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奎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對于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jù)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應發(fā)揮的具體作用。
王國維先生有三境界之說,其實語文教學對課文文本教學價值的挖掘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少專家說過,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教什么主要指的是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同一篇課文,不同的人可能會選取不同的內(nèi)容來教。而所選內(nèi)容的優(yōu)劣高下常常影響著執(zhí)教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水平的高低。課文教學價值點的選擇要以執(zhí)教者對文本的深入解讀為基礎,并細心地研究作者表達之妙,從而選取那些最有教學價值的內(nèi)容來實施教學。也就是說,文本解讀的深度決定課文教學價值挖掘的力度,教學價值挖掘的力度又決定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的高度。這里以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五單元25課《花鐘》為例,詳細地展現(xiàn)筆者解讀文本深度挖掘其潛在的教學價值的過程。
首次教學《花鐘》這篇課文,對文本的解讀比較膚淺,選取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就是:(1)學習課文字詞,(2)正確朗讀課文,(3)理解和感悟關(guān)鍵詞句的含義,(4)學習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請看下面這個教學流程片段:
(一)談話激趣,走近“花鐘”
師:齊讀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
師:齊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并書寫幾個要求會寫的字。
(二)初讀課文,認識“花鐘”
師:你再哪里見過“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的景象?“灼傷”和“適宜”的意思怎么理解?
(在教師引導下,體會一些關(guān)鍵詞句的意思。)
(三)細讀課文,品味“花鐘”
師:回顧一下,剛才這一段究竟講了什么?接著想,你還讀懂了什么?
(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學習用找中心句等方法把各個自然段的意思讀懂。)
師:請大家用“首先、接著、最后”等詞語把各段的意思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哪個同學來講一下?
(師根據(jù)板書梳理課文思路,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后來發(fā)現(xiàn)上述的教學傾向于課文內(nèi)容層面的學習而忽視了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只能算是低層次的教學境界。于是就試著重新解讀文本,尋找語言形式上最值得學習的地方來展開教學。這次選取的教學內(nèi)容就在第一次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認識和理解課文語言表達上生動形象的特點。
請看下面這個教學流程片段:
師:在第1段的學習中,圍繞中心句分別寫了哪些花?請用波浪線勾畫出這些句子。
師:屏幕上這些寫各種花開放的句子,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圍繞中心句分別寫了哪些花?請用波浪線勾畫出這些句子。
牽?;ā灯鹱仙男±?/p>
薔薇——綻開了笑臉
睡蓮——從夢中醒來
萬壽菊——欣然怒放
煙草——在暮色中蘇醒
月光花——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曇花——含笑一現(xiàn)
。。。
(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比較等方法體會上述語句表達上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這次教學較首次教學有了質(zhì)的飛越,算是“中層次教學境界”。但總覺得還缺了點什么,于是再繼續(xù)解讀文本,深度挖掘其教學價值點。在秉燭夜讀中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這篇課文語言表達形式上非常講究非常有特點。不僅表達生動形象,而且還富有節(jié)奏感,富于形式上的變化。于是重新設計教學流程,側(cè)重于課文表達形式特點的學習。
請看下面這個教學流程片段:
師:除了課文語言表達“生動之美”外,你還發(fā)現(xiàn)了作者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別之處?
屏幕上打出下列句子:
凌晨四點,牽?;ㄩ_花了;
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開花了;
七點,睡蓮開花了;
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
下午三點,萬壽菊開花了;
傍晚六點,煙草花開花了;
……
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來安排句子先后的表達特點,這就是本課語言表達上的“有序之美”。
師:除了課文語言表達“生動之美”和“有序之美”外,你還發(fā)現(xiàn)了作者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別之處?
教師提示:仍然看上述敘述開花時間的句子,注意時間詞的位置,你會發(fā)現(xiàn)富有變化;句子中描述開花的部分也善于變化,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可見,本文語言表達上還有“變化之美”的特點。
師:現(xiàn)在我們運用剛才學到本文語言表達美的方法,自己挑選比較熟悉的另外三種花來仿照課文語言格式寫一寫。
從淺層次的只教“字詞句主要內(nèi)容”到中級層次的關(guān)注到語言表達,再到高層次的聚焦語言表達多種形式美,就好比進入到王國維先生“三境界”一樣。這就是我對《花鐘》這篇課文教學價值“三境界”的掘金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果,學生學到更多有價值的東西,教師必須學會認真解讀文本,思考課文的教學價值所在,從而掘金到那些真正必須教的語文知識點,聚焦到語文能力發(fā)展點上來,高效優(yōu)質(zhì),靈動深刻。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展示了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是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課上,始終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如:在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時,說“欣賞了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這么美的花,老師也禁不住想放聲朗讀,同學們愿意給我一個展示的機會嗎?就這樣,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華,從而更加產(chǎn)生了對花鐘、對各種花的喜愛,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充分的語言實踐。國家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主戰(zhàn)場,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注重朗讀、默讀等綜合感知的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根據(jù)文本的特點,結(jié)合課后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本課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學會本課的生字,正確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詞語的意思。初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第一自然段。學生自主讀書,了解“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陶冶美的情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