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新
(新鄉(xiāng)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6)
機械制圖是機械類專業(yè)人員的必修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的能力。機械制圖是作為繪圖設計人員掌握斜度和錐度的畫法非常重要,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車工程、廠房設計、電力與電子、手機等電子消費品、通用機械制造、、電力機械、動力機械等方面的圖形設計時都會涉及斜度和錐度的畫法。而在手工繪制斜度和錐度時,特別容易出現(xiàn)錯誤或者出現(xiàn)標志不完整等情況,這樣給加工和制造造成很大的損失。下面就斜度和錐度在手工繪制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和技巧。
斜度就是一直線(或一平面)相對另一直線(或平面)的傾斜程度。并且,要理解“另一直線(或另一平面)”一般來說都是水平線(或水平面)。
圖1 斜度的計算
在如圖1所示的RT△中,AB邊對AC邊的斜度為:AB對AC的斜度=tgα=1:n
在AB斜線上不管過哪一點(如B1,B2),作AC的垂線段(即 B1C1、B2C2)
必須強調:斜度值只與斜線與水平線的夾角α有關,與斜線的長短無關。
有∠1:n和1:n兩種形式,要求符號中的斜線與水平線成30°夾角,并且高度與數(shù)字高度相同。
(1)對于第四種容易繪制錯誤的地方。筆者總結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如圖2(b),分析圖中的斜線是左高,還是右高。如果左高選,如果右高選。也就是要求斜線的傾斜方向與符號的方向一致。
圖2 (b)選擇正確的斜度標注符號
圖2 (c)錯誤的斜度標注
(2)在引平臺時,與斜線平行。如圖2(c)。平臺應與水平線平行。
(3)斜度的標注不用箭頭,只用細實線引出。如圖2(d)。
圖2 (d)錯誤的斜度標注
(4)斜度符號寫在1:n的前面。不能畫成圖2(e)。以上四個方面都是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需要給予重視。正確標注形式如圖 2(f) 。
1.4 斜度的畫法
圖2 (e)錯誤的斜度標注
圖2 (f)正確的斜度標注
例:參照圖3(a)在圖中畫全圖形,并標注斜度∠1:5
圖3 斜度的畫法及標注
作圖時,應根據(jù)給定的尺寸關系作出,把圖架畫出來,作圖步驟如下:
(1)找斜度輔助線BC。做互相垂直的基準線,如果已知圖上已有,最好利用已知圖上給出的直線。對圖3(a)共有兩直角可利用。左邊一個,右邊一個,該利用哪一個呢?這就需要根據(jù)給定的斜度來選,斜度符號為“∠”,要求右高,那么選右面直角作 Rt△,要求 AB/AC=1:5,如圖 3(a),斜邊BC即為所要求的斜度輔助線(在圖中用虛線表示)。對于初學者是,這種選直角作輔助線Rt△的辦法效果很好,避免在第一步出錯。
(2)找已知點。根據(jù)上圖分析:已知點為0,如圖3(b)。有時圖形的已知點需要按給定的尺寸關系找出。過已知點0作斜度輔助線BC(虛線)的平行線,即為所要求的斜度線。做平行線時強調用兩個三角板平推的準確性和技巧。
(3)完成圖形的其余部分,圖線長度不夠的要延長,多余的圖線擦掉,最后注標斜度,如圖3(C)表示。作圖過程注意以下3點:①第(1)步,至關重要,如果這一步錯了,結果就會跟要求相反。找斜度輔助線時,每次所作的位置可以不同,但結果一樣,作輔助線Rt△時,要求Rt△盡量大,減少誤差,力求準確。②第(2)步,找已知點也很重要。按平面圖形的尺寸進行分析,找到已知點,然后過已知點作斜度輔助線的平行線即可。第(3)步,標注在前面已經講了四類錯誤,在這就不談了。
(1)錐度的定義與計算:
公式中的字符含義如圖4所示。
圖4 錐度的計算
(2)錐度的標注形式。用一頂角30°的等腰三角形表示錐度,如:<或>,底邊長與1:n數(shù)字的高度相同。符號的指向應與錐度方向一致。
圖5.a是一軸,標注在軸外面,并且左細右粗,選用<(錐尖在左)。
圖5.b是一內孔,標注在中心線上,并且左寬又窄,>選用(錐尖在右)。
圖5 錐度的標注
在錐度的標注中,也有四處容易出錯(與斜度有類似之處)。①錐度符號不能寫成和,不是直角三角形,而是等腰三角形。②引出的平臺與水平線平行(和斜度要求一樣)。③引出線不能用箭頭。(和斜度標注一樣)。④錐度符號寫在1:n前面(和斜度要求一樣)。
(3)錐度的畫法。錐度在畫法上和斜度有許多類似,可以根據(jù)前面斜度的畫法要求及注意事項掌握畫法要領。
斜度和錐度在定義、計算、標注和畫法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下面重點把斜度和錐度在畫法上作一個比較,著重強調兩種畫法上的區(qū)別。比如說要求作∠1:5和1:5。
圖6 斜度和錐度畫法上的區(qū)別
作∠1:5 時,需要作一輔助線 Rt△,如圖 6(a)。 比例的前項“1”呈單項分布。
作1:5時,需要作一等腰三角形△,如圖 6(b)。 比例的前項“1”呈雙項分布
只要把斜度和錐度的定義、計算、標注理解性的掌控,作圖時斜度和錐度的畫法中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1] 錢克強.機械制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2] 王明清.融入信息技術的職業(yè)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3] 果連成.機械制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4] 王錫祉.畫法幾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