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少不入川的慢節(jié)奏,讓成都成為世人向往的一座休閑城市;以茶會友童叟無欺,成都的茶館不啻為一方重要的社交場所。
記得多年前去成都拜會一位兄長,中午時分,他打包了幾種糕點和我愛吃的脆皮大腸以及涼拌兔丁,引我去了他家附近的老南門露天茶社,那時兩元一位,無限續(xù)水。太陽作證,我們僅花了4元便獨霸著那張桌子直到日暮西斜。懶洋洋的陽光,嘎吱響的竹椅,老虎灶的蒸汽,茶碗里的白水,去往成都品茶,品的不是茶味,絕對是歲月。
成都的閑適是出了名的,特別是在節(jié)日或周末,慵懶的習(xí)性讓成都人一整天浸泡在茶碗中不能自拔。他們懂得茶如人生這個道理,隨遇而安;懂得從濃到淡的自然規(guī)律,自得其樂;更懂得水茶相融的人情世故,消遙自在。在成都,吸引和服務(wù)于百姓階層的露天茶社,如河心茶莊,人民公園,杜甫草堂,老南門,浣花溪等等,比比皆是。細數(shù)人生,有時形式絕然大于內(nèi)容,實則反襯出內(nèi)容的天造地設(shè),諱莫如深。
關(guān)于吃茶,歷史上有一段著名的禪門公案。話說唐時禪宗第四代傳人從諗禪師,在趙州古城主持觀音院達40年,其修為震古爍今,僧俗共仰,人稱“趙州古佛”。一日有兩位僧人慕名來向從諗禪師請教什么是禪?禪師打問其中一個:你從前來過嗎?那僧人回答:沒來過。禪師便說:吃茶去!禪師轉(zhuǎn)向另一僧人亦問:你來過嗎?該僧人回答:我曾經(jīng)來過。禪師遂說:吃茶去!一旁引領(lǐng)兩位僧人來見禪師的監(jiān)院納悶地問:禪師,怎么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禪師喚了聲監(jiān)院的名字,監(jiān)院應(yīng)聲,禪師對他說:吃茶去!
從諗禪師“吃茶去”這三個字成為一樁禪門公案,歷來解讀多多,見仁見智。從禪師流傳下來的語錄中可以看到其睿智的禪意語鋒,僧者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禪師云:失者無虧,得者無用;僧者問:什么是道場?禪師云:你從道場來,你從道場去;脫體是道場,何處更不是。佛學(xué)中有言:萬法歸一,一歸何所?竊以為,此一非彼一,想明白,或想不明白,都不如吃茶去。人行江湖,有求在心,路自然顯得漫長;人生若夢,無求于心,當下即是自然。吃茶去,吃茶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