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翠萍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識字量少、生活經(jīng)驗少,多數(shù)學生寫起作文無話可說,無處下手,且錯別字多,標點使用不當,若是規(guī)定出條條框框,學生則更是望洋興嘆。為了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水平,我在作文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與同事交流,請各同行批評指正。
一、指導造句,盡量把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說完整,說具體、生動、形象
句子是語言的結(jié)構(gòu)單位,是由詞和短語組成的,每個句子有一定的語氣、語調(diào),表示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能夠完成一個簡單的交際任務。句子又是構(gòu)成段、篇的基礎。由于低年級識字量有限,首先讓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保證句子結(jié)構(gòu)的相對完整性。例如,誰在哪能干什么,什么怎么樣了。然后,訓練學生說四個要素齊全的句子(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把句子的意思表達具體些。比如,吃完晚飯,爸爸在燈下看報。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來了。以上兩項訓練在一年級的兩個學期里基本能達到訓練的要求。進入二年級,隨著學生詞匯量不斷增加,學生在字、詞、句基礎知識的訓練下,初步學會用形容詞修飾名詞,用副詞修飾動詞,我便開始訓練學生把句子說得生動些。比如,小山羊在草地上吃草。在“草地”之前加上“青青的”或“綠綠的”,在“吃草”之前加上“高興地”或“慢慢地”等詞,使得原來一個簡單的句子變得生動了。隨著所學課文對比喻句的不斷滲透,我便開始加強學生練習寫打比方的句子,比如圓圓的月亮像個大玉盤高高地掛在天上。明明像個頑皮的猴子在竿上爬上爬下,真可愛。這樣寫不僅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完整,而且具體、生動、形象。
二、指導學生圍繞一個中心說幾句話,進行片段訓練
在學生能夠說出一句完整而具體生動的句子的基礎上,我開始訓練圍繞一個中心說幾句話,把意思表達清楚明白。例如,學完詩歌《媽媽的愛》后,我便以“媽媽非常愛我”為中心,引導學生圍繞這句話,找出兩三件事,再說幾句話,讓別人聽起來,覺得媽媽確實非常愛我。接著,啟發(fā)學生想:在你學習時,媽媽是怎樣幫助你的;在你生病時,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下雨時,你沒有帶傘,媽媽是怎么做的等。讓學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圍繞一個中心組織材料,寫一個片段,把意思表達清楚明白。
再如,圍繞“這個桔子真誘人”,我便引導學生五官并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再說幾句話,把這個桔子的誘人之處說清楚、說明白。首先,從外觀上看,這個桔子是什么顏色,有多大,表面怎樣,然后,扒開桔皮,你聞到什么味,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最后,吃一瓣桔子,有什么滋味。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的興趣
小學生作文就是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教學生做手工,做種子發(fā)芽實驗,還經(jīng)常帶學生做一些游戲,比如貼鼻子、擊鼓傳花、趕小豬……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做事需要耐心和細心,在游戲中感受快樂。然后鼓勵他們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寫下來,寫清楚自己怎么做的,當時的感受,也可以寫其他人的表現(xiàn)。一切創(chuàng)作都要來自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各種趣事,他們記錄下來,長此下去,學生必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享受生活,樂于開創(chuàng)美好的明天。
四、養(yǎng)成良好的修改習慣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所以,當學生寫完一句話、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時,我訓練學生修改作文。首先,讓學生把寫完的作文,逐字逐句讀出來,看有沒有落寫的字,有沒有錯別字。然后,看標點符號使用得恰不恰當。最后,看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否寫完整。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指導訓練所能達到的,需要長期有序地訓練。只要我們耐心去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一定能收獲百花齊放的春天。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