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家長和同學:
大家上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不想做‘被喂飽的熊”。
有人去加拿大旅游,在山區(qū)游覽的時候,發(fā)現(xiàn)路邊豎著一些牌子,牌子上寫著“被喂飽的熊是死熊”。游客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于是向當?shù)鼐用裾埥獭.數(shù)厝苏f,之所以要豎起這些牌子事出有因,因為過去曾有人因在路邊看到熊而十分好奇,就從車上扔東西下來給熊吃,哪曾想憨憨笨笨的熊在嘗到甜頭之后竟然不再自己覓食了,而是天天在路邊“守株待兔”,等著人們的施舍。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這些熊慢慢地養(yǎng)尊處優(yōu)起來,覓食的本領(lǐng)也逐漸退步。冬天到了,游客少了,一些熊就因為得不到食物或被凍死,或被餓死。后來人們就在路邊豎起了很多警示牌,目的是告誡游人:把熊喂飽了,實際上就是把熊喂死了!
不知道大家聽完這個故事之后會作何感想,我當時的感覺是震驚、慶幸——震驚于那些死去的熊野外生存能力竟如此脆弱,震驚于它們對人類的依賴竟如此強烈,震驚于人類的片好心竟然釀成了大錯;慶幸于當?shù)厝说募皶r覺醒、及時處理,慶幸于自己及早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平安祥和的時代,父母疼,老師愛,親朋好友關(guān)心,對此,我們心存感激,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許多父母和老師正在扮演著故事中好心游客的角色,而我們有些同學則像極了那些只知坐享其成不知危險將至的熊!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币馑际钦f,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一個國家,境遇好的時候就會放松警惕,就會醉心于享樂,不再注重學習與發(fā)展,但久而久之,不僅人無斗志,國家也會坐吃山空,不滅亡倒顯得奇怪了。
我們渴望得到來自父母和親人的愛,但那份愛應該是理智的,應該是建立在尊重我們的個性與選擇、培養(yǎng)我們獨立的人格與強烈的責任意識的基礎(chǔ)之上的,一味地包辦代勞只會好心辦壞事。
我們渴望得到來自老師的教導,但那教導應該是啟發(fā)式的、引導性的,應該讓我們自主探究、體驗感悟,一味地“填鴨式”的“滿堂灌”只會讓彼此身心俱疲。
我們渴望健康成長,我們渴望成功成才,但我們不想做“被喂飽的熊”!請相信我們。
我的演講結(jié)束,謝謝大家1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形式新穎的考場佳作,考生用演講稿的形式結(jié)構(gòu)成文,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以“我們不想做‘被喂飽的熊”為題,新穎別致,富有懸念和吸引力。文章由一個小故事引發(fā)思考,圍繞中心展開論述,口語化的表達親切自然,符合演講稿的特征,排比句式的運用也使文章更具氣勢,更有說服力。
(門 三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