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蕾, 陳建偉
(青島大學(xué) 紡織學(xué)院, 山東 青島 266071)
?
黎錦人形紋的圖形表征與文化內(nèi)涵
金 蕾, 陳建偉
(青島大學(xué) 紡織學(xué)院, 山東 青島 266071)
人形紋在黎錦紋樣中最具多變性和代表性,其選材與形式包羅萬象,蘊涵著豐富的民俗習慣和民族精神,是深入了解黎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突破口。通過總結(jié)前人研究和實地調(diào)研,對黎錦中大量的人形紋樣加以分析,從發(fā)展緣由、選材與表現(xiàn)形式、紋樣的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進行梳理,歸納黎族宗教信仰與以人為本思想對其起源變遷的影響。按照地域、選材、構(gòu)圖、造型、色彩5個方面概括紋樣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出黎族人民將精神文化與審美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高超技藝。就幸福吉祥寓意和傳統(tǒng)祖先崇拜思想2方面探討了紋樣的文化內(nèi)涵,指出黎錦中大量出現(xiàn)的人形紋表達著黎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歌頌美好品德,祈求獲得祖先庇佑的愿望。
黎錦; 人形紋; 圖形表征; 文化內(nèi)涵
黎錦是海南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被譽為織錦中的活化石。千百年來,黎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數(shù)百種造型各異的黎錦紋樣,其中人形紋的數(shù)量最大、變化最多。學(xué)術(shù)界目前對其尚無明確定義,一般認為以人物作為主體圖案,表現(xiàn)人的形象或人類活動的紋樣都可被稱作人形紋。其特征是只表現(xiàn)基本輪廓而不苛求寫實,風格夸張粗獷,看似簡單的線條卻蘊藏著黎族人民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黎族織錦人形紋的大量出現(xiàn),是這一民族心理的外在反映,織錦紋樣成為保存和傳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載體[1]。為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黎族織錦文化,本文通過探討不同因素對其發(fā)展的影響,以及圖形表征的分類描述,解析出人形紋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1.1 黎族傳統(tǒng)宗教思想的影響
萬物有靈是黎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中心思想,從最初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最后發(fā)展為祖先崇拜,無一不與這個核心緊密相連。靈即靈魂、鬼魂,黎族人將一切能左右其生產(chǎn)生活的東西都稱為鬼,其中最強大的是祖先鬼。這里所指的祖先主要包括2部分,即以父系氏族為核心的正常死亡的男性和在某一領(lǐng)域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能人英雄。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遇到天災(zāi)人禍,人們就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或巫術(shù)活動,通過祭祖祈福、超度亡靈、驅(qū)鬼治病的途徑來慰藉心靈。黎族婦女將融入智慧創(chuàng)造的祖先紋和祭祀舞蹈紋織成黎錦穿戴在身上,體現(xiàn)了子孫后代希望被祖先庇佑的心理和對祖先的敬仰與感恩。
1.2 黎族以人為本思想的影響
黎錦中重人輕物的現(xiàn)象說明黎族人重視人的存在,大量出現(xiàn)的人紋是對群體力量的歌頌和贊美。有些學(xué)者認為人形紋實際上是蛙紋或人蛙紋。 如孫海蘭等[2]認為大量出現(xiàn)的蛙紋不僅起到了形式美的裝飾作用,而且還與黎族早期的生殖崇拜觀念息息相關(guān);王星等[3]認為菱形化是黎族織錦紋樣蛙紋最顯著的特點:蛙的四肢、頭和整個蛙紋幾乎都呈菱形化。這種觀點主要是根據(jù)黎族族源百越族普遍崇拜青蛙的習俗,還有人形紋中出現(xiàn)腳蹼和菱形輪廓的外部形態(tài)來闡述的。但是根據(jù)作者的實地考察,蛙在黎族人心中是很低等的動物,不存在崇拜一說,也不認為人是由蛙變化而來,所謂人蛙紋其實就是人形紋。人的四肢之所以會出現(xiàn)彎曲、內(nèi)折、外翻、插腰、上舉或下落的狀態(tài),是由于采用了抽象、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而且腳蹼的觀點也有所欠缺,仔細觀察人物會發(fā)現(xiàn)四肢末端出現(xiàn)三趾、四趾、五趾的情況都很常見,并不是為模仿青蛙三趾腳蹼的形態(tài),而是織造者個人把握人物形態(tài)的理解方式不同,因此不能僅根據(jù)外形就判斷是蛙紋還是人紋,正是懷著對人本身的贊美和崇拜、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黎錦中才會出現(xiàn)大量表現(xiàn)黎族生產(chǎn)生活場景的人紋圖樣,如婚禮圖、豐收圖等。
從地域分布上看,由于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存在差異,黎族內(nèi)部可分為哈、杞、潤、美孚和賽5大方言。哈方言區(qū)的人形紋外形夸張,多為四肢向外翻轉(zhuǎn),手叉腰的形象;內(nèi)容豐富,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趣味性;除了簡單的人物形象,還添加了諸如首飾、紋身、生產(chǎn)工具、生活場景等內(nèi)容,圖1示出哈方言的舞蹈紋。杞方言的人形紋在造型上多以正平視的形式表現(xiàn),有些地方由于圖案比較多、又復(fù)雜,為突出重點部位,杞黎婦女在織好圖案后,再加刺繡花紋加強輪廓,沿織邊補充以增強圖案的色彩感,稱為“牽”[4],圖2示出杞方言的疊人紋。潤方言形成了以大力神紋為代表的人形紋樣,采用圖中圖的構(gòu)圖方式織造出顏色鮮艷的滿地花紋,圖3示出潤方言的大力神紋。賽方言人紋最大的特點是圖案細小,造型抽象變形,少有裝飾,在矩形或菱形的小格子中織有相同或不同造型的人紋,圖4示出賽方言的變形人紋。美孚黎紋樣多使用扎染技術(shù),人紋線條較細,四肢和軀干由夸張延長的折線構(gòu)成,肩膀、胯部、關(guān)節(jié)處用短橫線條強調(diào)了人物形態(tài),圖5示出美孚方言為人與鹿紋。
圖1 舞蹈紋(哈方言)Fig.1 Pattern of dancing(Ha dialect)
圖2 疊人紋(杞方言)Fig.2 Pattern of bonding(Qi dialect)
圖3 大力神紋(潤方言)Fig.3 Hercules(Run dialect)
圖4 變形人紋(賽方言)Fig.4 Pattern of deformed (Sai dialect)
圖5 人與鹿紋(美孚方言)Fig.5 Pattern of human and deer (Mei Fu dialect)
選材方面,以祖先鬼為主,包括大力神紋、鬼紋、祭祀舞蹈紋等;還有以人為活動中心的場景圖,如婚禮圖、狩獵圖、豐收圖、紡織圖等;根據(jù)神話傳說改編的圖案,如鹿回頭圖、三月三節(jié)慶、七仙女的傳說等;有特殊含義的人紋,如表現(xiàn)母子親情的孕母紋、福壽安康的壽星紋等。
構(gòu)圖方面,主要通過二方連續(xù)伸展、疊加重復(fù)、交替排列、鏡面對稱、方塊分割等方法來表現(xiàn)人形紋的形式美。杞、哈方言人形紋中常出現(xiàn)將人的身體互相重疊,共用一個身體或者頭部的情況,令人物形象更高大。而潤方言的大力神紋則采用套圖的形式,巨大的母體人紋中布滿較小人像,小人里甚至還包含更小體積的人紋,畫面飽滿,結(jié)構(gòu)嚴謹,使大力神顯示出力大無窮、氣勢磅礴的視覺效果。還有一種常見的構(gòu)圖方式,即重復(fù)排列的人紋被分布在橫豎交織的格子中,看似中規(guī)中矩,然而每一道橫向條紋甚至每一個格子內(nèi)的人紋圖案都有或多或少的區(qū)別,顯得靈動活潑。
從造型上看,黎錦中的人形紋不注重寫實描摹,只表現(xiàn)基本人物形象,在此基礎(chǔ)上夸張變形、抽象概括、合并簡化。圖案一般以正平視或側(cè)平視的角度展現(xiàn)人或人與物的結(jié)合,線條以直線為主,曲線或散點為輔,在表現(xiàn)人的四肢和軀干時大都采用直線或折線作為紋樣輪廓,少數(shù)描繪舞蹈、婚禮等場景的人紋會出現(xiàn)曲線或弧線,在表現(xiàn)人騎馬或趕牛等生活場景時,往往將人的下半身與動物合并起來,成為一幅組合圖案。
色彩方面,底色以黑、藍為主,莊重大方,耐洗耐用。哈黎喜用紅、白、褐色交織成花,視覺上形成立體的三維效果;杞黎人尚紅,紅色提花,并用白線通過“牽”的手法勾勒出輪廓,黃、綠點綴于其間;潤黎以大紅色為主調(diào),黃、綠、白交映顯示出顏色鮮艷的滿地花紋;賽方言善于運用藍、紫、綠等鮮艷彩色勾勒簡化變形紋樣;美孚黎的扎染技術(shù)使得顏色相對單調(diào),黑、藍、棕色為底,未染色的白色部分形成花紋。
3.1 幸福生活與美好品德
每個紋樣都不會憑空出現(xiàn),背后一定蘊涵豐富的文化寓意,正是因為人們將情感和生活以織繡的方式記錄在黎錦上,才會有今天流傳下來的數(shù)百種形態(tài)各異的紋樣。大量出現(xiàn)的人形紋包含黎族人民對幸福吉祥、多子多福、豐衣足食等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時歌頌了人類勤勞勇敢、誠實善良的道德品質(zhì)。這些人形紋或抽象夸張或具象生動,有的體積較小,采用重復(fù)疊加的方式二方連續(xù)排列,顯示出人類群體力量的偉大;有的體積占據(jù)整個畫面,周圍布滿輔助圖案,有主有次,歌頌了英雄式人物的無所不能;有的娓娓道來,按照人物出場順序以此排列,呈現(xiàn)出黎家生活其樂融融的場景。黎族婦女將她們?nèi)粘I钪兴此攵既谌氲娇楀\圖案中,加以提煉概括,并發(fā)揮想象,將一切美好的期許都蘊藏在紋樣中。如戴耳環(huán)的婦女象征財富;手執(zhí)權(quán)柄的男子象征權(quán)力;歌頌親情的孕母紋;寓意健康長壽的壽星紋;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騎牛紋、人騎馬紋、人鹿紋等。另外,許多取材自人們生產(chǎn)生活場景的紋樣詳細記錄和再現(xiàn)了黎族社會的發(fā)展,如狩獵圖(見圖6)體現(xiàn)了黎族先民勤勞勇敢、頑強拼搏的精神;婚禮圖(見圖7)采用橫列平鋪的敘事手法將黎族傳統(tǒng)婚禮中迎親、送親、送彩禮、拜堂等過程完整再現(xiàn),表達了人們熱愛生活、歌頌愛情,追求人丁興旺、部族繁衍的思想;豐收舞蹈圖(見圖8)描繪了節(jié)日慶典人們歡欣鼓舞的熱鬧場面,體現(xiàn)出人們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質(zhì)。還有許多的圖案,如紡織圖、隆閨圖、賽牛圖等,雖然主題不同,表現(xiàn)手法各異,但是追求幸福生活和歌頌美好品德的思想始終貫穿于每種圖案。
圖6 狩獵圖Fig.6 Hunting
圖7 婚禮圖Fig.7 The wedding
圖8 豐收舞蹈圖Fig.8 Dance for harvest
3.2 宗教色彩的映射
宗教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對于人格化的神和代表他們的偶像的信仰[5]。黎族民眾將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原因解釋為某種異己精神力量的活動,并以感激、虔敬和畏懼的心情對之加以崇拜,力求與之修好[6]。在精神力化為物質(zhì)的過程中,人們將這種崇拜之心表現(xiàn)在黎錦圖案上,希望通過穿戴的方式獲得心靈的慰藉和安定。
3.2.1 黎族傳統(tǒng)宗教思想
在黎族人帶有濃厚原始性的宗教中,信仰鬼靈最為重要,一般黎人的心理世界中,除了人的現(xiàn)世,就是鬼的世界。黎人對疾病災(zāi)禍的恐懼,使他們相信死亡人的魂魄會變成各種各樣的鬼靈,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鬼靈們會左右世人的生活和命運[7]。黎族人認為肉身和靈魂是二元存在的,失去肉身后的人以靈魂的方式繼續(xù)存在于陰間,可在人鬼兩界自由游走,從而影響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為安撫心理的恐懼,最大程度地避免受到鬼魂迫害,人們經(jīng)常舉行祭祀、巫術(shù)活動,并把這一過程記錄在黎錦中,如哈方言的鬼紋采用2種深淺不一的顏色,亮度高代表在世間生活的人,亮度低表示存在于陰間的鬼魂。在為死者超度亡靈時,參加喪禮的婦女必須穿上織有鬼紋的服裝,祖宗才會認領(lǐng)死者亡魂,死者在陰間才能順利的生活;再如祭祀舞蹈紋中的跳鬼圖僅由2部分構(gòu)成,主體紋樣為人紋,代表了施展巫術(shù)的祭司,即鬼公或娘母,其兩側(cè)分布了數(shù)條雷紋,代表引起病災(zāi)的雷公鬼,圖案運用對比強烈的兩色象征巫師在做法時能夠通靈人鬼兩界,將不好的鬼驅(qū)除,看似簡單的圖案內(nèi)蘊涵了豐富的黎族傳統(tǒng)宗教思想。
3.2.2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祖先崇拜,除人類先祖崇拜,尚包括圖騰崇拜等。而狹義的祖先崇拜則僅僅指人類自身的崇拜[8]。祖先崇拜由鬼魂崇拜發(fā)展而來,祖先鬼是法力最大的鬼。黎族人相信祖先死后,如果能被風光安葬,盡心供奉,就能?;钪娜似桨?,受到祖先庇佑,若隨意提及祖先名字或?qū)ζ洳蛔鹁矗瑒t會受到嚴酷的懲罰。這種以父系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的信仰從另一個層面上團結(jié)了氏族的思想,使缺乏道德法律意識的人們能夠被統(tǒng)一的思想約束,彼此遵守約定,互相關(guān)照。受祖先崇拜思想的影響,祖先紋在人紋中占的比例最重,各個方言的黎族婦女都喜歡將代表本族祖先的紋樣織繡在黎錦中最醒目的位置,以滿足每時每刻都受祖先庇佑的心理。
3.2.3 大力神崇拜
大力神從本質(zhì)上也屬于祖先的一種,但是它是一類特殊的人形紋,具有與眾不同的文化根源與表現(xiàn)形式。從黎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來看,《大力神》中的巨人,拱天射日力大無比,造化萬物,智慧無窮,臨死前大力神還撐起巨手把天牢牢地擎住[9]。這類始祖英雄,是原始人通過想象將他神格化的結(jié)果,也是人們企圖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理想化身[10]。潤支系方言中的大力神紋采用套圖的方式,在粗壯健碩的母體大力神中分布了與其夸張、抽象的形象一致的小大力神,有的還填充了卍紋、S紋、甘工鳥紋、波浪紋、谷紋等裝飾性紋樣,象征著祖祖輩輩攜手共創(chuàng)豐衣足食的生活,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作為黎錦中比例最重的紋樣,人形紋在形成緣由、款式類別、內(nèi)在含義等方面較其他紋樣更具研究價值。其圖形與黎族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和傳統(tǒng)信仰崇拜息息相關(guān),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勞作中形成的對自然、社會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是黎族人民精神世界與審美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形式,蘊涵了社會發(fā)展歷程、宗教信仰、情感寄托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FZXB
[1] 林毅紅.黎族織錦“人形紋”探析[J]. 貴州民族研究, 2012, 33(5): 61. LIN Yihong.The exploration to the Li brocade ″humanoid pattern″[J]. Guizhou Ethnic Studies,2012,33(5): 61.
[2] 孫海蘭,焦勇勤.黎錦蛙紋的生殖崇拜研究[J]. 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0,28(2):6. SUN Hailan, JIAO Yongqin. A study on the reproduction worship complex of the frog patterns in Li brocade[J].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2010,28(2):6.
[3] 王星,周曉飛.黎族織錦中蛙紋紋樣的文化內(nèi)涵[J].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0,9(3):71. WANG Xing, ZHOU Xiaofei.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rog pattern in brocade of Li nationality[J]. Journal of Zhejiang Textile & Fashion College,2010,9(3):71.
[4] 林開耀.黎族織錦研究[M]. ???南海出版社,2011:120. LIN Kaiyao. Research on Li Brocade[M]. Haikou: Nanhai Publishing Company,2011:120.
[5] 陳麟書,陳霞.宗教學(xué)原理[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68. CHEN Linshu, CHEN Xia. Principle of Religious Study [M]. Beijing: Religion and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2003:68.
[6] 白華山.論黎族服飾文化中的宗教意蘊[J]. 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1,29(4):30. BAI Huashan. On the religious meanings of Li′s clothing culture[J].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2011,29(4):30.
[7] 江冰.黎族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J]. 滄桑,2007(4):11. JIANG Bing. Superstition on ghost and god of primitive Li religion[J]. Vicissitudes, 2007(4):11.
[8] 阿朝東.從青海柳灣人像彩陶壺談人類祖先崇拜現(xiàn)象[J]. 青海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7(3):32. A Chaodong. On the worship phenomenon of humanity from portrait painted pottery in Liuwan of Qinghai[J]. 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97(3):32.
[9] 陳立浩.根脈相承精神相通: 黎族與南方百越后裔諸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評析[J]. 瓊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09,16(3):16. CHEN Lihao. Born in the blood and sharing the same spirit: a comment on the creation myth of Li minority and bach viet[J].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2009,16(3):16.
[10] 陳立浩.人類童年時代生活的追憶: 黎族遠古神話論析[J]. 瓊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01,8(3):43. CHEN Lihao. The recall of mankind childhood life: Analyses of Lis′remote antique myths[J].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2001,8(3):43.
Appearanc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Li brocade humanoid pattern
JIN Lei, CHEN Jianwei
(The College of Textiles & Fashion,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Humanoid pattern is the most variability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Li brocade, Whose theme and form contain local customs and spirit. It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depth understanding of Li culture. The article expatiated systematically the cause of development, themes and molding styl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humanoid patter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can be summarized at two aspects, the one is religion, the other is people-oriented awareness. Its various manifestations can b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themes, composition, shape and color. Li brocade reflect that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and aesthetic. The article discuss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uspicious implies and traditional ancestor worship, pointing out that Li people expresse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ancestors blessing.
Li brocade; humanoid pattern; ancestor worship; cultural connotations
10.13475/j.fzxb.20140602505
2014-06-13
2014-09-11
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資助經(jīng)費項目(J14WJ20)
金蕾(1991—),女,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少數(shù)民族服飾。陳建偉,通信作者,E-mail:jwchen@163.com。
TS 94; J 52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