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聶秀婷 林媚珍
課題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jié) 大洲和大洋(人教版)課程標準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2、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知識目標】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陸面積、比例。2.運用地圖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能力目標】1.能夠在地圖上準確、規(guī)范填寫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2.通過景觀圖轉(zhuǎn)換成平面圖等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和遷移能力,以及填圖的技能?!厩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認識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學重點 1、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特點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教學難點 七大洲與四大洋的相對位置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探究法、討論法、提問法等等板書設(shè)計教學目標作業(yè) 回去以后請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嗎?布置 你可以在第二節(jié)中找到答案,請做好預習。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這是宇航員從太空中遙望地球的樣子, 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生:藍色的地方是海洋,還有陸地......
師:我們看到地球表面明顯分為陸地和海洋。這,我們又稱之為海陸分布。
我們輕輕轉(zhuǎn)一下手中的地球儀,你發(fā)現(xiàn)是陸地多還是海洋多?
生:學生邊操作邊回答,海洋多。
師:找出三條重要的洲際分界線①亞歐分界線;②亞非分界線;③南北美分界線。
同桌之間互相幫助,一名翻到書本P33看圖2.6,另一名翻到書本最后一頁的世界地形圖,對照找出三條重要的分界線。
生:積極討論,合作找出三條分界線:1、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2、蘇伊士運河3、巴拿馬運河
師:有沒有一隊同桌找出來?老師請同桌都舉手的小組來回答。
生:我們!我們!
師:學完七大洲和四大洋,我們就要記住他們的相對位置。老師有一個奇妙的flash,要將大洲和大洋的名字與地圖進行配對,誰想來參加!
生:我!我?。]上臺的學生在座位上舉紅綠顏色牌表示支持或反對)
師:好,有幾名女生很積極,巾幗不讓須眉,上來!
活動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學習,記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對位置。
同學們,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對位置大家記住了么?那么,請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嗎?你可以在第二節(jié)中找到答案,請做好預習。
(其他環(huán)節(jié)略)
上完這節(jié)公開課,我有深刻的體會,在聽取了多位聽課老師的建議和意見之后,有幾點啟發(fā),希望共勉之。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shè)計中,特別是在讓學生記憶三條重要的洲際分界線時,如果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只是展示地圖+教師指圖的形式,學生的記憶并不會深刻,容易遺忘。因此,在這方面,我采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以同桌為單位進行。在驗證學習效果的時候,學生都較積極舉手回答,但是,我要求同桌之間都舉手才能回答問題。這就在無形中培養(yǎng)同桌之間的配合度與默契。
在最后的活動設(shè)計中,我采用的是啟發(fā)式教學法中的練習輔導啟發(fā)。通過flash的配對活動游戲,讓學生在課堂中就將本課的難點突破并牢記。在學生都比較積極踴躍參與的情況下,教師講究男女搭配的原則,鼓勵一些害羞的女生上臺參與活動,并且,此活動不僅只是上臺的學生在參與,臺下的學生還要根據(jù)臺上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臺上與臺下的學生進行互動,教師從旁鼓勵和點評。這樣做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活動的有效性。因此,這是一個學生參與度較高,更能落實課程目標的活動。
略顯枯燥的教材內(nèi)容需要不落俗套的教學語言加以修飾。富有感情的說話方式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在本課教學的中,將四大洋中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別按面積的大小取名為大姐,二姐,三姐和小妹。生活化的語言讓課堂氣氛更輕松,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致。
綜合以上幾點,《大洲和大洋》這一課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活動為主要特色的課堂形式。但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新教師的普遍問題在于對課堂的組織能力不夠。雖然本人已經(jīng)教育實習一個學期,但課堂組織和管理能力仍然需要不斷完善。輕松歡快的課堂往往會出現(xiàn)學生過于興奮,吵鬧的現(xiàn)象。因此,在課堂控制能力方面,本人還有待加強。
一堂課的小結(jié)是歸納整堂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應該留出4-5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消化。但本節(jié)課,由于活動進行的時間略長,導致最后的小結(jié)時間縮短。這是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節(jié)課在公開課之后也在同級的其他班級內(nèi)進行推廣,這也更好的體現(xiàn)教育公平。學生反映熱烈,表示對地理的學習越來越感興趣。作者希望探索出建造生動活潑,有特色的初中地理課堂模式,學習更多地理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為以后真正踏入地理一線教師工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