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
摘 要:本文對江蘇省水稻保險537份的實地調研樣本數據進行分析,量化評價水稻保險農戶的滿意度情況,得出江蘇省農戶對水稻保險滿意度為“不太滿意”的結論。然后從政策支持、保險價值、保險效率、理賠服務四方面分析造成該現狀的原因,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加大農險宣傳力度、規(guī)范主體經營行為、保持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和調整保費和保額的相應措施來進一步提高農戶滿意度。
關鍵詞:水稻保險;農戶;滿意度
一、引言
我國自1982年恢復農業(yè)保險以來歷經三十年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了規(guī)范農業(yè)保險的發(fā)展,2004年—2014年連續(xù)1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體現出政府對農業(yè)保險的長期重視,給農業(yè)保險的快速發(fā)展帶來了機遇。而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農業(yè)保險條例》對我國農業(yè)保險的發(fā)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標志著我國農險進入有法可依的階段。
自 2007 年農業(yè)保險在江蘇等 6 省開展試點以來,為提高農民收入,分散農業(yè)風險,支持農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農業(yè)保險覆蓋面的日趨擴大、參保農戶數量的日益增加,諸如有效需求不足、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財政補貼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的存在,制約著農業(yè)保險進一步發(fā)展與完善。農業(yè)保險三方主體之一的農戶,其參保滿意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業(yè)保險的推行,具體表現在農戶參保滿意度高,則愿意繼續(xù)參加保險,進而刺激農業(yè)保險的有效需求;反之,則會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影響農業(yè)保險的推行。本文從農戶參保滿意度入手進行研究,評價水稻保險的實施效果,對推廣和完善農業(yè)保險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從農戶角度出發(fā)對農業(yè)保險進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戶的保險需求及支付意愿方面,但對農業(yè)保險消費滿意度研究的文獻卻很少。李林等(2010)對河北省農戶農業(yè)保險消費滿意度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對農業(yè)保險服務不滿意。任靜(2011)通過對關中地區(qū)農戶對政策性奶牛保險的滿意度評價,發(fā)現政策性奶牛保險自2007年在關中當地試點至今,農戶對其滿意度呈下降趨勢。張秀媚(2013)對福建建陽、永安兩市進行實地調研,得出半數林農對政策性森林保險的開展狀況滿意度評價不高的結論。葉奕鵬等(2014)以滿意度為切入點對廣東省水稻保險的實施績效進行研究,發(fā)現廣東省水稻保險實施過程中存在農戶滿意度低的問題。郭贊(2014)從保障范圍、保障程度、保險費率和保險服務四個因素評價河北省農業(yè)保險的滿意度,得出農戶對農業(yè)保險滿意度一般的結論。
二、水稻保險調研基本情況
筆者于2014年2月份前往江蘇泗陽進行水稻保險的問卷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隨機選取了盧集鎮(zhèn)、城廂鎮(zhèn)、三莊鄉(xiāng)以及來安鄉(xiāng)的15個村,共發(fā)放問卷600份,有效問卷537份。
江蘇省水稻保險自2007年開始實施,是我國最早進行水稻保險試點的省份之一。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每畝保險金額,但是,一個縣域范圍內原則上只能選擇一個檔次,并且每畝保險金額最高不得超過1000元。在筆者調研的泗陽縣,水稻保險的保額為445元/畝,農民自擔保費為2.25元/畝,費率則為449%。財政補貼的比率分別是:中央財政補貼35%,省級財政補貼35%,縣級財政補貼2875%,農民自擔比例1125%。根據2013年版的江蘇省水稻保險條款,保險責任涵蓋了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風災、雹災以及病蟲害等。
根據樣本統計,農戶的年齡分布:“25歲以下”占150%,“26—40歲”占1088%,“41—55歲”占5478%,“56—70歲”占2777%,“71歲以上”占507%,可見農戶年齡主要集中在41歲-55歲之間,主要都是年齡偏大的中年及老年人口,絕大多數家庭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對于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占4611%,“初中”占4511%,“高中”占699%,“專科”占120%,“本科及以上”占060%,可見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主要集中在初中及小學水平,所占比例合計達91%。根據實地的調研情況,發(fā)現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戶,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能力更強一些,風險及保險意識也相對較高。在農戶的水稻種植經驗方面,“5年及以下”占267%,“6—15年”占706%,“16—25年”占2977%,“26—35年”占3397%,“36年及以上”占2653%,可見大多數農民具有豐富的種植經驗,具有16年種植經驗以上的農民就達到了90%的比例,而年老的農民更是種了一輩子水稻,這部分農民大多靠天吃飯,因而自然災害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更大。另外,對于當地種植水稻的風險程度,認為“很大”的占比151%,“較大”的占1985%,“一般”占3819%,“較小”占3743%,“幾乎沒有”占302%??梢娹r民種植水稻面臨較大的風險,只有五分之二的農戶基本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而農民種植水稻主要遭受的自然災害有干旱、風災、暴雨和蟲災,有32%的農民選擇旱災,有30%的農民選擇風災,各有7%的農民認為暴雨和蟲災對莊稼損害嚴重。對于農戶對水稻保險的了解程度,調研發(fā)現有093%的農戶表示“很了解”水稻保險,933%的農民認為“比較了解”,4757%的農民“不太了解”,4049%的農民“不了解”,剩下168%的農民則選擇了“不了解”。綜上可以看出90%的農民基本不了解水稻保險,在實地調研中絕大多數農民不清楚水稻保險的財政補貼政策、理賠標準等,甚至不清楚保費和保額的多少,從中可以反映出水稻保險的宣傳工作存在一定問題,而農民對水稻保險了解少也跟自身文化水平較低有關。對于農戶對水稻保險的需要程度,絕大多數的農民需要水稻保險來防范種植風險、保障其農業(yè)生產,對水稻保險具有需求的農民達到了79%的比例,表示“很需要”水稻保險的農民占1370%,“比較需要”的農民占6567%,另外有1407%的農民表示“不太需要”,剩下225%和432%的農民分別表示“不需要”和“無所謂”。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由于多數地區(qū)自然災害頻發(fā),農民具有較強的保險意識,期望通過購買水稻保險來減少損失的意愿比較強烈。其余沒有較強需要的農民大多因為能自己承擔損失或是不信任農業(yè)保險。對于保費和保額是否合理,91%的農民認為保費是合理的,而認為保額合理的農民只有57%。從中可以看出,當下農民的支付能力已經足以承擔幾元錢的保費,但是較低的保險金額卻滿足不了農民的投保需求。對于農戶滿意度情況,認為“很滿意”的農民占165%,“滿意”占2332%,“較滿意”占2456%,剩下4107%的農民表示“不太滿意”和939%的農民表示“很不滿意”,可見農戶對水稻保險的滿意情況好壞參半。
三、江蘇省水稻保險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fā)現江蘇省水稻保險在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四個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降低了農戶的投保積極性,造成了農戶對水稻保險的滿意度較低,阻礙了水稻保險的推廣和實施。
(一)保險政策宣傳不到位
基層政府部門和保險機構在推廣宣傳水稻保險這項惠農政策的工作中落實不到位,導致絕大多數的農民不知道政府有財政補貼支持,同時也缺乏對水稻保險價值和作用的宣傳和講解,導致很多農民不清楚保險有何用處,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的投保積極性。
(二)現有保障水平較低
農戶目前每畝地水稻種植的物化成本平均達到700-800元,而水稻保險的保額只有445元/畝,即使作物受災全損,農民獲得賠償也無法彌補其物化成本,這造成了農民投保積極性的降低,換個角度說現在江蘇省水稻保險的保額已經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
(三)保險公司信任危機
保險公司作為水稻保險的經營機構,農民對其的態(tài)度決定著其經營成績,由于保險行業(yè)一直以來的粗放式經營階段,在百姓眼中仍存在“保險就是騙人的”的觀念,這造成農戶對保險公司的信任度不高。對于江蘇省水稻保險來說,由于保險公司經營不到位,部分農戶對保險公司持懷疑態(tài)度,保險公司面臨著信任危機。
(四)理賠服務不到位
保險公司的理賠一直是為投保人所詬病的,對于農業(yè)保險來說也是如此。由于農業(yè)風險的覆蓋面廣、損害性大,常常是一片區(qū)域共同面臨受災賠付的問題,這給保險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賠付壓力,雖然國家給保險公司保費補貼和經營費用補貼,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讓保險公司不得不控制其賠付率,這就難免造成了保險公司拒賠、少賠情況的發(fā)生,讓農戶對理賠結果不滿意。
四、水稻保險農戶滿意度評價分析
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對農業(yè)保險滿意度進行分析。首先,確定農業(yè)保險滿意度的評判因素集,本研究將政策支持、保險價值、保險效率、理賠服務四個因素作為農戶對農業(yè)保險滿意度的評判指標,即u={u1,u2,…,um}={政策支持、保險價值、保險效率、理賠服務};其次,將農戶對每一指標的評價等級設定為很滿意、滿意、較滿意、不太滿意、很不滿意五個,即y={V1,V2,…,Vn}={很滿意、滿意、較滿意、不太滿意、很不滿意};再次,通過問卷調查獲得農戶對各個指標的評價隸屬矩陣;最后,分別設置四個主要指標的權重為:政策支持—02,保險價值—03,保險效率—02,理賠服務—03,即:X~=(02,02,03,03)。
根據分析結果和表1中的數據,分別從政策支持、保險價值、保險效率、理賠服務四個方面來分析結果。從農戶對政策支持滿意度的評價來看,絕大多數的農戶對水稻保險這項惠農政策表示滿意,普遍認為政府制定政策是為百姓考慮,本質上是給農民謀利益的,從表1中也可以看出88%的農戶對水稻保險政策制度持滿意態(tài)度。從保險價值方面來看,80%的農戶普遍認可水稻保險的價值,認為水稻保險在防范自然風險、保障農業(yè)生產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還有20%的農戶認為水稻保險價值不大,這種對保險價值的不認可也會造成水稻保險滿意度的降低。在水稻保險的實施效率上,81%的農戶都感到不滿意,對保險公司、政府、村委會這些經營水稻保險的機構的公信力提出質疑聲,特別是對保險公司的重要經營環(huán)節(jié)上的工作效率表示不滿意。對于水稻保險理賠服務的滿意度方面,74%的農戶表示不滿意。在實際情況中,保險公司拒賠的案例普遍較多,有的情況是保險公司為降低賠付支出而故意拒賠,但有的時候是因為農戶對保障范圍、理賠標準的不了解,造成對保險公司的誤解從而對理賠感到不滿意。綜合來看,保險效率和理賠服務更能影響水稻保險的總體滿意度,因為保險經營效果的好壞,尤其是理賠質量的高低與農戶的切身利益更加緊密,所以江蘇省水稻保險的農戶滿意度整體上是“不太滿意”的結果。
五、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筆者認為接下來農業(yè)保險發(fā)展的應該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一)加大農業(yè)保險的宣傳力度
通過加大農業(yè)保險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對保險的認知,讓其了解農業(yè)保險在保障期農業(yè)生產上的價值與作用,進而提高農民參保滿意度。一方面要持續(xù)加大農業(yè)保險政策性宣傳,向農民宣傳國家財政貼補的惠農舉措,增加農民對農業(yè)保險政策的認識,提高農民的參保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業(yè)保險理賠工作的宣傳與解釋,讓農民安心投保,放心獲賠。
(二)規(guī)范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
作為農業(yè)保險的經營主體,保險公司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切實將水稻保險政策落實到位,這有助于農戶對投保滿意度和保險公司信任度的提高。在貫徹執(zhí)行農業(yè)保險政策過程中,保險公司要重點做好兩點工作:一是規(guī)范保費收取工作,嚴格按照保險條款收取保費,遵循自愿參保的原則,杜絕變相強制收取保費;二是重點做好理賠服務工作,保險公司在農戶受災后要積極進行理賠,保證賠款發(fā)放到戶,切實發(fā)揮農業(yè)保險的保障作用和惠農意義。
(三)提高基層政府的公信力
規(guī)范基層政府行為,保持基層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將有利于將農業(yè)保險工作更好地開展。這需要基層政府干部及村委會干部在政策宣傳、收取保費以及定損理賠過程中要切實貫徹執(zhí)行農險政策,加強信息公開程度,讓農戶能夠相信政府、相信保險公司、相信農業(yè)保險,這樣農民參加農業(yè)保險的滿意度才會隨之提高。
(四)調整保費和保額
目前江蘇省水稻保險的保額445元/畝已經遠遠低于水稻種植的物化成本,所以要調整保額,加大水稻保險的保障水平,同時提高保費。另外,還可以適當提高中央與省級財政補貼的份額,減輕農戶和縣級地方負擔,提高農民參保和當地政府宣傳水稻保險的積極性,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農戶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林,王健等.農業(yè)保險的消費滿意度研究[J].農村經濟,2010(1).
[2] 任靜,何凌霄等. 關中地區(qū)農戶對政策性奶牛保險滿意度評價研究[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
[3] 葉奕鵬,劉力其,曾曉雯等.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實施滿意度分析[J].經濟師,2014,(3).
[4] 張秀媚.林農對政策性森林保險滿意度評價研究——基于福建建陽、永安兩市林農調查分析[J].臺灣農業(yè)探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