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
我結識魏紫熙先生有十幾年了。他是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敦厚篤實,作畫也渾厚工穩(wěn)。和他在一起相處,話不是很多,卻自然生出一種實實在在的、可親可信的感覺。近日看到魏老表現(xiàn)太行山的幾幅丈二匹巨制,從那奇峰大嶺中透出的沉雄豪放之氣,使我受到震驚。這位老畫家,胸中跳動著一顆怎樣的赤子之心??!
1915年,魏紫熙出生于河南遂平縣諸市店盆罐窯,從小就迷戀于繪畫。那時候,中國還處在貧窮落后的歷史時期,職業(yè)畫家的生活多半是清苦的,糊口大不易。所以在縣城替人管賬的父親不想讓他走這條路。魏紫熙并未“迷途知返”,依然執(zhí)著于自己的愛好,為此沒有少挨父親的訓斥。十多歲時,他居然能為人畫扇面、條幅了。漸漸地,求畫的人多了,贊揚聲多了,父親也就不大干預了。初中畢業(yè)后,魏紫熙決定報考武昌藝術??茖W校。他背著簡單的行李,滿懷希望踏上征程。誰知離漢口還有兩站路,碰上洪水暴發(fā),火車停開,只得舍車登舟折回開封,考入河南藝術師范學校。這是一所培養(yǎng)音樂美術師資的學校,在開封頗有些名氣。當時畫界盛行模仿名人作品的風氣,但魏紫熙在學校名師指點下,一方面堅持基本功訓練,從“四王”入手,上溯宋元諸家,特別表現(xiàn)出對南宋馬遠、夏圭、李唐斧劈皴的興趣和對北宋范寬畫風的偏愛;另一方面堅持長途跋涉,先后到過嵩山、伏牛山、武當山等地寫生,積累了創(chuàng)作素材,這為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基礎。
1943年,年僅28歲的魏紫熙在老河口市舉辦第一次個人武當山寫生畫展。他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作品以濃郁的生活氣息給畫界帶去一股新的生機,全部展品被定購一空,有的畫同時被好幾人定去。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求得一家人的溫飽,他同時在開封五個學校兼課,既教美術,也教音樂、體育。在那種情況下,他的才能與抱負,不可能得到充分地施展。但憑他的勤奮,藝術上仍然在不斷提高,又先后舉辦過幾次畫展。
1949年初,魏紫熙應好友之邀,遷居南京。步入中年的魏紫熙滿心想把對新中國山河的滿腔熱情一瀉于紙筆,創(chuàng)作更多的山水畫。可現(xiàn)實難遂個人心愿,他被安排擔任了南京市文工團美工組副組長。這期間,魏紫熙畫了不少人景并重的人物畫?!讹L雪無阻》、《溫課》、《報礦》、《巡邏》等一批作品陸續(xù)問世。這些人物畫都以山水作襯景,山水技法與人物形象的塑造結合得那么自然,勝人一籌,有的還選送出國展覽。
1957年,魏紫熙協(xié)助傅抱石等著名畫家參加了江蘇省國畫院的籌建工作。1960年,在傅抱石帶領下,畫院組織寫生團,到西南、西北訪問寫生,壯游二萬三千里。魏紫熙作為畫院辦公室負責人隨同前往,一面安排大家的衣食住行,一面和大家一道跋山涉水,寫生創(chuàng)作。不久,“山河新貌”畫展在京展出,這批以新的筆墨、新的感受為特點的山水畫在全國引起巨大的轟動。人們驚呼新金陵畫派的成就。魏紫熙的《渡口》、《百步云梯》、《秋霧》等一系列作品是產(chǎn)生這一轟動效應的重要力作。
接著,黃山、長白山、井岡山……魏紫熙足跡遍及名山大川,多次深入建設工地、工礦、農(nóng)村,從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豐富的創(chuàng)作源泉。
對魏紫熙來說,真正致力于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他自認為是在上世紀70年代。這一時期,他的作品無論在立意、構圖,還是在筆墨、境界上,都日趨成熟,開創(chuàng)著一個新的面貌。
魏紫熙淳樸耿直,不隨時俗,帶有中州人氏的幾分土侉之氣,以后客居江南數(shù)十寒暑,日染風熏,北人南化,形成外璞內秀的氣質?;诖耍谒囆g上的追求也有著不同于旁人的個性與特色。用他自己的話說:“創(chuàng)作的苦悶和喜悅交織著我的一生。而最寶貴的是只有在艱苦的道路上跋涉的人才能得到的欣慰?!?/p>
1983年9月,正是多雨的季節(jié)。黃山云煙翻滾,群峰時隱時現(xiàn),變換出奇麗的景觀。魏紫熙以其年近古稀的高齡身背畫囊,沐著秋雨,策杖再登黃山。在仙人指路石處走上一條岔道,想去皮蓬。皮蓬者,以樹皮所蓋屋也。傳說明末清初雪莊和尚居于此,作黃山圖24幀,繪山中奇花120種。清帝召見,他卻不圖富貴,還山以終。魏紫熙中年時曾到黃山寫生月余,竟沒能到此,引為憾事,這回終于如愿。沿著石蹬攀援而上,但見霧幕微啟,群峰含羞帶嬌;亂石錯落,流溪飛珠迸玉。雄渾增添嫵媚,嵯峨裝點朦朧。他走走畫畫,但見黃山西海山雨一來,迷蒙一片,只有風聲和雨聲。山雨一過,只見云翻霧騰,忽兒橫穿石隙,忽兒奔騰而上,忽兒大塊黑云從山頂壓將下來,順著懸崖滾滾而下,像瀑布一樣,然后又隨著氣流盤旋而上,正是驚心動魄的瀑布云!
雨中觀山,其樂無窮,其苦也深。為了查看水的來源,魏老想登上路邊的一塊大石。石上有青苔,他先用竹杖試試,并不滑溜,便一步跨了上去。誰知還沒站穩(wěn),腳下一滑,一個仰面朝天,滾下山澗。幸好碰著一棵小樹,將他掛住。朝下一看,竟是幾十米深的懸崖,崖下亂石崚嶒,激流飛濺,好險!跟在后面的子女足踩巉巖,手攀荊棘,將他救了上來,已是渾身泥水,多處受傷,眉宇盡赤。他背倚救命樹席地而坐,摸摸骨骼,試試腿腳,還好。子女勸他回頭,他卻毫不退縮:“不礙事的,上!”一直登上皮蓬的香爐峰頂。此時,只見霧帷隨風飄逸,婆娑弄姿,合掌峰露出美麗的容顏。魏紫熙激動不已,囑咐家人打開行囊,取出紙筆。晚上投宿散花精舍,徹夜未眠,伏案揮毫,一口氣畫出《合掌峰》。此時此刻,那份喜悅,那份甜蜜,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魏紫熙作畫勤奮不懈。他的一幅巨制《飛瀾無聲》,以云山動靜對比之美寫黃山瀑布云的博大雄渾,作畫時全神貫注于手而疏于足,竟致踏空摔跤。另一巨制《黃洋界》,寬4.5米,高1.6米,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畫,曾在實地寫生的基礎上先后起稿數(shù)十幅,從中選定一幅小稿放大。他一會兒站在凳子上畫,一會兒蹲在地上畫。累了,就閉上眼睛定一定神,點支煙揣摩一陣,然后又繼續(xù)畫。由于勞累,造成腕關節(jié)囊腫。他請來醫(yī)師推拿,敷上藥膏,又揮起了畫筆。這幅畫構圖飽滿,濃墨重彩,層層渲染,以朱砂代墨點所造成的壯美畫面,藝術地再現(xiàn)了羅霄山脈的氣勢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表達了畫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情贊美。
個人風格的探索與追求,是魏紫熙藝術實踐中的一大課題。文采風流的千年古城金陵,歷來孕育著多少文人墨客。明末清初,這里有龔賢、樊圻、高岑、鄒哲等著名畫家,被稱為金陵八家。如今,南京一批畫家?guī)煶懈当壬嬶L,結合自身在新時期的感受,把山水畫推上一個高峰,在國內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被人們稱為金陵畫派。魏紫熙是形成這一畫派的重要成員之一。在歷經(jīng)50年的藝術探索之后,魏紫熙的藝術爐火純青,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人們從他那一幅幅傾注著生命與時代精神的作品中,看到一個老藝術家?guī)资曜巫我郧蟛粩嗵剿鞯臍v史軌跡。
魏紫熙的山水畫,搜妙創(chuàng)真,情景交融,剛柔并濟,蒼秀齊出,有傳統(tǒng)功力,又注重新意。筆墨渾厚,氣息凝重,章法嚴謹,心平氣和,不露鋒芒,質樸中見功力,平穩(wěn)中透靈秀,意趣出之意匠而不遇之偶然。美是內在的,深厚的,不是表面的一瞬間的熱鬧。其畫正如其人,外璞而內秀。有人說,魏紫熙的畫以工穩(wěn)見長。我看了他的許多晚期的作品,卻有新的認識。工穩(wěn),的確是魏紫熙的基本面目,這表現(xiàn)在構思、章法的嚴謹,用筆用墨的一絲不茍,每張畫從始到終都十分認真,多次渲染,以求達到最佳的效果。他曾經(jīng)研究過傅抱石的作品,很佩服他的氣勢。但他發(fā)現(xiàn)傅抱石雖講氣勢,細處也是一絲不茍的,一幅畫往往多次加工,連樹木里的小枝也不大意,正是所謂大膽落墨、細心收拾。而從另一面講,魏紫熙的許多作品也是豪放的,氣勢大得很。這種氣勢,不是表面的狂放潑辣或逸筆草草,而是內在感情的充分表現(xiàn)。古稀之后,魏老故地重游,數(shù)上嵩岳、太行,感情完全融進了中原大山的懷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反復起稿,苦心經(jīng)營,準確地把握了太行浩氣與自身感覺的共鳴點,“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山之威儀”。然后不擇手段,一寫胸中豪氣,幾十年練就的傳統(tǒng)筆墨功夫鬼使神差地被太行浩氣所傾倒,為其所用,為其所變,山川云壑都在有法無法之間,理智的激情一瀉于紙素,真是“云起千峰動,泉飛萬壑鳴”。
魏紫熙的畫,整體風格是渾厚的質樸的,正如其人,一腔中原氣質。但在不同的作品中,又有著許多變化,達到了藝術風貌上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肚锪痔N玉》的空靈蘊藉,《秋霧》的朦朧含蓄,《新綠》的清新秀麗,《合掌峰》的婀娜多姿,《瞿塘翠色》的縱情寫意,均根據(jù)表現(xiàn)對象的不同特點而采用了不同的筆墨手法,構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境界,讀畫仿佛在讀詩。更可貴的,是他雖已年高,卻還在革新畫風,實現(xiàn)晚年變法。近幾年來似乎在追求一種闊遠、奇崛的美,從章法到筆墨的運用上,都可以感受到這一新的氣息,而這也形成了魏紫熙作品美不勝收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