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題:幸??偸强赏豢杉皹祟}:正在改造中國人的出境游?文:陳珊珊導語:出境游的發(fā)達無疑是一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國家經濟越好,出境游這個事就越普遍。但是確實,這一股龐大的“勢力”也讓世界害怕了,這幾年來中國游客負面新聞不斷,中國人幾乎成了不文明旅游的代名詞。
正文:多年前,《讀者》上曾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名中國老年人到法國旅行,他在巴黎艾菲爾鐵塔上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講著各種語言的游客們,但讓他最為感慨地是看到了一對來自韓國的年輕夫婦,帶著一個只有兩三歲的孩童,這一個韓國家庭洋溢著快樂的笑容俯瞰著巴黎的美景。
這名中國人寫道:我不羨慕出國旅行的少年兒童,因為他們的背后肯定有父母的經濟支持;我也不羨慕中老年人們,因為他們多年積累的財富可供他們出國旅行;我羨慕地是帶著孩子出國的年輕夫妻,因為這足見這個家庭生活的富足,也可見這個普通人生活的富足。
這個故事讓人印象之深,就在于這篇文章里所透露出的當時還不是那么富裕的中國人,對他國人的艷羨心態(tài)。所謂“風水輪流轉”,不過在短短數(shù)年的時間,中國游客仿佛在一夜之間爆發(fā)威力,足跡遍達世界各地包括很多人煙稀少的秘境,搶貨的呼喊聲回蕩在眾多國際都市的大街小巷,這不但讓世界震驚,就連中國人自己也被這種爆炸力震動得有點暈了。
出境游來得太晚
“中國人占領全世界”的這一天其實來得太晚了。
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魏源就表達出“睜眼看世界”的呼聲,但在中國改革開放前,走出國門還只是少數(shù)群體的行為:高級官員、公派留學生、大批出賣勞動力的華工。直到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旅游業(yè)仍以接待國外游客入境游為主,國內旅游規(guī)模小,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出境游。
中國出境游的發(fā)展,也就是近30年來的事情。1990年,中國開始邁出嘗試的步伐,這一年10月率先開放中國公民自費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三國旅游。接著,我國又陸續(xù)確定新加坡、菲律賓、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為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
出境游的真正騰飛是在1999年之后。1995年開始中國實行雙休日制度,特別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刺激消費而設立的“黃金周”,對旅游的刺激作用非常明顯,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全國出游就達2800萬人次,旅游收入141億元。而在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當年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超過百萬人次的目的地(港澳臺以外)國家有韓國、泰國、日本、美國、越南和新加坡等六國。
經過這些年來的市場培養(yǎng),出境游呈現(xiàn)出兩個顯著特點:第一,從少數(shù)人的奢侈品,發(fā)展為大眾化、經常性消費的生活方式;第二,隨著旅游方式的多樣化,中國游客的年齡層年輕化,80后人群已經成為了出境游客的主體,他們在中國出境游客中所占的比例高達56.2%,“70后”和“60后”所占比例分別為26.4%和11.3%。
陋習即國民性
以中國人的新興旅游目的地帕勞為例。帕勞是太平洋上的島國,以清澈見底的海底景觀聞名于世。在2015年之前,帕勞的游客以歐美國家與日韓為主,但從今年2月份開始,中國游客猛增,占到外來游客總數(shù)的62%,達到10955人,而在2014年1月只有16%。中國游客的涌入,不僅讓當?shù)鼐用駥?shù)量猛增的原因感到困惑,而所造成的環(huán)境影響也讓居民感到非常擔憂。
在帕勞首都科羅爾,有當?shù)鼐用裰肛熤袊^喧嘩,破壞珊瑚,還往大海里扔垃圾,甚至造成了水母湖中的一些水母死亡。2013年3月,中國影星黃渤的一條微博也從旁印證了中國游客的惡習。當時的他正在帕勞潛水,卻突然看到一個寫著“中華”二字的煙盒。他說,“臊的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賊一樣生怕被別人看見、一直帶回岸邊,朋友啊,去別人家做客咱客氣點,這倆字的臉丟不起??!”
歸納一下,國外對中國游客的不待見之處在這么幾方面:炫富,暴發(fā)戶心態(tài)較突出;搶座、占座、插隊和大聲喧嘩,這是一些中國游客的標簽;亂扔垃圾,衛(wèi)生習慣不夠好;入鄉(xiāng)不懂得隨俗,常常去做一些禁止的舉動;不愛惜文物,破壞自然環(huán)境等等。
其實,這就是中國人。不管是大肆購買奢侈品、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或是在埃及神廟刻上“到此一游”、盧浮宮水池當洗腳池,還是隨地吐痰、隨意插隊蠻橫無理,這種種的一切,都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國民性的表現(xiàn),只不過,這種國民性隨著旅游之風達到了世界很多角落而已,而在世界的對照的之下,中國人的性格被映照得清晰無比。
中國人的國民性是什么?柏楊先生進行過總結,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種讓人不能痊愈的,使我們子子孫孫受了感染,就使中國人具備了很多可怕的特征,這種特征就是:臟亂吵、不團結、窩里斗、講大話空話、心胸狹窄,等等。中國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被禁錮得太久,國民經濟水平突然有了迅猛的發(fā)展,但我們富起來的時間還太短,于是精神文明就被遠遠地拋下來。
同時,游客不文明現(xiàn)象多發(fā)還有其它原因,如出境游發(fā)展時間短,旅行社組織能力不足;一些目的地國家與地區(qū)還沒有來得及做好接待準備,導致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被放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中國人確實對他國不了解,導致做出了違法的行為。就拿近日三名在日本被捕的中國男性游客來說,先后因為“癡漢”行為,違反日本《迷惑防止條例》、涉嫌刑法中的強制猥褻罪,被警方作為現(xiàn)行犯加以逮捕。這三名哥們兒一個人是在某家商場的扶手電梯上用手機偷偷地拍日本女性的裙底,有一個人在電車上居然掀開日本女性的裙子,還有一個人在琳瑯滿目的性用品商店里面觸摸日本女性的臀部。他們估計覺得很冤,“明明在日本‘小電影’里是非常正常的行為,為何我去做就犯法了呢?”
此事也是給了很多前往日本旅行的中國男性觀眾的一個提醒和警告:視頻里演的,和真實的日本社會并不一樣!
改造中國的契機
中國融入世界,這對于改造中國人來說是個絕好的契機,都說封閉使人落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去,才知道自身到底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實際上,伴隨著出境游的熱度,中國人也在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首先是中國人的消費理念正在發(fā)生變化,雖然搶購黃金、搶購奢侈品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但從購買清單來看,中國的消費觀已經理性很多,電飯鍋、馬桶蓋、電吹風、陶瓷刀,中國人買的東西越來越實際。其次是中國人旅游理念的變化,隨著中國人出境旅游的次數(shù)增多,大家已經不滿足于出境游開放初期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旅游模式,更多中國人越來越喜歡自由行式的深度游。太平洋島國帕勞突然聚集了中國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里沒有熱鬧的街道,也很少有塞滿奢侈品的購物場所,但帕勞有讓人心曠神怡的海景,這正好滿足了中國人在勞累工作間隙釋放身心的需要。
在這種種的變化中最重要的,是中國人集體感受到了旅游不僅僅是觀光消費,更是一次次與文明的對話。在出境游中,中國人會嘗試讓自己融入到國外的環(huán)境當中,學會用世界的眼光思考問題,用他國更先進的文明禮儀修正自己的行為。所以,中國人的出境游,不要只看到它所遭受的詬病,而要看它是中國與中國人走向世界的踏踏實實的一步。
從歷史上看,平心而論,不止中國人游客被吐槽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經過20年的發(fā)展,日本人也有了往外走的資本,歐洲也到處擠滿了日本人,也喜歡到大商場里瘋搶。這種現(xiàn)象在任何一個經濟崛起的國家里,都會出現(xiàn)。美國也是這樣,挎著相機到處拍照,趾高氣昂的形象也曾經在歷史上出現(xiàn)過。
所以我們可以說,“不文明的中國游客”只是一個過渡性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中國政府也致力于改造中國游客的形象。從4月6日起,由國家旅游局研究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施行,其中明確指出了游客的6種行為屬于不文明行為,包括: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公共設施;違反旅游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參與賭博、色情活動等;嚴重擾亂旅游秩序的其他情形。今后,上了黑名單的游客有可能被限制出境旅游,影響到個人銀行貸款。
文明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的過程,中國重新煥發(fā)出禮儀之邦的形象,這一天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