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
【摘要】目的:探討治療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10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應用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美托洛爾,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情況:觀察組:經(jīng)過治療之前,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0例,2級的病例有27例,3級的病例有15例,4級的病例有8例;治療之后,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38例,2級的病例有6例,3級的病例有5例,4級的病例有1例。對照組:經(jīng)過治療之前,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0例,2級的病例有25例,3級的病例有19例,4級的病例有6例;治療之后,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28例,2級的病例有8例,3級的病例有8例,4級的病例有6例。結論:美托洛爾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治療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廣。
【關鍵詞】高血壓、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癥治療、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02-02
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張功能減退、左室肥厚,逐步發(fā)展出現(xiàn)心肌收縮功能減退最終發(fā)生心力衰竭,有研究顯示多數(shù)心力衰竭由高血壓所致;同時可能出現(xiàn)其他合并癥。在本文中,通過對我院某年度所收治的多例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研究,探討了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更好地幫助醫(yī)院提高治療高血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
一、一般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了我院某年度被確診為患有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中老年患者,一共100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齡在于40-75歲,隨機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為50例,其中,觀察組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各有35例和15例,平均年齡不超過70歲,患有高血壓疾病最少有2年,最多不超過10年;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各有26例和24例,平均年齡不超過75歲,患有高血壓疾病不超過12年,不少于3年。根據(jù)中國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符合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記錄上的差異不具有任何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對照組:對于對照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規(guī)治療措施,這些常規(guī)措施主要包括:強心、擴管、利尿、吸氧等治療措施以及常規(guī)的血壓檢查,同時指導患者自身正確的測量血壓。觀察組:對于觀察組的患者,除了采取常規(guī)的治療措施,還對其采用了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治療,所采用的藥物主要是美托洛爾,患者服用該藥物的時候先從最小的藥量開始,慢慢增加適合患者服用藥物的劑量,最大的劑量是75毫克,每天服用兩次,保持患者的心率在每分鐘55-60次水平,每兩周進行一次藥量的調(diào)節(jié)。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主要指標是HYHA心功能評價、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
4、療效判定標準
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明顯得到改善,NYHA心功能評價為1級,
無效:患者的心功能沒有明顯的變化,
惡化:患者的病情明顯惡化,心功能評價指標下降。
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了SPSS18.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算,采用了例數(shù)N值和百分比作為表示,采用了T值檢驗,當P<5%時,表示數(shù)據(jù)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二、研究結果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情況:
觀察組:經(jīng)過治療之前,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0例,2級的病例有27例,3級的病例有15例,4級的病例有8例;治療之后,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38例,2級的病例有6例,3級的病例有5例,4級的病例有1例。
對照組:經(jīng)過治療之前,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0例,2級的病例有25例,3級的病例有19例,4級的病例有6例;治療之后,心功能評級為1級的病例有28例,2級的病例有8例,3級的病例有8例,4級的病例有6例。
由此可見,觀察組的治療后心功能改善比對照組的要更好,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措施對于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改善起著明顯的作用。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2、比較兩組患者的總療效:
觀察組:有效的病例共有38例,無效的病例共有9例,惡化的病例共有3例,總有效率為76%;
對照組:有效的病例共有28例,無效的病例共有16例,惡化的病例共有6例,總有效率為55%。
由此可見,觀察組在各項指標的數(shù)據(jù)值都明顯的比對照組的要好,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3、比較兩組患者超聲心動檢查指標
觀察組:治療前,LVER為32%,LVESD為50mm,LVEDD為60mm;治療后,LVER為42%,LVESD為30mm,LVEDD為50mm。
對照組:治療前,LVER為32%,LVESD為53mm,LVEDD為63mm;治療后,LVER為35%,LVESD為40mm,LVEDD為58mm。
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三、研究結論
高血壓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心血管病,該病患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最高,現(xiàn)在在世界范圍內(nèi)患有高血壓性心臟病的人高達約10億。因此,尋求有效診斷和治療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方法是必須得到醫(yī)學界的重點關注的。引起高血壓性心臟病發(fā)生的原因在于患者長期的高血壓,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高血壓病,其病理過程與促進血壓增高息息相關。觀察組在各項指標的數(shù)據(jù)值都明顯的比對照組的要高,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實施的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措施具有明顯的療效。
結語
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治療高血壓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吳鳳艷.高血壓性心力衰竭使用依那普利治療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 2011(28)
[2]李艷萍.依那普利聯(lián)合螺內(nèi)酯治療高血壓性心力衰竭48例[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0(26)
[3]李娜,李飛.聯(lián)合用藥治療高血壓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