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加根
創(chuàng)新“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評理念促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
馮加根
教師資格考試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確立的改革項目之一。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是教師資格考試科目“教育知識與能力”的上位標準。創(chuàng)新“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評理念,注重能力考核、科學設計試題試卷、鼓勵創(chuàng)造性答題,充分利用“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的評定功能、導向功能、診斷功能和管理功能,促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師培養(yǎng)質量。
教師資格考試;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測評理念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以下簡稱“教師資格考試”)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改革項目之一。規(guī)劃綱要提出:“完善并嚴格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國家制定教師資格標準,明確教師任職學歷標準和品行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資格認定。”[1]教育部2011年下半年首先在浙江、湖北兩省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2014年參加改革試點省份達到13個,累計報考人數(shù)135.5萬人。[2]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是國家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的綱領性要求,體現(xiàn)國家對教師教育機構設置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師教育課程方案、開發(fā)教材與課程資源、開展教學與評價,以及認定教師資格的重要依據。[3]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2011年全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已成為教師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一項緊迫任務?!盵4]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初中、高中學段筆試包括“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三個科目,其中,“教育知識與能力”是所有申請認定初中、高中學段各學科課程教師資格人員必須參加的全國統(tǒng)一考試科目?!敖逃R與能力”科目依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教師課標》)制定考試大綱,是評估檢測《教師課標》實施情況的重要手段與工具。創(chuàng)新“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評理念,充分發(fā)揮考試的積極功能與“指揮棒”作用,有利于激發(fā)教師教育機構進一步改革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和完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師培養(yǎng)質量,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
2013年8月,教育部發(fā)布《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為擴大試點范圍、逐步在全國實施教師資格考試奠定了政策基礎。考試辦法提出: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教師資格人員是否具備從事教師職業(yè)所必需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考試。[5]其主要目的是為進一步完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嚴格教師職業(yè)準入,保障教師隊伍質量。參加教師資格考試達到合格標準是教師職業(yè)準入的前提條件,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個部分。
一般認為,教師教育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6]廣義的教師教育課程指培養(yǎng)合格教師所需的全部課程,包括通識課程、學科專業(yè)課程和教育類課程。狹義的教師教育課程僅指教育類課程。《教師課標》所稱教師教育課程為狹義?!督處熣n標》的內容包括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課程設置、實施建議三個部分?!督處熣n標》倡導的基本理念是: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課程目標劃分為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實踐與體驗三大領域。課程設置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化、體系化做法,要求根據學習領域開設若干模塊化課程,并規(guī)定相應的最低學分。[7]
教育部2011年發(fā)布“教育知識與能力”等32個科目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大綱,用于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工作?!敖逃R與能力”考試大綱依據《教師課標》制定,與《教師課標》具有內在一致性,其目的側重于對教師教育機構所培養(yǎng)的教師質量進行檢測評估?!敖逃R與能力”考試大綱對《教師課標》所要求的合格教師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從教育測量學角度,依據可量化測評原則,進行選擇、抽樣,并按照考試命題規(guī)范化操作標準,進行細化描繪和清晰界定。“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內容包括考試目標、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試卷結構、題型示例四個部分??荚嚹繕酥饕ǎ耗苓\用關于教育教學與心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分析、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具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的能力;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理解學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異性,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具有班級管理和設計一般課外活動的能力;掌握教師心理,促進教師成長。[8]
考試內容模塊是“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的主體內容,是對《教師課標》要求設置的模塊化課程內容進行抽樣,屬于模塊化課程中的基礎性、典型性、代表性內容,不追求考試內容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學科體系化。試卷結構原則上規(guī)定了各個考試內容模塊所占比例及采用的主要題型。題型示例給出了試卷中各種題型試題的例子,目的在于方便考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和體會試題考核的理念、目標、內容與具體要求。
2011年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前,教師資格認定實行“雙軌制”,即師范生畢業(yè)時直接認定教師資格,非師范生通過考試認定教師資格。各省針對非師范生進行的教師資格認定考試,考試內容主要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各省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如考試目標針對性尚需明確,考試內容需進一步拓展;考試標準和科目存在較大差異;考試組織把關不嚴、考試方法單一等。[9]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后,師范生和非師范生均需參加教師資格考試,考試標準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內容和科目得到進一步規(guī)范,考試組織管理更加嚴密有序。
2011年下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教育知識與能力”先后實行7次考試,參加考試的人數(shù)累計為459 267人。[10]在考試期間和閱卷過程中,筆者廣泛聽取考生、師范院校專家和中學教師的評價反饋意見與建議,他們對試題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考試理念先進,試題新穎靈活,取材廣泛,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利于選拔高水平新型教師,有利于深入推動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概括來看,“教育知識與能力”在測評理念方面的創(chuàng)新,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注重能力考核,避免死記硬背
教師的能力表現(xiàn)為專業(yè)知識在一定教育教學情境中的運用?!敖逃R與能力”命題以能力為重,強調教育專業(yè)知識在一定條件下的靈活運用,如何正確應對和分析處理中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敖逃R與能力”是教師職業(yè)準入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單純考查知識,不是大學教育類課程結業(yè)考試??荚噧热菽K主要包括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課程、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生發(fā)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德育、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等。這些模塊與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不是一一對應關系,考試命題依據考試大綱,沒有指定教材或參考書??忌鷥H靠幾本教材和死記硬背,很難通過考試。
根據《教師課標》設定的教師人才培養(yǎng)能力素質要求,“教育知識與能力”抽象概括出的考核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辨識與判斷能力、應用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等。每種能力可通過若干不同題型試題進行考核,一種題型試題也可綜合性地考核幾種不同能力。試題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育問題情境來實現(xiàn)能力考核的目的。各種能力在試卷中的考核權重不盡相同,具體如圖1所示。[11]
圖1 “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考核的能力及權重
2.2 精心開發(fā)教育與心理情境化試題,科學設計試卷結構
試題試卷是實現(xiàn)測評目標和內容的具體載體?!敖逃R與能力”確定的各個能力考核目標,必須通過單個試題及其組合來體現(xiàn),因此,精心開發(fā)試題、科學設計試卷結構至關重要?!敖逃R與能力”試卷采用的題型包括客觀題(四選一單項選擇題)和主觀題兩類,其中,單項選擇題約占30%分數(shù)比例,主觀題約占70%分數(shù)比例,以主觀題(包括辨析題、簡單題、材料分析題等)為主,[12]主、客觀兩類試題各司其責,綜合性地實現(xiàn)科目測試目標與內容。
“教育知識與能力”無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以創(chuàng)設典型性、代表性的教育教學與心理情境為特色,理論密切聯(lián)系中學教育教學實踐,避免孤立地考核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單項選擇題的創(chuàng)設,通常從常見的教育教學與心理現(xiàn)象、社會關注的教育議題、教育格言、名家名著等入手,不直接引用名詞、定義、概念等來編寫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材料篩選,充分體現(xiàn)科目考核要求和中學教育教學實踐特點,材料來源廣泛,包括書籍、報刊、網絡、一線教師課堂實錄等。材料類型多樣,如中學各科課堂教學、班級管理與課外活動、德育活動、團隊活動、學生心理發(fā)展與心理健康咨詢、教師自我發(fā)展等。
2.3 鼓勵創(chuàng)造性答題的同時規(guī)范試題評分
“教育知識與能力”主觀題,一般比較開放、靈活,重在考核考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特點,正確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可以說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這對如何客觀、公正、合理的閱卷評分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知識與能力”結合試題特點,鼓勵考生創(chuàng)造性地答題,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充分反映國家對教師能力素質的新要求。與此同時,嚴格規(guī)范評分,控制評分誤差,以體現(xiàn)國家考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防止出現(xiàn)公平性問題。
“教育知識與能力”各類主觀題評分,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有些試題有明確的答案,如辨析題,首先要進行對錯判斷,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界限分明,這部分評分沒有任何彈性;二是有些試題部分答案確定,部分答案不確定,仍以辨析題為例,考生判斷對錯后,應具體闡述判斷的理據,評卷教師應根據考生判斷理由的合理性程度進行彈性評分,不能按照答案的若干關鍵詞呆板評分;三是有些試題沒有固定答案,高度開放,要求考生能夠就具體試題情境進行分析評價,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策略。例如關于教師如何處理中學生青春期心理發(fā)展問題方面的材料分析題,考生必須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或現(xiàn)象,回答自己的分析思路和處理辦法。這類試題沒有唯一答案,評卷教師應從總體上綜合評估考生答案,合理使用評分自由裁量權,對有新意的回答應給予高分,鼓勵創(chuàng)新。
我國現(xiàn)行的教師教育課程存在著基礎教育課程相對薄弱、教育類課程比例偏低、實踐課程明顯不足、學科課程有待精化等問題。[13]《教師課標》頒布后,為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明確方向、目標和具體要求,教師教育課程在教師培養(yǎng)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教師課標》實施的成效、存在哪些問題與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是否得到切實提高等,必須進行定性定量全面檢測,作出客觀評估,確保教育行政部門能夠監(jiān)管到位,各類教師教育機構貫徹落實到位,學生學習到位。有研究者總結分析國內外關于標準實施研究成果時,針對我國中小學課程標準實施問題指出:“標準實施的最大困難在于如何成功地將標準中的語言轉化為理想的課堂實踐的清晰圖景。課程標準的實施需要檢測,而且需要多維度檢測。課程標準的實施不能無人監(jiān)控?!盵14]《教師課標》的實施也不例外,必須使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工具,對實施過程和成效進行監(jiān)測評估,不能停留在下發(fā)文件與一般號召,聽之任之。2014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對湖北、浙江、上海、海南、廣西、河北、貴州、安徽、山東、山西10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省份進行考試實施情況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考官、考生、學科教學論教師與行政部門及考試機構人員,回收調查問卷2 134份。從問卷調查結果看,修完教師教育課程后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得到絕大多數(shù)調查對象的認同。在調查“你認為考前修完教師教育課程”問題時,有54.4%的考官認為十分必要,41.8%的考官認為必要,只有3.8%的考官認為不必要;34.8%的考生認為十分必要,57.5%的考生認為必要,只有7.7%的考生認為不必要;49.4%的學科教學論教師、行政部門和考試機構人員認為十分必要,46.7%的認為必要,只有4%的認為不必要。[15]
“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在檢驗《教師課標》實施效果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一種重要的質量監(jiān)測手段與工具。首先,“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與《教師課標》在目標、內容上具有天然的內在一致性,“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命題的內容也是《教師課標》所要求的,沒有超越《教師課標》以外的內容,試題不會出現(xiàn)超標超綱問題。其次,“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能夠提供諸如成績分布、試題難度與信度效度分析、答題情況分析、測評能力分項發(fā)展分析、考生性別與地域分布等多方面信息和數(shù)據,能夠較好地量化評估診斷《教師課標》在各地區(qū)、各學校實施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有助于發(fā)現(xiàn)《教師課標》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普遍性問題與突出矛盾,及時予以糾正和解決。
有研究者提出:“要在目前實施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基礎上,基于《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等行業(yè)標準開發(fā)相應的系統(tǒng)工具,逐步建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評價制度和教師機構認可與評估制度?!盵16]從考試與教學關系來看,“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服務于教師教育,不能游離于教師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yǎng),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過程,教師教育機構不是附屬于考試的培訓機構。[17]同時,考試對教師教育有“指揮棒”作用,通過考試能夠有力推動教師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不斷改善?!敖逃R與能力”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與促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3.1 評定功能
評定功能最直觀的量化指標是考試通過率。對于教師資格考試來說,首要的是對考生是否通過考試給出客觀評定??傮w來看,“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通過率高低與教師教育課程教學質量呈正相關,通過率高反映教師教育課程教學質量相對較好。由于“教育知識與能力”是中學共同考試科目,每次考試,通過率是各個教師教育機構和考生特別關注的指標。只有通過者,才能參加面試;沒有通過者,要重新參加下一次考試。此外,通過考試成績分布、考生在不同題型以及各個試題上的得分情況、考生答題明細等指標和信息,能夠對考生個人或某個特定群體的水平高低,給出更加細化的評定結果。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的效果獲得調查對象普遍認同,在調查“你認為目前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與以前的考試相比其效果”問題時,有72.96%的考官、43.44%的考生、61.10%的學科教學論教師、行政部門和考試機構人員認為好。[18]
當然,通過率和考試成績不是教師教育課程教學質量的全部,不是對教師教育課程的全面評估。對教師教育課程質量的評價不能完全依賴“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來評定,不能把考試評定作用絕對化,過分夸大考試作用,但評定功能對教師教育課程具有很強的制約作用,沒有通過考試評定或評定結果不好的教師教育機構,如果不能積極主動改革,改進教師教育課程設置與教學效率,提高教師培養(yǎng)質量,面臨的不僅僅是發(fā)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教育機構課程設置與內容、教學模式及教學實踐,對“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有重要的反撥作用,考試要適合教師教育機構實際,服務新教師人才培養(yǎng)需要,不能完全孤立運行在教師培養(yǎng)體系之外。
3.2 導向功能
導向功能集中體現(xiàn)為“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對教師教育課程有一定的“指揮棒”作用。第一,“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作為國家對教師素質要求的重要標準,是推動教師教育機構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各個機構都希望獲得更滿意更理想的考試結果與成績;第二,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應符合考試大綱的基本規(guī)定和要求,課程內容應涵蓋“教育知識與能力”所有考核內容模塊,考什么教什么,考試要求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強化;第三,“教育知識與能力”的測評理念對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活動具有重要影響,怎么考怎么教,只有更加注重能力培養(yǎng)和教育教學實踐、廣泛運用案例教學、立足造就創(chuàng)新型教師,才能適應考試的新要求,取得預期的成績。教師教育課程教學重在人才過程培養(yǎng),“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重在結果檢測,二者統(tǒng)一服務于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建設。
3.3 診斷功能
“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能夠對教師教育課程教學實施效果、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等作出有意義的推測判斷。診斷對象既可以是考生個體,也可以是某個班級、學校、全省考生或全部考生,或者根據特定目的和需要,選擇性地設定診斷范圍、項目和內容。例如,通過比較不同學?;虻貐^(qū)考生的成績分布,可以清楚地判斷某個學?;虻貐^(qū)學生所在位置。通過分析逐個試題答題思路和具體答案,可以比較清晰地了解考生個體或群體在哪些方面表現(xiàn)較好,哪些方面表現(xiàn)存在問題及可能原因。在2014年上半年考試中,10個改革試點省份共89 211名考生參加了“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他們在理解能力、辨識與判斷能力、應用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得分比例分別是52.0%、50.6%、56.2%、47.8%。[19]總體來看,得分比例普遍不高,反映考生在這些能力方面尚存在較大改善空間,尤其是分析與綜合能力得分低于50%,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化培養(yǎng)。如果有需要,可以進一步診斷分析各個能力在哪些試題上得分較多,在哪些試題上失分較多,得分或失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有哪些。從考試內容模塊方面分析診斷,可以了解哪些教師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存在哪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或不足,需要加強和改進。
3.4 管理功能
“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對《教師課標》實施有規(guī)范、影響、約束等管理作用,是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政策調控與宏觀管理、教師教育機構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利于實現(xiàn)對教師培養(yǎng)由經驗管理、粗放式管理向數(shù)據信息化管理、精細化管理轉變。教育行政部門利用“教育知識與能力”可以調控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及教學活動,對表現(xiàn)好的教師教育機構予以肯定、表揚或獎勵,對表現(xiàn)不好的予以批評處罰,責令其進行整改,改善課程設置,優(yōu)化教學過程管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教師課標》實施過程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與矛盾,及時進行分析、處理和解決。教師教育機構利用“教育知識與能力”,能夠客觀分析自己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不足,判斷教師教育課程實施情況在本地區(qū)及全國的位置,更加明確改進與努力的方向與目標,既要滿足上級主管部門管理標準和要求,也要更好服務學生,保障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忌谩敖逃R與能力”考試信息和成績,可以進行自我管理,理性分析評估自己在教師教育課程模塊學習及能力發(fā)展方面的實際狀況,反思與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爭取以更好成績通過考試,為獲得教師資格證書順利從教奠定堅實的能力與素養(yǎng)基礎。
[1]《教育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10][19]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統(tǒng)計分析報告(內部材料)[R].北京,2013.
[3][7]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EB/OL].[2015-08-1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 201110/xxgk_125722.html.
[4]張瀅.全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議舉行[N].中國教育報,2011-10-28(1).
[5]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EB/OL].[2015-08-1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85/ 201309/xxgk_156643.html.
[6]王加強.十年來我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與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1(4).
[8][11][12]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大綱(試行)[EB/OL].[2015-08-10].http://www.ntce.cn/a/kaoshitongzhi/bishibiaozhun/.
[9]余仁勝,馮加根,陳睿.完善我國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的構想[J].中國考試,2005(7).
[13]杜靜.我國教師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與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9).
[14]夏雪梅.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需要檢測些什么[J].課程·教材·教法,2010(8).
[15][18]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點省實施情況問卷調查報告(內部材料)[R].北京,2013..
[16]荀淵.教師教育變革的基本邏輯與未來走向[J].教育研究,2014(10).
[17]馮加根.考試與教育之間關系的兩種類型[J].課程·教材·教法, 2000(9).
nnovating Assessment Ideas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ENG Jiagen
National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is one of the reform programs identified in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Outline(2010-2020).The examination subject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is based on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Innovating assessment ideas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should focus on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ability assessment,designing items and test papers scientifically,encouraging answer questions creatively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est functions of evaluation,guidanc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National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Assessment Idea
G405
A
1005-8427(2015)10-0003-7
馮加根,男,教育部考試中心,副研究員(北京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