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福
【甲】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簩W(xiào,敩,教也)學半。其此之謂乎?——《禮記》
【乙】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酰骸昂脝杽t裕?!泵献诱摗扒蠓判摹?,而并稱日“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秵栒f》劉開
【賞析】
議論性文言文講究的是文氣貫通,說理雄辯,邏輯性要強,語言要有氣勢,因此對比、對偶、排比、反復一直是作家青睞的寫作手法,在形式上使文章有一種節(jié)奏感。
甲文中,“佳肴”是比喻,而和“至道”相對,就形成了對比,既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學習要親身實踐的觀點,又讓行文富有節(jié)奏和氣勢,增強了說服力。“教”和“學”相對,“知不足”和“知困”相對,句式整齊,既是對比又是對偶,既突出了寫作內(nèi)容、文章中心,又在形式上富有節(jié)奏美和整齊美。
乙文中,“學”和“問”對舉,先分開談,“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像名言一樣警策,接著又從反面將“學”和“問”放在一起相對而談,“好學而不勤問”,讓“學”和“問”兩個話題時而平行時而相交,道理明白,思路清晰,富有思辯性?!百t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三者列舉,是對比,也是對偶,還可以理解成排比??傊瑑?nèi)容上以“問”為中心,分析三種情形,讓“問”更豐富;形式上一氣呵成,如連環(huán)炮,一炮連一炮,后炮比前炮更有力。三個“所謂”形成反復,指出引用的內(nèi)容,前后照應,加重語氣,讓文字更有說服力。
內(nèi)容上,上文第一段文字講的是,學生必須要親身品嘗食物,才能知曉食物味道鮮美,這是在強調(diào)學習者必須要親歷親為,強調(diào)學習時親身實踐的重要性。第二段文字講了學習最重要的是問,提問先于學習的觀點。
其實,學習更像做菜,課本里的知識,就是菜市場里的食材,而學習者就是廚師,課桌就是廚房的灶臺,學生必須親自操作,做出美食,才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者。教師則是塑造廚師的廚師教頭或教師爺,是一個最優(yōu)秀的廚師,而且還能教出新廚師,也就是自己的學生。教師不能只做好了食物讓學生品嘗,還要教會學生親自下廚做食物。
學徒在“做菜”過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技巧就是問。問老師會少走許多彎路,老師的恰當指點,會讓學徒很快把握做菜的要領(lǐng)??墒?,許多做菜的微妙技巧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如果一個學徒只停留在問的層次上,多問少思,沒有親身實踐,不體會水溫、火候,觀察食材顏色,缺乏聞食材氣味的功夫,這樣的學徒,即使每天都沉浸在詢問之中,最后也只能得到廚藝的皮毛。因此,學習中,問是必須的,但問之后,還要自己思考,體會,讓自己的身心和廚房的氣氛以及做菜實踐融合在一起。
我十分欣賞這樣的教學場景。廚師白衣白褲站在廚房中間,雙眼如炬,看著在火灶上煎炒烹炸的徒弟們,只是在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上,廚師才到徒弟面前耳提面命,而徒弟也白衣白褲,沉浸在自己的菜品烹飪之中。有時候,廚師也讓徒弟們停下手中的活計,看著自己炒上幾個拿手菜,徒弟們從廚師身上學到的,是對廚藝的敬畏感,對廚房的深情厚誼,對食材的深深的愛。而廚師也正是在教徒弟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自己廚藝的欠缺之處。
學習,就如做菜,如是而已。
【思考題目】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不知其旨也
②然后能自強也
③其奚決焉
④問焉以資切磋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其此之謂乎
君子之學必好問
B.賢于己者
問且先于學也
C.審問而明辨之
相輔而行者也
D.以多問于寡
非問無以廣識
3.翻譯句子。
①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
4.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
5.比較閱讀【甲】【乙】兩文,請寫出兩文所闡述的學習原則。 甲文:____
; 乙文:____
。
1.旨,味美;強,勉勵;奚,怎么;切磋,相互研討勉勵。
2.B,比。 A.賓語前置標志;取消句子獨立性。 C.并列;修飾。 D.用;用來。
3.①學習了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教育別人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惑。
②孟子論述:“找回自己的放縱散漫的心”(的時候),并提“學問之道”,“學”之后(就)緊跟著“問”。
4.甲文:教學相長:乙文:學習要先問或問先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