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梗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病、癌癥、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已近3億,占總人口20%左右。慢性病是一類生活方式病,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久坐、缺少運動是其高危因素之一。積極有效的預防辦法是“把住嘴,邁開腿”。
運動不足,久坐成“疾”
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下樓乘電梯,出門就打的;凡事用遙控,多坐少運動”,描述的就是疏于運動的現代人。調查資料顯示,我國88%的成年人運動不足,經常久坐,是發(fā)生肥胖、血脂升高(血脂異常)、血壓升高、血糖增高的重要危險因素。WHO全球健康危險因素調查數據表明,缺少運動是繼高血壓、吸煙和糖尿病之后人類的第四大死因,全球約6%的人死于缺乏運動。
原國家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發(fā)起“實行雙鞋行動,享受健康生活”的倡議,呼吁上班族準備兩雙鞋,即工作時穿的鞋和上下班路上步行的運動鞋;上班族應充分利用上下班時間多走路,少乘車,改變生活方式,增進體質,享受健康。
步行保健,健康益處多
常言道“百練不如一走”,步行是最簡單易行的健身運動,也是一種和緩輕松、安全性高、低成本的運動項目,不受年齡、性別、體質和場所等限制。其運動量雖不大,但健身效果明顯。每天只要堅持步行,足以使身體健康受益。
步行是一種全身性的有氧運動,能調節(jié)大腦皮層功能,改善平衡運動的機能,消除腦力勞動的疲勞,有助于睡眠,能提高記憶力。在空氣清新的幽美環(huán)境下步行,能使人神清氣爽,使心情變得更加愉悅。步行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臟器供血供氧,增進新陳代謝,增加肺活量,具有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的保健作用。步行還可增強消化腺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guī)律地蠕動,促使排便通暢,防止老年人便秘。步行能讓身體各關節(jié)、肌肉協調活動,能有效預防和減輕老年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步行可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能幫助肥胖者減肥,使體型明顯變得健美,身體變得強壯。
步行應掌握的正確方法
1.步行的要求:步行要達到一定速度才能達到健身目的。一般以每分鐘60~80步速度行走,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年輕人及體力較好者,可提高速度達每分鐘100步左右;老年人及體弱者可減慢行走,力所能及即可。每周步行5次及以上,每次30~40分鐘。若行走停歇15分鐘后無不適感,自我感覺良好,則是合適的運動量。
2.步行的方法:步行時腰背要挺直,肩要平,盡量挺胸收腹,抬頭平視正前方。步行時雙手盡量擺開,步伐跨度大些,要配合深呼吸。不要穿高跟鞋,鞋底以軟平為好。步行速度應與心跳頻率相對應,心跳快時可慢些行,心跳慢時步伐加快些,保持脈搏在每分鐘100~120次。對老年人或體弱者可放寬要求。
3.步行應注意的事項:心緒平靜,不因瑣事充滿頭腦;全身自然放松,步伐從容和緩,盡量配合用鼻子呼吸,可提高全身供氧,同時可防止咽炎和氣管炎的發(fā)生;步行中如遇胸悶、頭暈等不適,要減慢速度或慢慢停歇;飯后不要立即行走,避免在大雨或大霧中步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