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蘇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自主能力的不同,選擇學生自主學習策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一、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逐步掌握課前自主學習方法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中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習慣,在強烈的學習責任感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在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匆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教師授課之前課前根據(jù)教師出示的閱讀提綱進行自主閱讀,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課前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獲得的感悟寫下來,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寫下來,以便在課上和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掌握課前自主學習的方法,才會讓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前自主閱讀。
二、發(fā)展學生課堂自主學習能力,巧妙運用小組合作教學
教師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每一個學生按照自己的自主學習任務完成自主學習。學生在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就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以及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程度來確定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年段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如,在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小組匯報式教學,引導學生現(xiàn)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再在全班進行交流。如《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首先針對課文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文中修辭方法的運用,再引導學生從重點語句中感受作者對時光易逝的感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究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重點思考重點內容。
三、發(fā)展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逐步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在小學語文學生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僅教給學生自學方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中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給學生自學的程度與方法之后,首先在課堂上對這種方法進行鞏固講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與習作中深入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步從領悟方法到運用方法,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才會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周艷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0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