楚,這種語用錯誤涉及基本的語言知識。可見,表達力與語言知識和言語積淀密切相關(guān),知識積淀是表達力提升的前提。
表達力的第二要素是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表達力是可以在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提升的?!肚f子·天道》中云:“語之所貴,意也。”意是情意,不管是書面表達還是口語表達,抑或肢體表達、媒體表達,其最終指向均是信息簡明和情感得體。表達力是生活體驗的外化,是人的情感交流。只有意思表達準確,情感交流得體,才體現(xiàn)出一種高素養(yǎng)的表達力。設(shè)置特定的生活場景,可以指導學生口語交際訓練,以此提升口語表達力;根據(jù)教科書強化實用文體訓練和文學創(chuàng)作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力。訓練的雖是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但最終的表達指向都是準確表情達意??梢姡磉_力技能訓練就是用得體的言語形式準確表情達意。
表達力的第三要素是思維。表達力的培養(yǎng)需要充分激活思維活動。語言和思維是緊密相關(guān)的,所以,表達力是言語和思維的結(jié)合形態(tài),是意念、欲念、思想等意義的外在呈現(xiàn),是借助語言這個媒介實現(xiàn)信息、情感與思想的外顯。孟子所說的“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其實就是一種表達過程,“色”“聲”是表達的媒介,“喻”是表達的結(jié)果??梢?,表達是創(chuàng)造性的言語行為,言語行為是思維活動的產(chǎn)物。言語活動是思維活動,具有思維的邏輯性和漸進性,也具有思維的個體性和獨創(chuàng)性。所以表達不僅是言語活動,而且是思維活動。語言活動和思維活動的智慧產(chǎn)物就是表達力,表達力是人的情感和思想借助言語為媒介而作用于思維的精神產(chǎn)物。
學習語言文字知識是培養(yǎng)表達力的基礎(chǔ),訓練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能是提升表達力的途徑,激活思維活動促其智慧生成是發(fā)展表達力的核心,知識、技能、思維是表達力的三個基本要素,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表達力的分類:口語表達力、書面表達力、指定性表達力
語文教育是通過語言認知、語言傳意和語言訓練來提高人的表達力的過程?!氨菊嬲Z文”根據(jù)語文學科特點將表達分為口語表達、書面表達和指定性表達等三種類別。口語表達即口語交際;書面表達即以文章形式的表達,也就是寫作;指定性表達主要是評價和練習訓練中約定俗成的書面表述,其主要呈現(xiàn)形式為試卷或練習的答題表述。根據(jù)表達的類別,表達力分為口語表達力、書面表達力和指定性表達力等三種形式。
口語表達力是表達力的人本學力。言語是人類生活、學習、工作的交流工具,人們的生活交流是口語交際,工作交流是口語交際,學習交流也是口語交際,所以,口語交際是人的本能,是最為基本的生活技能。表意準確,表達清楚,陳述明晰,用語得體,這是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表意涉及到用字用詞的準確性,這是語文教育的基礎(chǔ)——識字寫字。識字寫字要做到:學習漢字結(jié)構(gòu),書寫準確;理解漢字意義,用詞準確;運用語法結(jié)構(gòu),表達準確。這是表意的三個基本步驟,也是語文教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雖然日常生活的口語交際,只要能夠表意明了就行,但口語交際不僅僅是生活交往,在正規(guī)場合的演講或辯論也是一種口語表達,這種口語表達不僅要做到表意準確,而且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產(chǎn)生特有的現(xiàn)場效果。
書面表達力是表達力的高層次學力?!氨菊嬲Z文”的書面表達主要指寫作,指向?qū)嵱梦捏w寫作、應用文體寫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等多樣化書面表達。義務(wù)教育階段,第一學段的“寫話”訓練的是表達力,第二、三學段的“習作”訓練的也是表達力,第四學段的“寫作”仍然訓練的是表達力??梢姡瑢嵱梦捏w和應用文體的寫作訓練的目標指向都是書面表達力,但在語文教育中也不應該忽視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這種書面表達力更是獨具魅力。語言是表達力的外在媒介,語言的錘煉、文體的選擇、語體的轉(zhuǎn)化,甚至包括標點符號、書寫格式等等外在的媒介都會影響到表達力。精心選擇外在的語言形式巧妙地表情達意,這是一種綜合的書面表達力,而書面表達力不僅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產(chǎn)物,也是語用技能和語文素養(yǎng)的結(jié)合體,更是人的內(nèi)在精神的產(chǎn)物。
指定性表達力主要指向于教學評價中的答題表達學力。考試評價是語文教育繞不開的一種評價手段,基于此,“本真語文”特別將考試或練習中的答題表達獨辟為“指定性表達”。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完成書面作業(yè),表達的規(guī)范性極為重要;學生在考試中的答題不僅需要理解到位,更要表述清晰,表達切中要害。但這種書面表達又不同于寫作,寫作的書面表達具有自主性,是作者自身真切的情感表達,而書面作業(yè)和考試答卷的表達則是指定性、規(guī)范性極強的表達,這也是一種表達素養(yǎng),是指定性表達力的具體形態(tài)。
口語表達力、書面表達力、指定性表達力都是學習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語用素養(yǎng),也是最為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只有充分整合語文課程,積極開發(fā)學習資源,多樣化開展綜合性和實踐性語文學習活動,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表達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幸福成長服務(wù)。
四.表達力的兩個維度:信度與效度
表達力主要的指向是形式和意義,意義是表達力的核心,形式是為意義服務(wù)的,形式可以千變?nèi)f化,最終歸一為意義的時候不能差之毫厘,這就是表達力的核心。但表達力還有信度和效度之別。表達力的信度是真實可信的程度,強調(diào)的是同一性和可靠性。在譯作的表達中特別強調(diào)信度。暫且不談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僅談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的對譯方面也是特別強調(diào)信度的。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一文時,學生在理解文中“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一句時,有同學表達為“和我祖父居住的鄰居,現(xiàn)在十家僅剩一家了”,還有同學表達為“和我祖父同期居住在這里的人家,現(xiàn)在十家剩下不到一家了”,兩種表達的意義相距甚遠,只有當學生學習并理解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真正意義,學生才能在表情達意時表達出對“賦斂之毒”的怨怒,這種理解文言文的文意而外顯出的表達力,要求具有信度的高度同一性,稍有差異的表達都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表達力的第二個維度是效度,效度不但指表情達意的真實性和可信性,而且指向表情達意的藝術(shù)性和感染力。表情達意的準確無二,是效度的一方面,表情達意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則是表達力追求的效度。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的第三回中,為了表達出范進中舉前后的身份地位的變化,刻畫了其岳父胡屠戶的形象。范進進學回家,胡屠戶來賀喜,雖是賀喜,其實是范進一家人伺候胡屠戶,當胡屠戶酒足飯飽離開時,吳敬梓這樣表達:“這里母子兩個,千恩萬謝。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薄皺M披”刻畫出屠戶的兇橫庸俗之態(tài),“腆”活畫出倨傲不羈之形,而反之可以讀到范進母子“千恩萬謝”的卑微與猥瑣。當范進中舉之后,胡屠戶又來賀喜,看到發(fā)瘋的范進不僅不敢罵,更不敢打,當瘋態(tài)畢現(xiàn)轉(zhuǎn)為安好的范進給了胡屠戶銀子后,吳敬梓這樣表達:“千恩萬謝,低著頭,笑瞇瞇的去了。”同樣的“千恩萬謝”,但表現(xiàn)的對象變了,同樣的“去了”,此時是“低著頭”,細膩的描繪中表達出的是社會的尊卑,也暗諷了世態(tài)炎涼。這樣的表情達意已不是簡單的真實可信了,而是藝術(shù)化的表達。
表達力的信度與效度,講求的是表達的真實可信與藝術(shù)感染力兩個維度,這雖為兩個維度,但又是相輔相成的整體。
五.表達力的實施路徑:綜合性學習與實踐性活動
語文課程是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決定了表達力的實施必須依靠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性活動這兩條基本路徑。
《課標》認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闭Z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種表達,課程之間的溝通又是一種表達,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更是一種表達,學習與生活都需要借助表達來進行交流溝通,都需要借助表達來整合,表達本身就是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呈現(xiàn),而表達力則是學習者整體素養(yǎng)的綜合。
綜合性學習是培養(yǎng)表達力的課程優(yōu)化路徑。綜合性學習以學生為本,是具有綜合性、生成性、主體性的學習方式。而表達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聚知識與能力、習慣與方法、思想與情感、思維與智慧的綜合表現(xiàn)形式。表達力既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又是語文能力與思維的生成,更是學生獨立思維與人格的主體呈現(xiàn)。當學生學習季羨林先生的《成功》時,學生自主梳理文本的觀點,既能表達出季羨林先生在文本中對“天資”“勤奮”“機遇”觀點的認知,又能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表達出對成功之道的獨特的認知,當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表述文本觀點,質(zhì)疑觀點的片面性,完善對“成功之道”的體驗與認知的生成學習時,這就是極具表達力特質(zhì)的語文教學。表達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明了文本的意旨,需要學生在傾聽中準確把握話題的指向,需要學生在互動中交流智慧,需要學生在思維中表情達意,表達力是借助于言語生成、言語組織、語言駕馭在思維的整合中生成的綜合智慧。
實踐性活動是培養(yǎng)表達力的學習活化路徑??谡Z表達力是在人際交往與溝通中得到提升的,書面表達力是在寫作實踐中得到提升的,指定性表達力是在技法訓練中得到提升的,不管哪一種表達力都是在實踐性活動中達到“教學做合一”的效果的??鬃釉凇墩撜Z·季氏》中指出“不學詩,無以言”,將口語表達力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同樣,書面表達力集語言、思維、情感于一體,是語文素養(yǎng)付諸學習的活化形態(tài),其核心是對生活的體驗、感悟與思考,只有在實踐性活動中才能體驗生活、調(diào)動積累、個性表達、創(chuàng)新建構(gòu),這是提高書面表達力的關(guān)鍵,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性活動是積極培養(yǎng)學生表達力的有效路徑。
表達力是“本真語文”理論體系中處于中位的學力,是居于閱讀力與文化力之間的學力,正因為表達力的中位特性,集聽、說、讀、寫、思等語文素養(yǎng)于一體,是基于閱讀力語感素養(yǎng)的語用學力形式,同時又居于文化力之下,是“以文化人”的文化力的具體表述形態(tài),具有直觀性和可評價性??谡Z表達力可以通過他聽與互動的形式評價學生表達力的能級,書面表達力可以通過寫作與測試的形式評價學生表達力的能級,指定性表達力本身就是考試評價中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表達力,因為表達力是可以測試評價的,所以,表達力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依靠技能訓練來達到目的,還需要在綜合性學習課程和語文實踐性活動中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表達力是一種語用素養(yǎng),具有知識、技能、思維三大要素,呈現(xiàn)出口語表達力、書面表達力、指定性表達力三種類別,追求信度與效度兩大目標,依靠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性活動兩條基本路徑來實施,與閱讀力、文化力交融滲透,豐富了“本真語文”學力理論,是深化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視域。
李旭東,語文特級教師,現(xiàn)居江蘇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