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駿/文 湯儉榮/插圖
多管齊下消除電動車自燃隱患
顧 駿/文 湯儉榮/插圖
隨著電動車走入千家萬戶,安全問題自然提上了議事日程。只是現(xiàn)在吸引公眾關注的不是騎車人的安全,而是由電動車引發(fā)的消防安全問題。
7月22日晚10點40分左右,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居民樓過道內一輛電動車著火,燒到了雜貨間,里面堆滿雜物,還有5個煤氣罐,幸虧搶救及時,未釀成更大災害。
7月19日凌晨,山西省太原市農村一棟租住樓門洞里的電動車著火,導致7名租住戶在逃生中受傷,全部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
7月15日凌晨,安徽省渦陽縣一居民樓里一輛電動車著火,引起火災,導致一對母子死亡、兩位居民受傷。
電動車頻頻發(fā)生自燃進而引起火災,在喚起居民警覺的同時,也造成了緊張。其實,重視是需要的,緊張就不必要了。畢竟全國電動車的保有量和自燃數(shù)量,肯定大大低于街上行駛的汽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比例。所以,小心謹慎,多做預防就是,不用“談電動車色變”。
據(jù)消防部門調查,引發(fā)火災的電動車自燃主要發(fā)生在充電過程中,原因主要是電氣線路短路、充電器線路超過負荷、電動車電池故障等。另外,車主私自配裝的超大功率電瓶,更易引起自燃。至于電動車火災多數(shù)發(fā)生于夜間則是因為不少車主給電動車接上電源后,顧自睡覺去了,充電時間長了,電池過熱,燃燒起來,又沒人及時發(fā)現(xiàn),終至釀成大禍。
明白了電動車自燃的原因,防范的辦法也就有了。首先,不要在堆有雜物的樓道和門洞等地方給車輛充電,最好選在院落中。畢竟電動車自身可燃部分有限,比不上摩托車油箱里的燃油,只要做好了隔離措施,萬一自燃影響還是可控的。
其次,不要為了加快車速,私自安裝大功率電瓶,此類電瓶技術指標不一定合乎標準,質量更難以保證,一旦發(fā)生問題,損失自不待言,找商家索賠都可能成問題。
再次,可以為電動車設置專門的充電插座,請專業(yè)人員指導,安裝過載保護器,一旦電流過大,就會自動熔斷,這樣,即便電瓶出故障,也可以防止自燃。
還有,在有條件的社區(qū),可以考慮電動車集中充電,既可以保證空間開闊,遠離雜物,還可以提高充電裝置的利用率,如果有專人看管,更能起到防盜效果,不失為“一石多鳥”。
最后,質檢部門需要對各地發(fā)生自燃的電動車進行調查,從中發(fā)現(xiàn)哪些品牌、型號比例較大,主要有哪些原因,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技術改進,并鼓勵生產(chǎn)企業(yè)為電動車安裝防自燃裝置,如此等等。
總之,電動車是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而深受市民歡迎的交通工具,至少在最近的將來,不像有退出市場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各方配合,多管齊下,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確保居民樓的消防安全。
(本文作者系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