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
要敘述事物,必須先認識它們,了知它們。這惟有下工夫去觀察。觀察的目標在得其真際,就是要觀察所得的恰與事物的本身一樣。所以當排除一切成見與偏蔽,平心靜氣地與事物接觸。對于事物的外顯的部分固然視而可見,察而可知,并不要多大的能耐,對于內(nèi)涵的部分也要認識得清楚,了知得明白,就不很容易了。必須審查周遍,致力精密,方得如愿以償。其中尤以觀察個人的性情與事件的原委、因果為最難。
我們既做了觀察的工夫,客觀的事物就為我們所認識、所了知了,如實地寫錄下來,便是敘述。也有一類敘述的文字是出于作者的想象的,這似乎與敘述必先觀察的話不相應(yīng)了。其實不然。想象不過把許多次數(shù)、許多方面觀察所得的融和為一,團成一件新的事物罷了。假若不以觀察所得的為依據(jù),也就無從起想象作用。
我們平時所觀察的事物是很繁多的。要敘述出來,不可不規(guī)定一個范圍。至若尚待臨時去觀察的,尤須劃出范圍,致力方能精審。假若規(guī)定以某事物的壘部為范圍而加以敘述,則可用系統(tǒng)的分類方法。把主從輕重先弄明白:再將主要部分逐一分門立類,使統(tǒng)率其余的材料。這樣敘述,有條有理,細大不遺,就滿足了我們的初愿了。
有些時候,雖然也規(guī)定以某事物的全部為范圍,而不能逐一遍舉:則可把它分類,每類提出要領(lǐng)以概其余。只要分類正確,所提出的要領(lǐng)決然可以概括其余的材料。這樣,雖不遍舉,亦敘述了全部了。
更有些時候,并不要把事物的全部精密地敘述出來,只須有一個大略(但要確實是全部的大略),則可用鳥瞰的眼光把各部分的位置以及相互的關(guān)系弄清楚,然后敘述。只要瞻矚得普遍,提挈得的當,自能得一個全部的影子。
至于性質(zhì)多變化,范圍很廣漠的材料,假如也要把全部分纖屑不遺、提綱挈領(lǐng)地敘述下來,就有點不可能了。然而事實上也決不會起這種意念;如欲敘述一個人,決不想把他每天每刻的思想言動敘述下來;敘述一件事,決不想把它時時刻刻的微細經(jīng)過敘述下來;很自然地,只要劃出一部分來做敘述的范圍,也就滿足了。范圍既已劃定,就認這部分是中心,必須使它十分圓滿。至若其余部分,或者帶敘以見關(guān)系,或者以其不需要而不加敘述,這是側(cè)重的方法。大部分的敘述文都是用這個方法寫成的。這正如畫家的一幅畫,只能就材料豐富、頃刻遷變的大自然中,因自己的歡喜與選擇,描出其中一部分的某一時夸間的印象。雖說“只能”,但是在畫家也滿足了。
以上所述,敘述的范圍始終只是一個。所以作者的觀點也只須一個;或站在旁側(cè),或升臨高處,或精密地觀察局部,或大略地觀察壘體,不須移動,只把從這觀點所見的敘述出來就是了。但是有時候我們想敘述一事物的幾方面或幾時期,那就不能只劃定一個范圍,須得依著方面或時期劃定幾個范圍。于是我們的觀點就跟著移動,必須站在某一個適宜的觀點上,才能敘述出某一范圍的材料而無遺憾。這猶如要畫長江沿途的景物,非移舟前進不可;又如看活動電影,非跟著戲劇的進行,一幕一幕看下去不可。像這樣的,可稱為復(fù)雜的敘述文,分開來就是幾篇。但是并不是把它們分開,仍舊合為一篇,那是因為它們彼此之間有承接,有影響,而環(huán)拱于一個中心之故。
敘述的排次,最常用的是依著自然的次序:如分類觀察,自會列出第一類第二類來,集注觀察,自會覺著第一層第二層來,依著這些層次敘述,就把作者所認識、了知的事物保留下來了。但也有為了注重起見,并不依著自然的次序的。這就是把最重要的一類或一層排次在先,本應(yīng)在先的卻留在后面補敘。如此,往往增加文字的力量,足以引起讀者的注意。但既已顛亂了自然的次序,就非把前后關(guān)系接筍處明白且有力地敘出不可,否則成為求工反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