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學(xué)
【題目展示一】
一個人在海上救起了一個溺水者,記者聞訊后便去采訪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卻對著鏡頭無奈地大搖其頭。記者讓他講出自己起初的想法,他說:“現(xiàn)在想起來可真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涼,那個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為自己是必死無疑了。我多么不愿意就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在這里告訴你們,我再也不愿意重復(fù)這樣的人生體驗了,從今以后,至少10年間,我決不再下海營救溺水的人?!?/p>
有人曾這樣評價這件事:對生命的崇敬使這個人毅然救助生命;對生命的崇敬又使這個人毅然決定不再去救助生命。這是兩種真實。
請以“真實”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生活中有著許許多多的不真實:同學(xué)穿了件新衣服,明明不太合身,卻要大加贊賞;今天本來心情不好,卻要在別人面前強作歡顏;老師讀錯了字音,學(xué)生只能在背后議論,而不去或不敢當(dāng)面糾正……當(dāng)然,生活中更多的是感人的真實,只要挖掘,可以說是俯拾即是。以“真實”為話題寫作,選材范圍極廣,可以從正面選取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的人和事,也可從反面選取使人生厭、令人唾棄的事情來寫,可敘事,也可議論。
【題目展示二】
戈壁上的兩粒種子?!疤彀?!”一粒種子驚呼道,“太陽這么毒,天氣這么熱,沒有一點水,我可怎么活呀!”它在嘮嘮叨叨的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種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盡力氣吸取著每一點水分,它自言自語:“我應(yīng)該是一棵樹,我的責(zé)任就是為大地添一分綠色?!彼L成了一棵胡楊,身軀也越來越粗壯,越來越經(jīng)得住風(fēng)沙。
幾百年后,這里,出現(xiàn)了一片胡楊林。
其實,抱怨是沒有意義的,只要每個人盡全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會改變整個世界。
這則材料給你些什么啟示?以你獲得的啟示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點撥:所給材料是一則寓言,說的是兩粒種子面對艱苦環(huán)境,一粒種子嘮叨抱怨,結(jié)果枯死了,另一粒種子堅定信念,努力進(jìn)取,最終枝繁葉茂,長成了一棵胡楊。這兩粒種子之所以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關(guān)鍵的因素就是面對相同的不利于自身發(fā)展的條件,一個抱怨了,一個沒有抱怨。這就使我們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面對困境,抱怨是沒有用的,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勇敢地去適應(yīng)和挑戰(zhàn)擺在自己面前的艱難處境,使自己獲得新生。所以,這則材料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抱怨”或者“不抱怨”,我們要明確“抱怨是沒有用的”應(yīng)是寫作的核心立意。
寫作時,首先明確大的寫作方向:要么從“抱怨”入手,要么從“不抱怨”入手,兩個方向都可單獨成文,不過文中的主人公只能是符合這個主題的具有單一思想、性格或意識的人或物;也可以將“抱怨”與“不抱怨”兩個方面結(jié)合起來,在文章中將具有截然相反的兩種思想、性格或意識的人或物同時展示,形成鮮明對比,達(dá)到揭示主題的目的。可以說,不管從單一角度入手,還是從雙重角度入手,都能殊途同歸。
在具體寫作時,可以從記敘入手,寫你的個人經(jīng)歷,并在文中恰當(dāng)?shù)牡胤矫鞔_表達(dá)你的看法——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淖h論、抒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可以寫成議論文,以“抱怨是沒有用的”,或“對待不利的條件或環(huán)境,只有勇敢面對,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中心論點;還可以寫成小說、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