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明
想過你所向往的生活,就要付出你所未想到過的努力。
辭職是現(xiàn)在最熱門的話題,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河南省實驗中學(xué)的女老師顧少強的一封言簡意賅的辭職報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p>
然后,各個階層,各種職業(yè),各年齡段,兩種性別……的人們紛紛模仿,拷貝,討論,傳播,然后就是你所看到的滿屏幕的辭職信,意思是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這應(yīng)該是前些年風(fēng)靡的“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升級版吧!只是被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推波助瀾之后,火了一個河南實驗中學(xué),卻毀了“職業(yè)”,英文稱之為“Job”。因為據(jù)我所知,已經(jīng)有一些人遞交了他們“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的辭職報告。
要去旅行,必須辭職。
開始一段愛情,必須辭職。
要去創(chuàng)業(yè),必須辭職。
在一個做點什么都要辭職的年代,可讓那些雇主情何以堪。
目前還沒有證據(jù)表明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炒作,因為當事人沒有接受任何形式的贊助。如果最終證明了顧少強只是為了個人的興趣追求而出去走走,那的確是值得點贊的選擇。
一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是難得的,無時無刻不在標榜價值與意義的洗腦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返。我們都應(yīng)該尊重個性與自由,不必去為后來人去指點江山。相比于正能量這樣的詞匯,我更喜歡善良。與其“被選擇”,自己決定一次要走的路,又何嘗不可呢!
很多人就是喜歡子在別人的選擇上肆意置喙,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最合理的,而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這是永恒的悖論。
那些還沒準備好就沖動地去看世界的朋友們,也許路上的你們會有些后悔。但當你們回首往事時,一定會看到藍天上那太陽永恒的微笑。
當然,沒人能否認那種看上去很美的生活方式,也有著諸多的無奈。從我的小視線里,這種“任性”的生活方式,似乎適用于擁有文學(xué)和藝術(shù)細胞的少數(shù)人。而每一種“任性”背后,都是你所看不到的堅持與艱辛。
海明威和凱魯亞克是“任性”的,他們各自開創(chuàng)或者引領(lǐng)了兩個文學(xué)流派,分別是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大導(dǎo)演李安是任性的,他能夠堅守著自己的興趣而不去為稻糧謀,終于成了大導(dǎo)演。小說《晚來寂靜》的作者李海鵬是任性的,他在辭職與放空之后寫出他的成名作的。我說這些不是為了背書,或者希望有朝一日這段文字能被轉(zhuǎn)載到《讀者文摘》上。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關(guān)鍵在于,你是出于興趣還是出于逃避枯燥冗繁的生活。
除了作奸犯科,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應(yīng)該被批判,尤其是那些不相干的人。孤獨、自由、放任、得過且過,在今人眼里都是偏褒義的中性詞。而當這些形容詞都變成一種格調(diào)時,重新談?wù)劇白非蟆笔鞘裁?,也是頗有意思的一件事。
《后會無期》里有這樣一句話:“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問題是,說了這句名言的中年人,正在反思著他的曾經(jīng)的年少輕狂。他的名字叫韓寒,曾經(jīng)是叛逆者,如今是青年偶像、成功人士。想過你所向往的生活,就要付出你所未想到過的努力。要不然,世界萬般美好,縱你千般想看,也還是邁不出一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