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王誠+焦迪
摘 要 模塊化教育是上個世紀以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本文首先介紹了模塊化教育的優(yōu)勢與必要性,探討了普通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傳統(tǒng)網絡模塊設置及特點,針對美術院校特點構建了專業(yè)美術院校的網絡模塊教育體系方案并付諸實施,成效斐然。
關鍵詞 美術院校 模塊化 計算機教育 網絡模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16
On Form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Network Module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Art Institute
ZHAO Feng, WANG Cheng, JIAO Di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Modular education has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since the last centu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necessity of modular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module settings and features in college compute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rt institutions it builds a network module education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art institute and get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after putting it into implemented.
Key words Art Institute; modularity; computer education; network module
模塊化教育以國際勞工組織 “模塊式技能培訓”和以英美為代表的“能力本位教育”兩種流派為代表。我國對模塊化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大概從上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進行探索,并總結出相對適合我國國情的“寬基礎、活模塊”教育模式。就是從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發(fā),根據正規(guī)全日制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要求,通過模塊課程間靈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養(yǎng)學生寬泛的基礎人文素質、基礎從業(yè)能力,進而培養(yǎng)其合格的專門職業(yè)能力,實施以來效果明顯。
1 模塊化教育的優(yōu)勢與必要性
模塊化教育依據模塊化思想方法而來,其通常的做法是將課程的學習內容按照學習者的學科特點分解為一個個知識點,再根據專業(yè)能力需求將知識點按照其內在邏輯關系組合成相對獨立的單元模塊,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考核模式及教學手段,進而將單元模塊組合成需要的教學模塊。在實施操作過程中,通過增刪更新單元模塊和調整教學模塊組合單元,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替調整。顯而易見,模塊化教學根據學科特點和專業(yè)需求,先確定知識點后組織教學模塊的方式,極大增強了教學開展的靈活性,能夠針對不同教學層次不同學科需求的學習者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相對于同一年級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考核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有利于個性化教育及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依托各級學科為中心進行擴展的教學模式已顯得難以適應,對僵化的課程體系的改革業(yè)已變得刻不容緩。尤其是國家提出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發(fā)展戰(zhàn)略,模塊化教育作為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手段,對于有效進行學科知識整合,防止學生知識體系過于狹窄和僵化,培養(yǎng)綜合能力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等方面就顯得尤為必要。
2 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傳統(tǒng)網絡模塊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很多專業(yè)課程的基礎,網絡知識也是學生畢業(yè)后工作和深造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斷涌現,計算機網絡應用的需求和出現的問題也相應地增多,社會對于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高校因為學校性質和規(guī)模的不同,在培養(yǎng)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模式、制訂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目標上往往都會有所不同。
2.1 計算機理工類偏向七層參考模型
大多數理工類院?;蛘呔C合性院校中理工學科專業(yè)所開展的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教育,多以OSI七層協(xié)議參考模型又被稱為“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模型”為基礎分層次展開,介紹各個網絡層次的工作原理及相關協(xié)議等,理論知識偏多且高度抽象,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網絡案例多數又不完全符合OSI七層體系結構,理論知識又和生活中網絡操作關系疏松,學生往往會對網絡結構感到困惑。同時,因為教材更新的原因,對于新出現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知識技能較少涉及,因而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2.2 非計算機類多偏向網絡的應用
非計算機類計算機網絡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要求掌握網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能夠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熟練利用網絡查閱所學網絡資源,包括掌握基于HTTP、FTP和EMAIL的技術應用,部分專業(yè)需要拔高到網絡管理和維護、網絡設備的配置,網絡服務器架設等要求,需要解決網絡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些目標本質上都是基于網絡應用,比較貼近非計算機類專業(yè)需求,該類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教學在實驗上多安排一些諸如局域網搭建、子網掩碼配置子網及服務器搭建等。
2.3 注重感性思維的美術類專業(yè)網絡模塊方向模糊
這里所說的美術類專業(yè),鑒于其學科發(fā)展的特點及院校專業(yè)的特殊性,其計算機網絡知識教育和上述兩類綜合性院校就顯得截然不同。首先,美術類專業(yè)院校在培養(yǎng)目標上對學生網絡知識要求并不高,其主要應用主要集中在簡單的局域網配置及互聯網檢索上。其次,美術類專業(yè)的學生多注重感性思維,對直觀的、視覺化的知識比較容易接受,對于抽象的理論和條理化的內容容易產生抵觸,因而其網絡知識教育模塊的定位也一直是模糊的。
3 專業(yè)美術院校的網絡模塊教育構建實踐
通過上述綜合院校網絡知識教育模塊的設置與對比分析發(fā)現,專業(yè)美術院校計算機教育中的網絡模塊構建,必須結合專業(yè)院校自己的特色,走具有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的特色教學模式和適合美術生培養(yǎng)需求的教學內容。筆者所在高校經過借鑒兄弟院校的一些經驗并自主探索,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網絡模塊構建方案。
首先,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目前國內美術生計算機知識教育,無論是綜合或師范類院校,還是專業(yè)美術院校,其教學計劃中一般都開設有計算機基礎課程,并且在該課程內容模塊中,計算機網絡知識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章節(jié)。以此為契機,筆者所在教學小組將網絡章節(jié)劃分為局域網和互聯網兩個模塊方向,局域網模塊中重點介紹組成網絡的軟硬件設備、網絡的發(fā)展與分類、網絡的拓撲結構、局域網的組建與共享方法、網絡接入方式等,而互聯網模塊知識則主要集中在網絡協(xié)議與網絡體系結構、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域名系統(tǒng)及互聯網提供的應用服務等,同時也包括有關網絡安全與網絡道德、網絡攻擊與病毒方面的常識。在此模塊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由于面臨著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參與的專業(yè)特點不同等各種制約因素,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容易出現的只重視課堂教學而忽略實踐部分的問題,或者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上課學生能聽懂,但上機操作卻無所適從的不統(tǒng)一現象,一方面理論教學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復雜問題轉化為視覺化的媒體元素,并設置懸念和疑問吸引學生興趣,然后通過結合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網絡問題設計網絡實驗,并結合現場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動手技巧。從效果來看,對網絡基礎知識模塊部分教學基本達到目標。
其次,增大學生平時利用網絡參與學習和使用的力度。知識的引導和激發(fā)有賴于學習的興趣,只有增強了興趣,才能激發(fā)更大的學習熱情,從而增強教與學雙方的互通互動能力。通過網絡基礎知識模塊的教學使學生產生對網絡的追求和興趣只是第一步,如何吸引學生提高利用網絡效率才是更深層次的教學需求。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現代大學生在宿舍基本上普遍建立了互聯網絡,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經常涉及到子網掩碼和網關等配置和應用,教師授課過程中就需要注意到理論聯系實際,教授學生親自動手解決網絡應用中遇到的連接問題。其次,教學過程中還綜合使用了網絡空間、云技術、電子郵件及在線答疑等多種教學手段與教育技術,采用在線考核與網絡提交作業(yè)的方式,提高學生利用網絡參與學習的能力和技巧。
最后,通過在多個學期多批次地增設與網絡相關的選修課程模塊,有針對性地提高網絡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做到網絡學習不間斷,網絡知識逐步更新。這其實是增強網絡知識教學改革過程的第三個層次,是針對網絡愛好學生自行選擇的一個模塊,也是最難開展的一個模塊環(huán)節(jié),因為其開展既需要涉及到多部門的合作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及修改,又需要有足夠的教師和教學資源可供支撐和使用。教學的改革有賴于教學計劃制定與執(zhí)行部門的大力支持,筆者所在高校陸續(xù)開設了諸多與專業(yè)美術學生關聯密切的選修模塊,如網頁設計與制作,介紹了最新的網頁設計語言HTML5及網頁布局技巧,網頁交互設計以及站點服務器的設置等知識,其他選修模塊還包括諸如網絡動畫創(chuàng)作與技巧、網絡檢索與實踐、網絡傳播與策劃等,基本能做到連續(xù)2年四個學期的不間斷網絡教育。
4 總結
經過一個周期的教學實施與考察,這種針對美術院校特點而構建出來的網絡模塊教育體系方案得以順利開展,學生由原來的網絡游戲、網絡社交和購物,逐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網絡知識學習上,網絡應用水平與網絡技巧得到相應顯著提高,教學改革成效斐然,網絡模塊教育體系方案也得到學院主管部門和學生們的認可。當然,這只是計算機教育中網絡模塊一個小的改革體驗,計算機教學的課程內容和技術發(fā)展都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當中,尤其是其包含的多媒體內容部分更是日新月異,教學手段也必須要能夠適應這種趨勢,不斷探討更加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深入推進學科建設與學生培養(yǎng)工作。
課題來源:湖北美術學院校級教學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晶.藝術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應用及現狀分析[J].科技資訊,2007(4).
[2] 容強,趙鍵.美術學院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0(4).
[3] 王紹強.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18).
[4] 劉劍英,宋鵬.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4(4).
[5] 馮阿芳.大學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