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華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重視語用訓練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過分關注語用,有可能會忽視文本內涵的把握,這顯然也違背了閱讀教學的教學本質。教師對語用訓練點的選擇要講究精、巧、準。只有把握好語用訓練點,課堂教學才能達到高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用訓練點 選擇 精 巧 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6-048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的語文課堂中花里胡哨的東西少了,注重語用的訓練多了。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效應。由于過分關注語用,致使語文課堂被上成了語言文字訓練課,從而使課堂缺少了一種真正的美。因此,要想讓語文課既關注語用,又凸顯人文,筆者認為,語用訓練點的選擇要講究以下幾點。
一、語用訓練點選擇講究“精”
對一篇文章來說,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內容很多,教師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語用訓練點過多,就會導致每種訓練都是淺嘗輒止,不能深入,有可能什么也學不到。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扎實有效,在語用點的選擇上一定要講究“精”。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黃山奇松》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一個總分結構的段落,在語用上適合讓學生進行仿寫。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寫了黃山松的各種姿態(tài),也可以讓學生想象黃山的松還有什么樣子,并寫一寫。另外,文章在描寫陪客松時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也可以作為語用訓練的目標。這么多的語用訓練點,選擇哪個才更為合適呢?在教學時,經過慎重選擇,我把根據第二自然段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進行仿寫作為本節(jié)課的訓練目標。在學完這一段話后,我以“森林里的樹木種類繁多”為開頭,讓學生任選幾種樹木,抓住樹木的特點進行仿寫。這樣一來,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運用了語言,還有效培養(yǎng)了語用能力。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在語用點的選擇上,如果教師既想讓學生學習表達方式,又想讓學生放飛想象,還想讓學生拓展練筆,那么,學生可能什么也學不到。在這個課例中,正是因為教師精心選擇了訓練點,才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語用訓練點選擇講究“巧”
語用的最高目標就是“言意兼得”,既要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的運用,又要使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人文之美,感悟其豐富的內涵。因此,語用訓練要講究“巧”。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月光啟蒙》一課時,母親教“我”唱童謠和猜謎語是“我”童年時期最多的回憶。作者為什么要花費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這些細節(jié)呢?在教學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部分進行品讀,使學生既得言,又得意。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就抓住“母親又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啊”這句話中的“笑”引領學生品味、感受。我問學生:“仔細讀讀這句話,你從‘笑’這個詞中感受到了什么?”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說出了一個個貼合自己心境的詞語:母愛、疼愛的笑、親切、親情、幽默、智慧、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由于教師精心選擇的語言訓練點,既巧妙又貼切,很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說得準確、到位,既運用了語言,對文本內涵的把握也更加深刻了。
從課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圍繞著母親的“笑”巧妙展開教學,讓學生用心品讀,一系列關于母愛的詞語也就在學生的口中自然而然地蹦出,既得言,又得意。
三、語用訓練點選擇講究“準”
在閱讀教學中,即使是對同一篇文章,同一個段落來說,由于選擇點不同,語用訓練的結果也不盡相同。要想把語用訓練落到實處,在語用訓練點的選擇上一定要講究“準”,要具有針對性。要實現“準”這個教學目標,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文本的教學價值,揣摩編者的意圖,有舍有得,找準語言訓練點。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廬山的云霧》一課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我對學生說:“廬山的云霧美嗎?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你是一名導游,會怎樣向游客介紹廬山的云霧?請先自己對自己說,然后說給大家聽?!痹趯W習交流環(huán)節(jié),有學生說:“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廬山旅游,廬山的云霧姿態(tài)萬千。你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那些纏繞在半山腰的云霧,又像……云霧彌漫的山谷……它又是巨大的天幕。看到這些定會使你流連忘返。”有的說:“廬山的云霧不光姿態(tài)萬千,還瞬息萬變呢!你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轉眼間就變成……明明……還……它又……看到這奇妙的美景,你怎能移開眼睛呢?”在解說的過程中,學生說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正是因為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說的氣氛,才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說得起勁。這樣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說的能力,落實了語用的目標,還使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理解了語言,運用了語言。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對語用訓練的教學目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要講究語用訓練的方式,把語用訓練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