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生榮 曹明麗
尖子學生思維敏捷反應快,是學習上的佼佼者,學校和老師往往為之放心。筆者認為對于這些天資聰慧具有先天優(yōu)勢的學生,應該注重對他們進行慢思維的培養(yǎng)。
一、慢思維培養(yǎng)的目的和意義
素質教育是對應試教育片面追求高成績的教育目的的一種升華,對尖子學生的慢思維培養(yǎng)是適應新的教學要求的,也是學生自身發(fā)展所必需的,其目的如下:
通過慢思維培養(yǎng),讓學生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逐步培養(yǎng)其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指導生活的能力,同時有利于形成學生科學、嚴謹、求實的意志品格。
二、例談慢思維培養(yǎng)的訓練方法——穩(wěn)中求變
1.一題多解的訓練
(1)同一題目,多種解法。如:
用200噸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最多可以冶煉出含雜3%的生鐵多少噸?
思維方式一:鐵元素質量不變,即礦石中Fe和生鐵中的Fe質量守恒。
思維方式二:已知礦石中含氧化鐵,氧化鐵中含鐵元素,則可根據(jù)氧化鐵的化學式計算,即先算200噸該礦石中含鐵元素112噸;再算多少噸含雜3%的生鐵中含鐵112噸。
思維方式三:這是一個關有關化學反應的計算題,可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解答。
這種訓練有利于學生把知識點連成線,再形成網(wǎng)、落成面,最終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從而使知識更系統(tǒng)、更有連貫性。
(2)同一題目,多種答案。如:
如圖,是一瓶無色液體的破損標簽,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實驗藥品:黑色粉末(可能是木炭、鐵粉、二氧化錳)
實驗步驟:試管中放少量黑色粉末,再加入少量無色液體。
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大量氣泡。
實驗結論:黑色粉末可能是____,無色液體可能是____。
(填寫一種可能即可)
為了驗證你的結論是正確的,還應補充的實驗操作是____,現(xiàn)象是____。
顯然該題目的答案可有兩種。其實這種題目內(nèi)涵豐富,綜合性強,關鍵在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并能闡述理由。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信、自強的個性和科學、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意志品質。
2.一題多變的訓練
(1)同一題目,條件變化。例如:
I.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有硫酸鈉、碳酸鈉、硝酸鈉、碳酸鈣、硫酸銅、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現(xiàn)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出現(xiàn)白色渾濁。靜置,上層為無色溶液。
②過濾,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沉淀完全溶解。
由此可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一定沒有___。
Ⅱ.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有硫酸鈉、碳酸鈉、硝酸鈉、碳酸鈣、硫酸銅、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F(xiàn)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出現(xiàn)白色渾濁,靜置,上層為無色溶液。
②過濾,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沉淀不溶解。
由此可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一定沒有____。
Ⅲ.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有硫酸鈉、碳酸鈉、硝酸鈉、碳酸鈣、硫酸銅、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F(xiàn)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出現(xiàn)白色渾濁,靜置,上層為無色溶液。
②過濾,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可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可能含有____,一定沒有___。
以上三題目,條件稍稍變化,但結果截然不同,旨在幫助學生跨越思維單一的障礙,擴大視野,增強鑒別能力。
(2)相同知識點,題型不同。即同一個知識點,可以通過填空、選擇、問答、推斷等不同形式進行訓練。
(3)相同已知條件,問題不同,難度不同。
例如對復分解反應的學習,常見問法有:①什么是復分解反應?(是直接考查概念)②下列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嗎?(是對概念的基本應用)③復分解反應的特征是怎樣的?(是對概念的歸納和提煉)④請完成下面的復分解反應:AB+CD=___+___.(是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以上四問,問法不同,難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3.多題一解的訓練。即用同一種方法解決同一類型的多個不同題目,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歸納、提升能力,從而在觸類旁通的基礎上提高創(chuàng)造力,達到“一把鑰匙能開幾把鎖”的效果。例如:
A.有FeSO4、Fe2(SO4)3的混合物,其中含S20%,則含F(xiàn)e___。
B.有Na2CO3,MgCO3,CaCO3的混合物中含C5%,則金屬元素的含量是___。
C.有Na2SO4和NaHPO4的混合物中含Oa%,則含Na____。
解析:A、B二題完全相同,C題中S相當于(HP)部分的質量,故三個題都可用已知質量計算出與之有確定質量關系的元素質量,再由總量中除去這兩個量,即得所求量。
三、慢思維培養(yǎng)的核心——溫故知新,形散神聚
1.慢,但不能停滯
慢思維是有意識地控制學生的思考速度,在新知識上作短暫停留,溫故而知新。實施過程中切忌學生因慢而懶,因慢而思維“跑題”,進而形成怕思考,怕動手的不良習慣。教師更應該多了解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排除疑難,幫助學生突破心理障礙。
2.散,但務必神聚
慢思維旨在培養(yǎng)學生辨析能力,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切忌散而不能收,致使教學過程形式多、氣氛活,但效果不好。
總之,望廣大同仁在關注后進生的同時,也為尖子生準備一些偏食,千萬不能讓這些先天資質較高的下一代成為一個個當代“傷仲永”。
參考文獻:
楊佳俊.淺談化學尖子學生的培養(yǎng)[J].中學生數(shù)理化,200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