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閉癥兒童對社交面孔的加工特點

      2015-06-23 13:56:16龍細(xì)連陳順森白學(xué)軍
      關(guān)鍵詞:聾啞面孔自閉癥

      龍細(xì)連,陳順森,白學(xué)軍

      (1.閩南師范大學(xué) 應(yīng)用心理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0;2.天津師范大學(xué) 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天津 300074)

      ·心理學(xué)研究·

      自閉癥兒童對社交面孔的加工特點

      龍細(xì)連1,陳順森1,白學(xué)軍2

      (1.閩南師范大學(xué) 應(yīng)用心理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0;2.天津師范大學(xué) 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天津 300074)

      為了研究自閉癥兒童對社交面孔的加工特點,選取6—11歲的有語言障礙自閉癥兒童、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各14名,讓其觀看20張兩人面對面交談的社交圖片,采用眼動追蹤技術(shù),采集他們觀看社交圖片的視覺指標(biāo)。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自閉癥兒童對圖片中社交面孔的覺察時間顯著長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對社交面孔的注視時間顯著少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2)自閉癥兒童對圖片中眼睛和嘴巴的注視時間均顯著少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3)自閉癥兒童和聾啞兒童、正常兒童一樣,對圖片中眼睛的注視時間均顯著長于對嘴巴的注視時間。

      自閉癥;社交面孔;面孔加工;眼動

      自閉癥譜系障礙是一組有神經(jīng)基礎(chǔ)的廣泛性發(fā)育障礙,包括自閉癥、阿斯伯格綜合征、雷特綜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礙、廣泛性發(fā)育障礙未注明型等亞類,其共同特征是患者普遍存在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缺陷、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等臨床表現(xiàn)[1],其中自閉癥是最嚴(yán)重的一種[2]。面孔是蘊含豐富信息的非言語刺激[3]4,面孔加工的有效性是個體社交能力的核心[4]12-31。自閉癥兒童對面孔的視覺搜索時間長于正常兒童,對面孔的加工時間少于正常兒童,更少注視面孔的內(nèi)部特征,尤其是較少注視眼睛區(qū)域[5-6]。

      由于在與他人交往時,面對的往往是整個社交場景,而不僅僅是單一的面孔,社交場景也影響個體對面孔的搜索與加工。那么,自閉癥者在社交場景中對面孔的搜索與加工是否依然異常?Birmingham,Bischof和Kingstone認(rèn)為,與具有人類參與的社交互動圖片不同的是,沒有背景的人類面孔圖片或卡通圖片缺乏自然的社交信息真實性[7]。刺激性質(zhì)不同,如卡通圖片與照片、單一面孔與社交情境中的面孔,可能在社交認(rèn)知和理解的視覺注視方式中的重要性也不同。通過呈現(xiàn)社交場景圖片發(fā)現(xiàn),自閉癥者對社交信息缺乏興趣,對面孔的注視時間較少,且從面孔特征獲得的線索也少[8],他們無法像非自閉癥個體那樣定位社交線索。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對社交面孔中嘴巴的關(guān)注較多,對眼睛的注意則相對較少。Klin,Jones,Schultz,Volkmar和Cohen利用眼動技術(shù)發(fā)現(xiàn),當(dāng)觀看電影中呈現(xiàn)自然社交場景的動態(tài)圖像時,自閉癥者觀看嘴唇部分的時間比觀看眼睛的時間多[10]。Spezio, Adolphs,Hurley和Piven使用真實的情景交流任務(wù)觀測杏仁核損傷患者的眼動模式,發(fā)現(xiàn)杏仁核損傷患者不與交流者直接對視,而將注意焦點集中在嘴部,自閉癥兒童也是如此[11]。

      以往研究認(rèn)為,在觀看社交情景圖片時,自閉癥者對眼睛的注視較少,對嘴巴的注視較多,他們對他人面部表情的注意力受情境因素影響。同時以往研究也呈現(xiàn)出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1)多數(shù)研究選用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和成人作為被試,對低功能自閉癥者的研究較少,這可能與低功能自閉癥者在實驗中配合較差有關(guān);(2)多數(shù)研究對語言能力和情境因素沒有進(jìn)行嚴(yán)格控制,而這些因素均可能會影響自閉癥者對面孔的覺察與加工。那么在對自閉癥者的性別、年齡和語言能力進(jìn)行匹配后,他們是否也表現(xiàn)出異常的加工方式?本研究擬以低功能自閉癥兒童為研究對象,以聾啞兒童、正常兒童為對照組,對性別、年齡和語言能力進(jìn)行匹配,考察自閉癥兒童對社交面孔的加工特點。設(shè)置聾啞兒童為對照組的目的是,自閉癥者和聾啞兒童都沒有口頭語言能力,如果二者對面孔的加工存在差異,說明自閉癥者在社交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

      從特殊教育機構(gòu)招募有語言(指口頭語言)障礙的自閉癥兒童14名(男孩12名,女孩2名),年齡介于6—11歲(M=8.64,SD=1.91),全部兒童的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所有被試均先經(jīng)過兒童醫(yī)院臨床診斷并根據(jù)《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zhǔn)(第3版)》[12]80-81診斷為自閉癥。經(jīng)兒童醫(yī)院兒科醫(yī)生根據(jù)《兒童自閉癥評定量表》[13]評定,被試分?jǐn)?shù)均處于診斷范圍之內(nèi)(30—54分)。排除遺傳疾病(如脆性X綜合征、先天性眼萎綜合征、纖維神經(jīng)及結(jié)節(jié)性硬化癥)、重要感覺或運動神經(jīng)損傷發(fā)作、重大身體殘障[14]。

      從某特殊教育學(xué)校一年級至四年級選取14名有語言(指口頭語言)障礙和聽力損傷嚴(yán)重的兒童(男孩12名,女孩2名)為聾啞組,年齡介于7—11歲(M=9.57,SD=1.22),全部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經(jīng)與班主任訪談,排除精神疾病史、發(fā)展障礙或神經(jīng)疾病。

      從某小學(xué)一年級至四年級隨機選擇兒童14名(男孩12名,女孩2名)為正常組,年齡介于6—11歲(M=8.43,SD=1.65),全部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經(jīng)與班主任訪談,排除精神疾病史、發(fā)展障礙或神經(jīng)疾病[14]。

      (二)實驗儀器

      使用Tobii 120眼動儀及其軟件包記錄每位被試在完成任務(wù)時的凝視行為。眼動儀與一臺聯(lián)想電腦連接并用其控制。該眼動系統(tǒng)可跟蹤雙眼,評價準(zhǔn)確性為0.5水平,頻率為120Hz。

      (三)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包括20張有人物在內(nèi)的社交場景圖片(如圖1)和20張沒有人物在內(nèi)的自然場景圖片(如圖2)。

      圖1 社交場景圖片示例 圖2 自然場景圖片示例

      有人物在內(nèi)的圖片均為研究者請演員用奧林巴斯C-470 ZOOM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照片,所有圖片均為2048×1536像素的黑白圖片,圖片背景統(tǒng)一,且每張圖片中的人物均為正在面對面交談的兩個演員,每張圖片中的演員均為男性或均為女性,均為男性演員或女性演員的圖片各半。沒有人物在內(nèi)的自然場景圖片選自中國情緒材料情感圖片系統(tǒng)[15],均為中性情緒圖片(9點量表評分,效價M=5.72,SD=0.42,喚醒度M=4.51,SD=0.46)。所有圖片均用Adobe Photoshop CS3處理成640×480像素的黑白圖片。

      (四)實驗程序

      實驗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主試2—3名,1名操作眼動儀,1名負(fù)責(zé)說明和解釋實驗過程。對聾啞兒童進(jìn)行實驗時,邀請1名手勢語老師說明和解釋實驗過程;對自閉癥者進(jìn)行的實驗,由于自閉癥者可能不太配合實驗,目光比較游離,因此配備1名主試協(xié)助他們進(jìn)行實驗。實驗采取1次1名被試個別施測的方法。具體程序如圖3所示。整個實驗用時5分鐘左右。

      圖3 社交場景加工實驗程序示例

      (1)校準(zhǔn)。請被試坐在距顯示器55—65cm的椅子上,并對每位被試的雙眼進(jìn)行9點刻度的眼動校準(zhǔn)。主試介紹實驗要求和說明實驗程序。

      (2)被試觀看圖片。指導(dǎo)語:“請觀看屏幕上的每張圖片?!?20張有人物在內(nèi)的社交場景圖片和20張沒有人物在內(nèi)的自然場景圖片交替呈現(xiàn)給被試,即先呈現(xiàn)1張有人物在內(nèi)的社交場景圖片,再呈現(xiàn)1張沒有人物在內(nèi)的自然場景圖片,每張圖片呈現(xiàn)5秒,在呈現(xiàn)每張社交場景和自然場景圖片前先呈現(xiàn)1秒中央有小動物(作為注視點)的白屏,在開始與結(jié)束時分別呈現(xiàn)3張社交場景圖片和3張自然場景圖片作為練習(xí),不作為結(jié)果分析對象。

      (3)被試觀看圖片期間,不要求其進(jìn)行決定或判斷。

      (五)分析指標(biāo)

      采用Tobii興趣區(qū)多邊形和圓形工具確定興趣區(qū):面孔、眼睛、嘴巴和身體。根據(jù)觀看整幅圖片時間,刪除平均數(shù)加減2.5個標(biāo)準(zhǔn)差以外的圖片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刪除數(shù)據(jù)占總數(shù)據(jù)的比例為8.33%。

      分析指標(biāo)為:

      (1)覺察興趣區(qū)的時間:從圖片呈現(xiàn)開始到被試首次注視到興趣區(qū)之間的時間;

      (2)對興趣區(qū)的注視時間 :被試從首次注視興趣區(qū)到目光離開興趣區(qū)的時間。

      二、結(jié)果

      三組兒童觀看整張圖片的情況如圖4、圖5、圖6所示,自閉癥兒童觀看圖片時目光比較游離,對面孔特別是眼睛的注視較少;聾啞兒童的注視點較自閉癥兒童集中,對面孔的注視時間較長,且對手的關(guān)注比自閉癥兒童和正常兒童均較多;正常兒童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注視面孔上。

      圖4 某自閉癥兒童對社交場景的掃描軌跡舉例

      圖5 某聾啞兒童對社交場景的掃描軌跡舉例

      圖6 某正常兒童對社交場景的掃描軌跡舉例

      (一)對面孔和身體的加工

      為了了解三組兒童對面孔和身體(身體指除去面孔部分)的加工情況,對面孔和身體的注視時間進(jìn)行比較。

      表1 三組兒童對面孔和身體的注視時間比較(ms)

      3(被試類型:自閉癥組、聾啞組、正常組)× 2(興趣區(qū)類型:面孔、身體)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在對興趣區(qū)的注視時間(FD)方面,被試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2,39)=18.654,p<0.001,即三組兒童的注視時間存在顯著差異。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以及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且聾啞組和正常組的注視時間均顯著長于自閉癥組,聾啞組與正常組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興趣區(qū)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1,39)=11.351,p<0.05,且三組兒童對面孔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對身體的注視時間。被試類型與興趣區(qū)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39)=8.021,p<0.05。經(jīng)簡單效應(yīng)分析顯示,三組兒童對面孔的注視時間存在顯著差異,F(xiàn)(2,39)=16.450,p<0.001。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以及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聾啞組與正常組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聾啞組對面孔的注視時間最長,自閉癥組最短。三組兒童對身體的注視時間也存在顯著差異,F(xiàn)(2,39)=3.883,p<0.05。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以及聾啞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正常組對身體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自閉癥組和聾啞組,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二)對面孔的加工

      為了進(jìn)一步探討自閉癥兒童對面孔的加工特點,圖7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三組兒童對面孔的覺察和注視情況。

      圖7 三組兒童對面孔的覺察時間和注視時間比較

      經(jīng)方差分析顯示,在覺察面孔的時間(TFF)方面,三組兒童覺察面孔的時間存在顯著差異, F(2,41)=11.049,p<0.001。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以及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且自閉癥組覺察面孔的時間顯著長于聾啞組和正常組,聾啞組與正常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對面孔的注視時間(FD)方面,三組兒童對面孔的注視時間存在顯著差異,F(xiàn)(2,41)=16.450,p<0.001,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以及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聾啞組與正常組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聾啞組對面孔的注視時間最長,自閉癥組對面孔的注視時間最短。

      (三)對面孔內(nèi)部特征的加工

      為了進(jìn)一步了解三組兒童對面孔內(nèi)部特征的加工特點,對眼睛和嘴巴的注視時間進(jìn)行比較,采用3(被試類型:自閉癥組、聾啞組、正常組)× 2(興趣區(qū)類型:眼睛、嘴巴)兩因素混合設(shè)計,被試類型為組間變量,興趣區(qū)類型為組內(nèi)變量。

      表2 三組兒童對眼睛和嘴巴區(qū)域的注視時間比較(ms)

      在對眼睛和嘴巴區(qū)域的注視時間(FD)方面,被試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2,39)=17.181,p<0.001,即三組兒童的注視時間存在顯著差異。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以及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且聾啞組和正常組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自閉癥,聾啞組與正常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興趣區(qū)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1,39)= 126.545,p<0.001,且對眼睛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對嘴巴的注視時間。被試類型與興趣區(qū)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39)= 4.427,p<0.05。經(jīng)簡單效應(yīng)分析顯示,三組兒童對眼睛的注視時間存在顯著差異,F(xiàn)(2,39)=12.436,p<0.001。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以及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且聾啞組和正常組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自閉癥組,聾啞組與正常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三組兒童對嘴巴的注視時間也存在顯著差異,F(xiàn)(2,39)=6.402,p<0.05。經(jīng)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自閉癥組與聾啞組以及自閉癥組與正常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聾啞組和正常組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自閉癥組,聾啞組與正常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三、討論

      (一)自閉癥兒童對社交面孔的覺察與加工

      本研究中,自閉癥兒童對面孔的覺察時間顯著長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覺察到面孔之后,與其他兩組兒童相比,自閉癥兒童對面孔注視時間非常短,這與Riby和Hancock[16]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自閉癥兒童對面孔和身體的注視時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而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對面孔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對身體的注視時間。對面孔注視時間的減少也許說明自閉癥兒童存在一定的注意缺陷,即無法認(rèn)真地觀看圖片,在實驗操作過程也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這種情況。自閉癥兒童對面孔注視時間的減少,將對發(fā)展過程中獲得社交線索產(chǎn)生重大影響,并可能促使他們的社交認(rèn)知技能和面孔知覺能力的分離[8],從而影響其對適宜的社交行為和社交能力的學(xué)習(xí)。自閉癥者對社交信息加工方面存在的特別缺陷[17],可能導(dǎo)致他們很難建立社會關(guān)系、適應(yīng)社會規(guī)范。

      (二)自閉癥兒童對面孔內(nèi)部特征的加工

      眼睛和嘴巴承載了人類面孔大部分的信息,如精神狀態(tài)、心境、情緒和意向,所以正常人會用較多的時間注視這些信息區(qū)域[18]。然而在本研究中,自閉癥兒童對眼睛和嘴巴的注視時間均顯著少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正如Adolphs, Baron Cohen, Tranel所發(fā)現(xiàn)的那樣“不能主動地注視眼睛部位”,因而也導(dǎo)致他們無法從眼睛獲取更多的社交信息[19]。Klin等人認(rèn)為,自閉癥者對眼睛注視時間的減少是最佳預(yù)測指標(biāo)[10]。三組兒童對眼睛的注視時間均顯著長于嘴巴,而前人的大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對嘴巴的注視時間顯著長于對眼睛的注視時間[20-21],而De Wit, Falck-Ytter和Von Hofsten的結(jié)果卻相反[22],即與本研究的結(jié)果一致。De Wit等人的結(jié)果與前人大部分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不同的被試導(dǎo)致的,前人的研究被試為智力正常的青少年自閉癥,其社會性情緒已發(fā)展,且語言也已經(jīng)得到發(fā)展,而De Wit等人采用的被試僅為62個月大的自閉癥兒童,且有些被試沒有語言,本研究的自閉癥兒童年齡也相對較小,且沒有語言。De Wit等人發(fā)現(xiàn)對嘴巴的注視時間與社交障礙呈負(fù)相關(guān),即社交能力損傷越嚴(yán)重,看嘴巴的時間越短,這可能說明本研究中的自閉癥兒童社交能力損傷較嚴(yán)重。

      (三)語言能力對自閉癥兒童社交面孔加工的影響

      一般而言,語言障礙可能會對社會交往的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有語言障礙的非自閉癥兒童在社交方面上存在困難[23],因此,有語言障礙的自閉癥兒童可能存在更嚴(yán)重的社會交往缺陷[24]。然而,在本研究中,同樣作為有語言障礙的自閉癥兒童和聾啞兒童有明顯的不同,聾啞兒童除了對嘴巴的注視時間顯著多于眼睛外,對面孔、身體和背景的注視情況在數(shù)量上和模式方面均與正常兒童基本相同,而自閉癥兒童卻與正常兒童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可能說明自閉癥兒童社交信息的獲得不僅受到語言能力的影響,而且還受自閉癥兒童本身特征的影響。

      四、結(jié)論

      在本研究條件下,自閉癥兒童社交面孔的覺察時間顯著長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對社交面孔及眼睛和嘴巴內(nèi)部特征的注視時間顯著少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他們和聾啞兒童、正常兒童一樣,對眼睛的注視時間均顯著長于嘴巴。本研究認(rèn)為自閉癥兒童與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對社交面孔的覺察和加工模式不同,自閉癥兒童顯著落后于聾啞兒童和正常兒童。在今后對自閉癥兒童的引導(dǎo)與行為訓(xùn)練中,應(yīng)特別加強的是他們的覺察和加工能力,應(yīng)充分考慮他們的特殊性。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 Fourth Edition[M].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00.

      [2] Geschwind D H. Advances in Autism[J].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 2009,(60): 367-380.

      [3] 嚴(yán)淑瓊.自閉癥兒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實驗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8.

      [4] 陳順森.自閉癥幼兒面孔加工特點的眼動研究:社會認(rèn)知缺陷指標(biāo)的探索[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xué),2012.

      [5] 金 麗,陳順森.自閉癥兒童面孔加工的異常:來自眼動的證據(jù)[J].漳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1,24(4):128-132.

      [6] 陳順森,白學(xué)軍,沈德立,等.背景性質(zhì)對7—10歲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面孔搜索與加工的作用[J].心理科學(xué),2012,(4):778-785.

      [7] BIRMINGHAM E, BISCHOF W F, KINGSTONE A. Social attention and real-world scenes: the roles of action, competition and social conte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8, 61(7): 986-998.

      [8] RIBY D M, HANCOCK P J. Viewing it differently: social scene perception in Williams syndrome and autism[J]. Neuropsychologia, 2008, 46(11): 2855-2860.

      [9] SASSON N M,PIVEN J. Orienting to social stimuli differentiates social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autism and schizophrenia[J]. Neuropsychologia, 2007,127(45): 2580-2588.

      [10] KLIN A,JONES W,SCHULTZ R, et al. Visual fixation patterns during viewing of naturalistic social situations as predictors of social competence in individuals with autism[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02, 59(9): 809-816.

      [11] SPEZIO M L,ADOLPHS R,HURLEY R S, et al. Abnormal use of facial information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7, 37(5): 929-939.

      [12] 中華醫(yī)學(xué)會精神病學(xué)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zhǔn)(第3版)[M].濟(jì)南:山東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1.

      [13] Schopler E C,Reichler R,Renner B. The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M]. Los Angeles, CA: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1988.

      [14] 陳順森,白學(xué)軍,沈德立,等.7~10歲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對情緒面孔的覺察與加工[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27(5):449-458.

      [15] 白 露,馬 慧,黃宇霞,等.中國情緒圖片系統(tǒng)的編制——在46名中國大學(xué)生中的試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19(11):719-722.

      [16] RIBY D,HANCOCK P J. Looking at movies and cartoons: eye-tracking evidence from Williams syndrome and autism[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 JIDR, 2009, 53(2): 169-181.

      [17] DAWSON G,MELTZOFF A N,OSTERLING J, et al. Children with autism fail to orient to naturally occurring social stimuli[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8, 28(6): 479-485.

      [18] VAN DER GEEST J N,KEMNER C,CAMFFERMAN G, et al. Looking at images with human figures: comparison between autistic and normal children[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2, 32(2): 69-75.

      [19] ADOLPHS R,BARON-COHEN S,TRANEL D. Impaired recognition of social emotions following amygdala damage[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2, 14(8): 1264-1274.

      [20] PELPHREY K A,SASSON N J,REZNICK J S, et al. Visual scanning of faces in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2, 32(4): 249-261.

      [21] DAWSON G,WEBB S J,MCPARTLAND J.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face processing impairment in autism: insights from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J]. 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 2005, 27(3): 403-424.

      [22] DE WIT T C J, FALCK-YTTER T, VON HOFSTEN C.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look differently at positive versus negative emotional faces[J].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08, 2(4): 651-659.

      [23] DURKIN K,CONTI-RAMSDEN G. Language,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quality of friendships in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a history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J]. Child Development, 2007, 78(5): 1441-1457.

      [24] JOSEPH R M,TAGER-FLUSBERG 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ory of mind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to symptom type and sever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04, 16(1): 137-155.

      (責(zé)任編輯:金云波)

      2014-12-25;收修日期:2015-01-03

      全國教育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青年課題(CBA120104);福建省高校新世紀(jì)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JA13190S);福建省教育廳A類人文社科重點項目(JA12208S)

      龍細(xì)連(1985-),女,江西贛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心理咨詢及自閉癥兒童社會認(rèn)知; 陳順森(1973-),男,福建寧德人,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認(rèn)知發(fā)展與教育; 白學(xué)軍(1966-),男,寧夏青銅峽人,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認(rèn)知發(fā)展與教育。

      B844.1

      A

      1003-0964(2015)03-0023-06

      猜你喜歡
      聾啞面孔自閉癥
      天使“翻譯官”和她的聾啞爸媽
      本期面孔
      遼河(2022年4期)2022-06-09 01:56:03
      關(guān)愛自閉癥群體應(yīng)從消除誤解開始
      “基因剪刀”或可減輕自閉癥癥狀
      多變的面孔
      自然面孔
      人與自然(2019年4期)2019-07-26 12:52:37
      兩個好朋友
      快樂語文(2018年35期)2018-11-29 21:04:26
      自閉癥是個什么鬼?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自閉癥孩子畫作中國美術(shù)館展出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5
      女兒孝心無邊聾啞50年的母親開口說話
      華人時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06
      铁岭县| 夹江县| 晋宁县| 西昌市| 榆中县| 原阳县| 临朐县| 珠海市| 荆州市| 广安市| 西华县| 资源县| 岐山县| 丹阳市| 瓮安县| 龙南县| 龙陵县| 公主岭市| 宜章县| 荥阳市| 武鸣县| 湟中县| 锦州市| 平罗县| 忻城县| 万山特区| 收藏| 纳雍县| 玉环县| 同江市| 石楼县| 周宁县| 登封市| 桐柏县| 娄烦县| 阿克陶县| 沧州市| 台北市| 溆浦县| 中宁县|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