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進林
【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面對一棵有毒的植物,不同的人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態(tài)度。
甲看見后趕緊繞道而行,生怕中毒。乙要砍掉這棵植物,以免傷及他人。丙認為它也是一個生命,在周圍圈上籬笆,注明有毒,免得危害他人。丁則開始研究這棵植物,最終制成了治病救人的良藥。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面對一棵有毒的植物,甲乙丙丁四個人物分別表現(xiàn)出了各自不同的態(tài)度,根據(jù)這四種態(tài)度,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
1.甲的角度。這是一種自我保護。面對社會上的“有毒植物”,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善于保護自己,避免悲劇的發(fā)生。2.乙的角度。這是對他人負責的一種表現(xiàn)。3.丙的角度。丙的選擇更加理智一些,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博愛思想。4.丁的角度。丁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科學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無論何種事物,只要我們能正確看待,最終能化害為利,造福人類。
以上四個方面的立意,沒有高下之分,我們不能因為甲的自我保護而批評他,也不能因為乙的科學精神而拔高他,只要從以上四個角度合理切入,都是符合立意的。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審題立意的角度非常廣泛,可能會讓作者反而無所適從,所以寫作時要大膽取舍,選擇立意后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寫深寫透,以表現(xiàn)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思考。
【佳作展示一】
上善若水
狄昕
古人說:“上善若水,大智若愚。”上善之事若生命之泉,養(yǎng)潤萬物;大智之人,如盈滿之瓶,搖之弗響。
在生活中,若遇障礙阻難,請如路人丙,善意圈起這株“毒花”,注明“有毒”。我們也許沒有丁一樣聰慧博學,無法研究出“解藥”,但只要你懷有善心,總能讓他人少些困難,讓社會多些人情味,讓世界多些溫暖。若此后有路人丁路過,見到標牌,也依舊可在有能力的條件下對它進行研究,研制出解藥。所以,請心懷善愛,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只是一剎那的本能。最美媽媽吳菊萍從未考慮過高樓墜物的重力加速度有多可怕,她只是憑著一個母親的本能與愛,接下了那個從十樓墜落的孩子。孩子得救,“媽媽”卻入院,但她從未后悔。最美司機吳斌,他沒什么大知識、大見識,卻在突遭意外的情況下,在生命的最后幾十秒換檔、剎車、閃指示燈……全車人幸存,而他卻永遠離開了人世。吳斌這最后一搏,值得我們銘記。
上善若水,只是在別人危難時伸出的一只手。曾有兩歲小悅悅慘死于人情的淡薄,18名路人見而不救,只有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扶助。善與不善,全在你一念之間,在你是否愿意在他人困難時伸手扶一把。大雨傾盆,老婦進費城百貨商店,只有菲利一人搬椅給她:“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焙髞恚评麃淼娇突?,以他一貫的熱情誠懇,成了“鋼鐵大王”的左膀右臂。那老婦正是卡耐基的母親。
上善若水,只是對冷漠的摒棄,對真我的堅守。你做不到舍己救人,也至少可以扶一把過路的老人:你做不到一擲千金做慈善,也至少可以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你做不到一呼百應去改變世界,也至少可以改變自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感動他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她從不吝惜伸出自己的雙手,親自為那些困苦落魄的人換衣擦洗,并為他們祈禱。有多少可憐人因她那雙溫暖的手拋棄了對世界的仇恨,帶著感動逝去。
上善若水,不一定要像丁一樣的智慧、博學,你也可以為世界增添一份關愛與溫暖。
模擬評分
內(nèi)容:這是一篇中規(guī)中矩的議論文,開頭提出論點,中間論證論點,結尾總結論點。在論證部分,作者展示了自己的閱讀積累,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小悅悅、菲力等事例,信手拈來,有力地支撐了文章的論點。故本項評19分。
表達:本文采用了段落式排比的方式行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此外文章語言精煉,兼具文采美和哲理性。故本項評19分。
發(fā)展等級:作者沒有簡單地敘述事例,而是和議論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突出了議論文的文體特點。故本項評18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后得分:內(nèi)容19分+表達19分+發(fā)展等級18分=56分。
【佳作展示二】
明哲保身,生存之道
王曦
一株奇艷有毒的植物置于眼前,斬棘為民的勇者不在少數(shù),慈憫為其做標志的善人亦非獨一,但繞道而行卻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我亦不免于其中。
明哲保身,才是生存之道。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耄耋高齡的屠呦呦獲此殊榮,人們不免生疑,為何如此長的歲月中,“屠呦呦”一名鮮為人知?原來,年輕的屠呦呦在初得成果時便深諳國內(nèi)學術界的復雜多變,從不涉足學術炒作,埋頭研究,終成大業(yè)而不玷身。面對學術界的種種不良現(xiàn)象,屠呦呦選擇了避之繞行,寄情鉆研。面對“毒物”,何必時刻奉行“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敢精神,若想“不中毒”,只如屠呦呦一般避開“毒物”便可,自有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之時。
《道德經(jīng)》中有“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一言,漢初三杰之一的張子房便深諳此道,他明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因此,群臣邀功,唯子房“不敢當三萬戶”;劉帝封賞,子房言病杜門不出,行“辟谷”術;他人沉浮于官場,子房“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漢初三杰中,工于謀天下,拙于謀身的淮陰侯遭戮,蕭何亦淪為階下囚,唯子房一人未受摧折,正因他懂得明哲保身?!爸\圣”之稱實至名歸,明哲而保身,實為生存之道。
今年七月,敘利亞難民大量涌入德國,德國難民數(shù)量驟增。德國國內(nèi)一些所謂的“人權組織”認為德國應擁有“大愛”,為所有難民提供庇佑。也有記者報道,“難民來德國搶劫,偷竊,擾亂社會秩序,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彪y民已經(jīng)多到了威脅自身發(fā)展的地步,難道還要繼續(xù)做好人嗎?幫助別人,應首先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不是每一件事你都有能力管,衡量能力,再做決斷。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婦孺皆知,“識時務者為俊杰”老生常談,明此哲理方可保身。孟獲一身勇膽卻被七擒七縱,貽笑大方,非無勇,奈何是愚勇。在“毒物”面前,愚勇是危險的,唯如履薄冰,明哲保身才為上計。
《左傳》中有“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的話。危險來臨時,若力量不夠,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只會落得遍體鱗傷,不如退避三舍,明哲保身,乃得進退自如。
面對一株有毒的植物,避之繞行才為巧炒。明哲保身的,并非都是懦夫,知難而進的,并非皆是勇士。
明哲保身,進退自如,乃生存之道。
模擬評分
內(nèi)容:本文觀點新穎獨特。一般人認為,面對危險,我們要敢于亮劍,拿出舍我其誰的精神。但本文作者不這么認為,面對危險,我們要善于保護自己,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故本項評20分。
表達:作者引用了大量名言警句,使語言表達簡練而精辟,也提升了文章的論述水平。故本項評19分。
發(fā)展等級:本文所舉事例典型而又鮮活,切合題旨,加強了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性,使文章更具說服力。故本項評19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后得分:內(nèi)容20分+表達19分+發(fā)展等級19分=58分。
【同步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壁上掛著寒暑計。天冷了,里面的水銀下降;暖了,它上升。沒有差錯。人們說它是一個好的寒暑計。一天,它懷疑了它的生活:“我為什么要隨著氣候行動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是了。我似乎應當尊重自己的意愿。”
它決定了這樣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外面的天氣了,它在壁上自由行動。于是有人說它是廢物,就把它摔在了地上……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審讀該則寓言故事,應抓住寒暑計的獨白與心理來揣摩其深刻內(nèi)涵。寒暑計認為“我似乎應當尊重自己的意愿”,“它決定了這樣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外面的天氣了”,它的我行我素,它的唯我獨尊,它的自以為是,它的與外在世界隔絕的“自由行動”,導致了它的最終命運——“有人說它是廢物,就把它摔在了地上”。這給我們一個啟發(fā):人是社會人,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人的自由必須有他律的制約;否定了他律,自由也沒有保障?;谏鲜鲈⒁?,可以切入的立意角度大致有:(1)自尊與他律。(2)個人自由與社會職責。(3)適應社會與張揚個性。(4)尊重自我與遵守規(guī)則等。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發(fā)現(xiàn),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喜歡過安靜的日子。——周國平
我想社會生活本來就是喧囂的,或者說喧囂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喧囂這種現(xiàn)象,也不完壘是負面的?!?/p>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本題作文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段材料是周國平的話語,意思是,在這喧囂的社會中,他選擇安靜的生活方式,安靜地寫作,安靜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囂干擾或誘惑,守得住自己的內(nèi)心。第二段是莫言的話語,意思是,這是一個喧囂的時代,生于斯,長于斯,誰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囂。如何看待這個喧囂的時代,如何應對這個喧囂的社會,值得每一個人認真思考。材料中的關鍵詞有兩個:“安靜”和“喧囂”??蓚戎貙Α鞍察o”和“喧囂”意義的直接解讀,也可以由“安靜”和“喧囂”引申到對現(xiàn)代人生活態(tài)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還可以在“安靜”和“喧囂”兩者中任選一個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將二者綜合起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