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
我不炒股,但最近股市風暴,將我身邊的人紛紛卷了進去。冷艷的經(jīng)濟,火爆的市場,回頭看看藝術市場,不也一樣嘛!
結構調(diào)整外加經(jīng)濟下行,2015年的藝術市場還沒開盤就被定位成了“最低谷”。很多中小拍賣公司悄然退出春拍,這里面甚至包括可以被做為指標拍賣公司的藝融、盈時等。即便是大的拍賣公司,也不得不采取減少舉辦拍賣會的場次、縮小規(guī)模,以減少成本。
但另一邊,春拍剛過半,香港和內(nèi)地便先后創(chuàng)下4件過億成交,億元市場活躍程度可與2011年媲美;紐約蘇富比夜場,三位中國藏家分別拍下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三位西方大師作品,成交價折合人民幣均在億元級別。
按照索羅斯在股票“反射理論”中的正反饋理論,冷艷經(jīng)濟,火爆市場之間相互作用是良性的也是可逆的。也就是說,經(jīng)濟越冷,越要制造火爆的現(xiàn)象,是可以推動經(jīng)濟向利好方向好轉(zhuǎn)的。
所以在可見的過去一段時間里,藝術市場無論是香港市場的日韓抽象、紐約市場的西方藝術大師、還是內(nèi)地的中國當代藝術,都在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制造熱點。
西方大師和中國富豪更配?
憶往昔,西方市場還在抱怨“中國買家只對中國藝術品感興趣”,轉(zhuǎn)眼間,中國富豪們對西方印象派和現(xiàn)代藝術品突如其來的好感,不僅導致向來以古典風格為主的紐約藝術品拍賣會面臨洗牌,甚至還被戲稱拉動了西方藝術國度GDP的增長。
在5月5日舉行的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以2993萬美元(約1.85億元人民幣)競得畢加索肖像畫《盤發(fā)髻女子坐像》;同場拍賣會上,大連萬達集團王健林以204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7億元)拿下印象派創(chuàng)始人莫奈名作《睡蓮池與玫瑰》??蛇€沒等大家回過神來,梵高作品《阿里斯康道路》又以驚天的6633萬美元(約合4.11億元人民幣)成交,結果蘇富比事后公布,《阿里斯康道路》的最終買家仍是一位中國藏家。
當然中國富豪們的西方藝術品采購清單上根本不止這幾件,在國際拍場上掃貨西方大師作品的中國富豪也不僅僅這幾位。在經(jīng)濟環(huán)境強烈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新貴們的豪門標配已經(jīng)從F4、曾梵志們升級成了印象派和畢加索們。
除了滿足自身審美以外,保持財富增長也是中國富豪購買西方大師作品的原因之一。中國當代藝術各大版塊普遍遭爆炒,相對而言像印象派、表現(xiàn)主義等西方經(jīng)典藝術品則是更安全的選擇。畢竟國外市場更加規(guī)范和明朗,并且這些作品也都經(jīng)歷了藝術品拍場的百年沉浮,比較穩(wěn)定,不會存在異常巨大的市場泡沫。
可在輿論看來,不少中國買家特別是企業(yè)家確實尚不具備購入西方頂級藝術品的眼光,貿(mào)然出征西方市場,還是要警惕別重蹈當年日本藏家高價接盤印象派作品的覆轍。
日韓抽象是入場還是入侵?
要說今年藝術市場上第一個躁起來的熱點,應該是日韓抽象藝術。4月份,作為風向標的蘇富比現(xiàn)當代夜場上拍的12件日韓藝術中,抽象藝術不僅100%成交,而且如白發(fā)一雄、李禹煥等藝術家都在高價上刷新個人成交記錄。成功的調(diào)動了市場熱情的同時,也成功入場中國藝術市場,使中國藏家認識到這兩個重要的藝術流派。
5月份香港佳士得春拍,同樣是一場具有風向標意義的當代藝術夜拍,佳士得在蘇富比夜場的基礎上,不惜丟掉對拍品質(zhì)量的把控,加大了日韓抽象藝術在整場中的比重,其中日本具體派更以31件作品占到了整場的三分之一,并且加入很多中國藏家不太熟悉的藝術家。數(shù)量上急速的膨脹和質(zhì)量上的失控,更像是一種入侵,遭到眾多業(yè)內(nèi)人士的質(zhì)疑。
而從最終的成交表現(xiàn)來看,具象派開拍時現(xiàn)場稀少的人氣,最終31件作品中八件低于底價成交,六件流拍,這種入侵式的市場增長是失敗的。但如果說,在市場遇冷的情況下,佳士得想要用一次不算太完美的成交,激進地引起了更多人對日本具象派的興趣,其目的也是完美實現(xiàn)。
自身收藏結構已經(jīng)完備的國內(nèi)收藏家開始跨界收藏,送上門來的市場新熱點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此次金煥基《藍山》近預估價10倍的成交記錄不正是由龍美術館創(chuàng)下的嘛。
中國當代沉寂下去的和還需要沉淀的
和喧囂的西方大師及日韓抽象相比,無論是蘇富比夜場,還是更名后的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亦或是備受爭議的佳士得夜場,本應該占中國市場主要份額的中國當代藝術卻顯得更為寂寥,明星藝術家已經(jīng)在市場沉寂下去,而年輕藝術家們還需要時日歷練沉淀。
曾經(jīng)的明星拍品在此次春拍,進一步被邊緣化,大幅度縮水減量也依然難擋流拍命運。蘇富比夜場上,當代藝術上拍20件,8件流拍,且都為曾梵志《毛(三聯(lián)作)》、《無題》、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 13號》、岳敏君的《無題(劃船)》、劉野的《海之藍》之類的明星拍品。最終成交的也均在預估價上下徘徊,沒有太大波動。在剛剛結束的佳士得夜場上,忽略上拍的比例,中國當代藝術共上拍9件作品,流拍4件,且都是在藝術市場中多次創(chuàng)造拍賣神話的藝術家作品(劉野《Ring a Ring o Roses》和《白雪公主》、周春芽《中國山水》、劉煒的《游泳第二號》)。嘉德在今年首次將成立20年的油雕部更名為“二十世紀及當代”,并且將版塊梳理細分為“濟廣致遠”、“二十世紀藝術”、“當代藝術I”、“當代藝術II”四個專場,雖然1.28億總成交額,以及82%的成交率已經(jīng)可以算作樂觀,但當代藝術部分并無亮點。在李蘇橋看來,明星拍品的藏家手里作品已經(jīng)飽和,除非是很經(jīng)典的作品,否則難再引起市場躁動。
倒是年輕藝術家,尤其是如賈藹力、劉韡等一批年輕藝術家經(jīng)受了市場的淘煉,脫穎而出。賈藹力在蘇富比夜場再次成交突破千萬,進入千萬元級別;佳士得夜場劉韡《N5-1》以436萬港元成交的同時,刷新藝術家個人成交紀錄。仇曉飛、歐陽春雖然在春拍中成績顯著,多以超高估價成交,但還需要一些時間去沉淀。
熱點頻現(xiàn),市場躁動,越來越多元的市場甚至有點各自為戰(zhàn)的混亂。是時候該搬出那句被我奉為圭臬的話了:“藝術收藏是非常個人化而美好的東西”,追逐熱點,不如追逐自己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