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麗,袁 偉,邵滌球
(國網(wǎng)宣城供電公司,安徽 宣城 242000)
人身、電網(wǎng)、設備安全是電力生產(chǎn)的三大重要任務,其中設備安全是電力運行日常維護的重點[1]。影響設備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天氣氣候,包括長期或短期的冰雪、雨水、沙塵、臺風、霧霾和自然腐蝕;環(huán)境,包括盆地、平原、丘陵、高山等地理位置,和周圍建筑排煙、排塵、排水的日常行為;周圍生物,主要有雜草、樹木、鳥類和蛇鼠類。氣候與環(huán)境問題通過日常巡視工作進行預防處理和協(xié)調,植物的生長固定且對設備的威脅簡單,因而易于處理,對設備的影響較小;動物的影響相對較大,且處理繁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
變電站內除一次設備區(qū)外,一般還有控制室、二次室、安全工器具室與生活區(qū)。生活區(qū)的食物可以為鳥類、鼠類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而站內人員在生活區(qū)與工作區(qū)往返時易攜帶剩余食物和殘渣碎屑,同時工作區(qū)垃圾未及時清理,導致小動物轉移至工作區(qū)破壞設備,影響安全。
工作人員在細節(jié)上的檢查力度不夠,在作業(yè)指導書和防小動物規(guī)定中某些事項檢查模糊,例如檢查二次室、開關室、蓄電池室、五箱、電纜層(電纜溝)時只注意與小動物大小相仿的孔洞,不注意電纜穿越墻壁、柜、盤等處的縫隙;變電站附近喂養(yǎng)家禽、家畜、寵物不制止;檢查小動物掀開蓋板后無法使蓋板復原,使蓋板與蓋板之間產(chǎn)生縫隙,造成蓋板縫隙累積變大;變電站室外通往室內的電纜溝、道封堵因施工拆動后的臨時封堵措施不完善;變電站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高壓配電室、低壓配電室、電纜夾層室、蓄電池室、設備區(qū)保護室等門窗和排風孔洞不嚴,粘鼠板沒有及時更換等。另外,進站工作人員因工作需要破壞原有設備的封堵后,未及時進行臨時封堵措施,也會導致外部鼠類進入電纜層活動。
遠離城區(qū)的戶外型變電站,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人類活動較少,昆蟲活動多,存在食物源,導致鳥類活動頻繁。與此同時,人類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漸重視,并對自然環(huán)境持續(xù)改進,鳥類活動和筑巢情況有增多的趨勢。鳥類在變電站戶外構支架上或變電站周圍的樹木上筑巢產(chǎn)卵、孵化,鳥叼樹枝、鐵絲或雜草在變電站上空往返飛行,極易使雜物掉落在戶外電氣設備上,減少電氣設備帶電部位與接地部位的電氣距離,可能引起設備的接地故障。變電站戶外構支架,特別是鋼結構的戶外構支架,其結構空隙對鳥類筑巢十分方便,且構架較高,在僻靜開闊的莊稼地帶更顯突出,因而鳥類較喜愛在該處筑巢。當刮風下雨時,構支架上的鳥巢被風雨吹散掉落在電氣設備上時,容易引起設備接地故障。
電纜穿墻的封堵材料主要有水泥、封堵泥、耐火包三類,其中耐火包屬于防火材料。水泥封堵能最大限度地阻止鼠類在穿墻電纜附近打洞,但是水泥封堵對設備的改造、增設、事故處理極不方便,綜合性價比低;封堵泥起初能夠有效杜絕鼠類侵入設備,但鼠類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極強,能夠破壞封堵層材料?,F(xiàn)場運行經(jīng)驗表明,當封堵泥材料的刺激氣味揮發(fā)消失后,鼠類能夠啃噬封堵泥造成破壞,這種破壞多發(fā)生在春季初期。另外,氣溫升高后,封堵泥易變軟脫落,創(chuàng)造了鼠類竄入的機會。
隨著變電站自動化程度提高,實現(xiàn)無人值班的變電站較多,運行人員對變電站的巡視有一定的周期,鳥類筑巢經(jīng)常沒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很多鳥巢建在帶電部位,為了確保供電可靠性,鳥巢不能立即被拆除。即使鳥巢拆除后,鳥類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原有鳥巢附近重新筑巢,無法根除鳥巢,使得摘除鳥巢被動并且滯后。在變電站安裝發(fā)聲裝置和噴涂驅鳥顏色雖然一開始對鳥類起到一定的恫嚇作用,減少了鳥類在變電站的活動,但是鳥類一段時間后適應了聲音和顏色,使得這兩種方法失效。在治鼠方面,電纜溝的檢查則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1)由于電纜溝光線暗、觀察空間小容易形成死角,小孔洞不易被發(fā)現(xiàn)。
(2)每月一次對電纜溝的檢查不能滿足精益化管理中對防小動物管理的要求[2],不能實時掌握電纜溝內封堵以及防小動物情況。
(3)需要花費資金請外包工撬水泥蓋板,同時需要對外包工進行安全教育,增加了安全風險。
(4)電纜溝的檢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增加檢查頻度用以保證封堵良好在現(xiàn)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不可行。采用封堵和高壓開關室、二次室處放置粘鼠板的方法,能知道和黏住老鼠,但無法確定未被黏住老鼠的位置,顯得十分被動。
針對以上小動物危害設備的影響因素,傳統(tǒng)的工作要做到位,防范方法的更新也十分重要。日常工作中應經(jīng)??偨Y,了解并掌握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才能有效地降低設備故障和電網(wǎng)事故的發(fā)生率。變電站內防小動物工作應綜合主客觀因素開展。
日常維護工作中應建立起高度的責任心,在巡視設備時換位思考,邊思考邊巡視。定期檢查中除了對開關柜、保護柜、端子箱等地面上的設備進行檢查外,還應對電纜溝等地下區(qū)域進行有目的的檢查;日常生活中,高壓開關室、控制室等處嚴禁存放食物,食物一律存放在生活區(qū),運行人員不得在控制室就餐,杜絕工作區(qū)食物源;因工作需要而破壞的封堵應做好臨時封堵措施,工作結束后應按照“誰損壞、誰恢復”的原則及時恢復處理,同時運行人員應嚴格驗收把關,檢查措施是否得到落實;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工作完畢離開前應隨手關好門窗并做相應檢查;對于設備新舊混雜,很多設備孔洞封堵脫落,或在電纜溝、道封堵因施工拆動后的封堵措施沒有及時完成,應做好補救措施;由于環(huán)境因素出現(xiàn)設備外部被腐蝕等情況造成外部破裂使鳥類等小動物易于棲息,且在設備內部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應及時清除并配合改善環(huán)境。
有機防火封堵材料以有機合成樹脂為粘結劑,添加防火劑、填料等經(jīng)碾壓而成,具有長久不固化、可塑性好等特性;無機防火封堵材料以快干膠粘劑為基料,添加防火劑、耐火材料等經(jīng)研磨、混合均勻而成,固化后具備相當高的機械強度。為防止鼠類啃噬封堵泥,應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結合運用:在有機材料封堵好電纜溝后,應再覆蓋一層無機材料。這樣,在正常時候,外層無機材料的堅硬程度起到防鼠作用;當變電站進行改造或擴建時,用鏟具可以方便清除里層的有機材料,進而剝離封堵層,相對于水泥封堵而言簡單方便、工作量小。
鳥類筑巢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并從變電站周圍消除筑窩原料,查清鳥種。實踐表明,利用超聲波驅鳥器能夠較長時間地驅趕鳥類,效果比較明顯,但是超聲波驅鳥器只有當其正前方有鳥類活動時才能觸發(fā)啟動,如果鳥類在超聲波驅鳥器側方或后方活動,其驅鳥性能不明顯。若要減少超聲波驅鳥器的死區(qū),需要大量安裝,經(jīng)濟壓力大。在合理的位置建筑人工鳥巢,鳥類會選擇人工鳥巢筑窩孵化,但是在周圍條件適宜筑巢時,鳥類傾向自己筑巢。由此引入防堵與引導相結合的思路,提出了使用超聲波驅鳥器和安裝人工鳥巢相結合的方案,既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對于防鼠方面,地上設備的檢查比較直觀易查。對于地下電纜設備,除了利用粘鼠板進行防治,結合定期與不定期巡視外,應利用更為簡便的方法進行電纜溝的監(jiān)測。將水泥蓋板換成鋼化玻璃板,能夠方便檢查地下設備的封堵情況,但鋼化玻璃板的造價過高,并且用于觀察的蓋板沒有必要承擔重物,因此蓋板中的玻璃應用更為精細的方法鑲嵌在蓋板中,或制作專門的儀器穿過蓋板進行觀察,并考慮經(jīng)濟方面的合理性;利用橫向和縱向的紅外測溫對電纜溝監(jiān)視,通過紅外光束的溫度變化率確定小動物的存在,然后轉變?yōu)殡娦盘柛嬷蛋嗳藛T,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不過紅外光束的位置如何確定有待研究。
總體而言,在防小動物方面,現(xiàn)階段最為經(jīng)濟的方法依然是人工巡視,在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環(huán)境破壞的成本提高后,變電站建造的初期應考慮好人工鳥巢的安放,以及蓋板的精細化處理,這樣將大大減少人力財力的支出,提高經(jīng)濟效益,建造綠色型變電站。
[1]張全元.變電運行現(xiàn)場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624-625.
[2]張雷,陸懋德,戴克銘,等.國家電網(wǎng)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guī)程[S].201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