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人為什么要睡覺?常識告訴我們,睡眠是為了休息,睡眠本身也確實是最好的休息,因為當人進入“睡眠”狀態(tài)后,人的基礎代謝率降到最低點,人體各系統(tǒng)的工作速度減慢,并且在腦電圖上初步出現(xiàn)慢電波。按照這個思路推理,如果一個人不進行任何活動,消耗能量較少,那么需要的睡眠理應減少。但是初生的嬰兒活動甚少,為何每日都要睡上十幾個小時呢?同樣,宇航員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消耗能量極少,為何也要睡眠呢?說睡眠僅僅是為了休息,或者說睡眠就是休息,顯然是不全面的。
傳統(tǒng)的醫(yī)學觀點認為,睡眠是大腦的食物。既然如此,又該如何看待那些并不需要睡眠的大腦呢?大腦與睡眠的實質關系究竟如何呢?
瑞典婦女埃古麗德自1918年母親突然去世后,過度的精神刺激使她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睡眠了。醫(yī)生給她開了許多鎮(zhèn)靜藥和強效安眠片,但是沒有任何效果。夜間,她都在不停地干家務活,疲倦時就上床休息一下。1973年,埃古麗德86歲,住進養(yǎng)老院,她身體健康,并沒有受到多年不眠的影響。
古巴有一位退休的紡織工人伊斯,他從13歲開始,40多年從未睡過覺。據(jù)他本人說:“我失去睡覺能力,大約是在患腦炎后進行扁桃腺切除手術時,當時我在心理上受到了驚嚇,從此就不能入睡了。”1970年,一批精神科醫(yī)生對他進行了兩個星期的全面觀察。儀器監(jiān)測表明,伊斯即使閉上眼睛躺著,大腦仍然和醒著的人一樣活動,絕對沒有睡著。
20世紀40年代,美國出了一位著名的不眠者奧爾·赫津。這位居住在新澤西州的老人,家里從不置床,他一生中連小睡的經歷都沒有。許多醫(yī)生輪班監(jiān)視,發(fā)現(xiàn)缺乏正常睡眠的奧爾,其精神狀態(tài)及生理狀態(tài)反而超過一般人。當體力不佳時,他就坐在一張舊搖椅上閱讀;當體力恢復后,他又繼續(xù)投入勞作。醫(yī)生對奧爾的不眠現(xiàn)象無法解釋。奧爾的母親則認為,這可能與自己在生下奧爾前幾天時受到的嚴重傷害有關。奧爾90歲時,已經活得比許多有正常睡眠的人更長久了。
無法睡眠是否屬于腦功能障礙?事實上,有些不眠者的智力倒顯得更高。法國人列爾貝德1791年生于巴黎,1864年逝世,在這73年中,他居然有71年沒有睡過一次覺。這種情形源于他兩歲時的一次事故。1793年,他和父母一起去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絞刑的場面,不料觀眾席倒塌,他被壓在下面,昏迷過去。后來雖被醫(yī)生搶救過來,但是他的頭蓋骨已是破裂難補了。由于這個緣故,他永遠都無法睡覺了。但是,這并沒有妨礙他日后的讀書與治學,列爾貝德后來成為頗有名望的學者。列爾貝德的大腦究竟是怎樣像心臟那般無休止工作的呢?無從得知。
西班牙的塞托維亞在19歲那年從睡眠中驚醒,此后睡眠日減,直至睡眠完全與他無緣。33年來,這位西班牙人度過了超過1.2萬個不眠的晝夜。盡管塞托維亞長期不眠,卻體格強壯、精力旺盛,看上去無絲毫倦意,反倒顯得朝氣蓬勃。每天晚上,他都像正常人一樣躺在床上,但不是睡覺,而是讀書、聽收音機;清晨,他和大家一樣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說沒有甜蜜的睡眠就沒有甜蜜的夢,然而,塞托維亞自有他的享受。1988年,他所在城市的體育館舉行了一次48小時無間斷的足球循環(huán)賽。球場上球員們輪番上場,裁判也輪換執(zhí)裁??磁_上的觀眾換了一批又批,唯獨一個人坐守看臺大飽眼福地連續(xù)觀看了兩天兩夜的全部球賽。此人當然是塞托維亞了。
20世紀60年代,西班牙有一位不識字的農場工人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像一頭野獸那樣工作,工作從來不會使我疲倦。如果我能讀書,晚上的時間就會變得短些了。”
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不眠者,醫(yī)生們的見解大有分歧:有的認為偶然的變故激發(fā)了大腦的潛在能力,致使有些人無法正常睡眠;有的提出所謂不眠是相對的,只是不眠者及周圍的人對驟然而至的短暫睡眠狀態(tài)沒有察覺罷了;更多的意見則認為這是一種極端現(xiàn)象,答案要從大腦解剖學上的新發(fā)現(xiàn)中去尋找。
編輯/王一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