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為了尋求來自自然的寂靜,一個叫戈登·漢普頓的美國人,讀研究生時就輟了學(xué),走遍全世界記錄大自然的美妙聲音。三十多年過去了,這個曾經(jīng)的小伙子成了六旬老者,也早已是世界知名的環(huán)保主義者。而中國公眾則在最近,隨著《一平方英寸的寂靜》這本書的暢銷,才開始了解他。
自然界的美妙聲音
曾有人好奇地問漢普頓:什么是自然的寂靜?他是這樣回答的:“自然的寂靜并不是沒有一點聲音,它是完全聽不到人為的聲音,只留下大自然以其最自然的方式發(fā)出的聲音。寂靜是萬物不受干擾的存在?!?/p>
在《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中,對自然的寂靜更有著詩意的描寫:“是昆蟲拍打翅膀在午后明媚陽光中飛行的柔和曲調(diào),是斑衣蠟蟬收起美麗的內(nèi)翼降落在我光潔的地板,是清晨喜鵲和蟬令人驚訝的大合唱,也是大雨在茂密枝葉上震撼人心的演奏,也是清風拂過脖頸的柔和細語?!?/p>
對于自然,漢普頓從小就有深刻的體會。他1954年出生于夏威夷,在那個夢幻般的自然天堂生活了四年。“我的所有朋友都能裝在口袋里——它們都是昆蟲,那嗡嗡嚶嚶的聲音真是美妙極了?!卑岬矫绹就梁?,他也喜歡親近自然?!拔矣绕湎矚g滑到水底,摒住呼吸時的感覺,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寂靜,就像懸在停滯的時間里?!?/p>
在大學(xué),漢普頓主修植物學(xué),后來又開始讀植物病理學(xué)研究生。一有時間,他就會跑到戶外觀察研究各種植物。有一次,漢普頓開車從西雅圖前往麥迪遜,天黑后他一時興起,決定在路邊的玉米地里過一夜,這樣還能省下一晚上住宿費。“我躺在那里,聽到了蟋蟀的鳴叫和各種自然的聲音。半夜時分,雷聲響了起來,暴風雨也緊隨其后。不過,我沒躲回車里,雖然渾身濕透了,我依舊躺在那里聆聽風聲、雨聲、雷聲……突然之間,一個問題擊中了我:為什么我已經(jīng)27歲了,卻從沒注意到自然界的聲音這么美妙呢?”
“聽風者”的生活
這次經(jīng)歷改變了漢普頓的人生軌道。他索性輟了學(xué),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記錄自然聲音的工作中。“我認為學(xué)校里學(xué)的東西比不上那一晚真實的體驗。雖然我不知道這條路通向哪里,但我知道把什么甩到了身后:學(xué)生貸款和一個不那么吸引我的生活。我只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
從那以后,漢普頓就開著一輛1964年產(chǎn)的大眾牌廂式貨車,行走各地,開始了“聽風者”的生活?!盁o論到哪兒,我都帶著麥克風、錄音機和測量音量的儀器,記錄下各種聲音數(shù)據(jù)。麥克風是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會漏掉任何聲音。當我將錄音重放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錯過了許多東西?!?/p>
除了記錄大自然的聲音,漢普頓還與旅程中邂逅的人交流對寂靜的認識,并將對話也記錄下來。他還拜會當?shù)毓賳T,呼吁他們關(guān)注噪音污染問題。
作為一個輟學(xué)學(xué)生,漢普頓沒什么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他曾申請銀行貸款資助自己的計劃,結(jié)果“只得到了銀行官員的嘲笑”。他只好騎自行車當快遞拼命賺錢,賺夠一次路費時,他就再次上路。這樣堅持了十年,林白基金會終于關(guān)注到了漢普頓以及他工作的意義,提供了第一筆贊助,此后美國藝術(shù)基金會也向他伸出了援手。經(jīng)過不懈努力,他終于完成了對美國的“聲音普查”,有媒體將其稱為“美國聲音心電圖”。
1992年,漢普頓執(zhí)導(dǎo)的紀錄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獲得艾美獎“杰出個人成就獎”,他所做的工作才開始被世人注意。與此同時,聲音生態(tài)學(xué)作為一門新興學(xué)科也開始得到重視,聲音生態(tài)學(xué)研究所和聲音生態(tài)學(xué)世界論壇先后成立。許多著名的媒體以及機構(gòu)如史密森學(xué)會、美國國家地理和探索頻道等都找上門來,請他提供原始聲音素材。
寂靜正在迅速消失
過去三十多年里,漢普頓曾三次環(huán)游世界,記錄了除南極以外各地的聲音。“自然的寂靜如交響樂般美麗動聽,充滿了豐富信息。在一個寂靜的環(huán)境里,你不會感到孤單:你能聽到幾英里外的鳥鳴聲,還能感受到旁邊一棵大樹散發(fā)的溫暖氣場?!?/p>
遺憾的是這些寂靜的資源正在迅速消失。1983年,漢普頓在華盛頓州找到了21個寂靜的地方——它們不受噪音干擾的間歇可以達到15分鐘以上,可是到2007年只剩下了三個?!霸O(shè)想一下,你要找一個地方:在那里你可以端坐20分鐘,聽不到人類活動發(fā)出的聲音。這樣的地方在美國不超過12個,歐洲則一個也沒有。”
按照漢普頓的調(diào)查,在美國荒郊野外和國家公園,白天沒有噪音干擾的平均時間間隔已經(jīng)縮短到五分鐘以下?!包S石公園的雪地摩托、夏威夷火山上空的直升機,都是噪音的來源。每年,有將近十萬架次的飛機飛過大峽谷國家公園的上空?!睗h普頓警告說,像碳排放、水源污染一樣,噪音污染也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面臨的一大威脅。他呼吁美國航空管理局重新規(guī)劃飛行航線,除了緊急救援行動,飛機應(yīng)該避免經(jīng)過國家公園上空;他還建立網(wǎng)站,引導(dǎo)大家如何享受寂靜,保護聲音生態(tài)環(huán)境。
漢普頓把家安在了華盛頓州喬伊斯鎮(zhèn),距離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非常近。這個公園占地3600多平方公里,有300多種野生動物,漢普頓把這里稱為“傾聽者的天堂”。在這里,他錄下了很多動聽的鳥鳴。2005年“地球日”那一天,他在公園里選了一個地點,安放了一小塊紅色石頭,那是北美印第安奎爾尤特部落的一位酋長送給他的禮物。他把這個地點作為“一平方英寸寂靜”的焦點,“就這么一平方英寸的一小塊地方,如果我們能保護好它,說明地球還有希望!”
在漢普頓看來,自然的寂靜不僅僅是一種聲音,更是與自然、與自己交流的途徑。“寂靜滋養(yǎng)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明白自己是誰。等我們的心靈變得更樂于接納事物,耳朵變得更加敏銳后,我們不只會更善于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也更容易傾聽彼此的心聲。寂靜就像炭火的余燼,能夠傳播。要體驗寂靜,一定要先聽得到它。”
漢普頓很喜歡引用西雅圖一位老酋長的話,150多年前,這位酋長在寫給總統(tǒng)富蘭克林·皮爾斯的信中說:“如果在夜晚聽不到夜鶯優(yōu)美的叫聲或青蛙在池畔的爭吵,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
(白亞軒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