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一天,我穿上一件玫瑰紅、帶蕾絲邊的家居服,兒子馬上跑過來,很驚喜地問:“媽媽,你什么時候買的?”他還伸出手輕柔地撫摸那精致的蕾絲。
因為職業(yè)和性格的原因,我平時都穿深色、簡潔、有些中性化的職業(yè)裝,這是兒子第一次對我的服飾表示出如此強烈的興趣。欣喜之余,我不免浮想聯(lián)翩:兒子將來會找一個怎樣的愛人?
我興致勃勃地和老公討論,他有些恨恨地說:“至少不會像你,粗心、急躁、大嗓門?!蔽曳浅D芾斫馑摹昂蕖?,也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十多年前他就對我實話相告,他理想中的愛人是一個溫婉、安靜的淑女,沒想到遇到了與此恰恰相反的我。
媽媽是兒子心目中的愛人,這幾乎是一個普遍的心理規(guī)律。如果兒子愛媽媽,將來會選擇和媽媽相似的愛人。如果母子關系緊張,兒子表面上可能會逃離媽媽的影響,但最后的結果仍然可能是選擇一個和媽媽類似的女子。為什么?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渴望修復童年的遺憾,兒子和一個跟媽媽類似的女子相愛,就是希望媽媽能真正愛自己,也希望自己能給媽媽帶來快樂。
想想兒子對我這套女性化氣息較濃的家居服感興趣,我感慨不已。這表明他期盼一個溫柔、雅致的母親。老公說:“我對你的批評,你可以不以為然,但是兒子對你的期盼,你不能不重視?!笔堑模业囊谎砸恍胁粌H影響他對異性的評價,更會影響他對愛人的選擇。
一次,和兒子一起看一部家庭情感劇,我正兒八經(jīng)地問兒子:“等你將來結婚了,希望過怎樣的家庭生活?”兒子脫口而出:“不吵架!”我嚇了一跳,我和老公好像沒怎么吵過架??!老公提醒我:“是你倆經(jīng)常吵。”
周末,我讓兒子先復習英語再去玩,兒子卻堅持先玩電腦游戲再學習,我生氣了,嗓門不斷提高,兒子又像以前一樣關門不理我。這次,我強迫自己平靜下來,敲門進屋,對他說:“你有不同意見也可以,但你要說說理由。”在他支吾時,我列出了先學習再玩的理由。兒子說:“我也知道你是對的,可是你命令我讓我很不舒服。”原來,他是在抗議我的態(tài)度。我對于自己的粗暴態(tài)度誠懇道歉,也表示愿意聽取他的意見,兒子驚訝于我的民主。我說:“以后咱們有什么事一起來商量,只要有道理,聽誰的都行。”兒子抱著我的脖子大叫:“那我以后就不怕跟你吵架了!”
媽媽是兒子心目中的愛人,兒子也從媽媽那里學會怎么和異性相處,這真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摘自《莫愁·家教與成才》 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