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國
這條島鏈的存在,顯然加強了中國的戰(zhàn)略縱深,回旋余地和預警時間都得到明顯改善——中國似乎用陸權的方法擴大海權,走出了地緣政治的一條新路。
在2014年南沙大規(guī)模填海造陸工程前,駐守南沙海域的解放軍部隊只能依靠鋼筋混凝土修建的礁堡作為據點。其條件之艱苦,設備之簡陋,是現在南沙大規(guī)模填海前無法想象的。不過,經過多日的工程修筑,解放軍已經在南海海域建立了一系列“島礁堡壘”,極大地加強了對中國南海領土領海的控制力度。
解放軍填海造“南沙第一大島”
中國自2014年6月起,積極進行南沙群島永暑島填海造陸工程,永暑“礁”不但變身永暑“島”,其最新面積從0.081平方公里已逼近1平方公里(0.96平方公里),從一個會隨潮水淹沒的礁石,一舉超過臺當局實際控制、面積0.5平方公里的太平島,成為“南沙第一大島”,也是南海諸島第5大島,僅次于永興島、東沙島、東島、中建島。而根據擬定的建島方案,在永暑礁可興建一座南北長約25.5公里,東西寬約6.9公里,總面積約104平方公里的大型人工島。
最近一年來大陸大規(guī)模填海擴建南海多個島礁,包括赤瓜礁、華陽礁、南熏礁及其附近海域,均出現大批工程人員,施工進展極迅速。其中隸屬海南省三沙市的“永暑礁”由于地理位置險要,且有較大礁盤,周邊70公里半徑也沒有密切靠近的敵占據點,因此成為本輪填海工程的重點建設島嶼。
據悉,永暑島位于南沙群島中部,九章群礁和尹慶群礁的中點,距大陸約740海里,據海南島榆林港560海里,地理位置重要。1988年大陸決定在永暑礁建一座有人駐守的海洋觀測站,隨后搭建一個直升機平臺、一個4000噸級碼頭、一座2層樓房和一個500平方米蔬菜棚,約可容納200名解放軍海軍駐守。
據大陸軍事專家透露,作為大陸在南沙的行政與軍事指揮中心的永暑島,最后面積將達2平方公里,并將興建大型軍用機場,待赤瓜礁等造陸工程完成后,就可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qū)”。解放軍之后將在此部署“紅旗-9”型防空導彈和“鷹擊-62”反艦導彈,并且擴大駐防戰(zhàn)機、快速登陸艇和快艇部隊,加強應對越南、菲律賓等國。
原本在南沙群島中,僅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yè)島等4個島嶼,可供大型軍機起降。1988年中越在南沙赤瓜礁發(fā)生海戰(zhàn)后,越軍、菲軍皆加強對占領核心島礁的維修和建設。一旦南海有事,解放軍在南海作戰(zhàn),戰(zhàn)機從海南起飛,需要近1000公里才能飛到。
永暑島距離南威島約110公里、距離馬來西亞約550公里,距離菲律賓約550公里,此距離是大陸目前所有主力戰(zhàn)機全程火力打擊范圍,永暑島未來建成的空軍基地將能使大陸實質控制南??沼?;殲11如果從赤瓜礁起飛,也可以將整個南海納入作戰(zhàn)范圍。所以大陸目前積極在赤瓜礁興建軍用機場。如果和其他礁石上泊地結合起來,那將構成一個難以對付的海空軍基地。
“六大堡壘”助解放軍固守南海
除了永暑島外,解放軍還在南薰礁、華陽礁、東門礁、美濟礁、渚碧礁進行了填海造陸工程,這“六大堡壘”將幫助解放軍加強南海海域的控制力。
由于南沙距離中國大陸有1000公里的路程,造成中國戰(zhàn)機長久以來都難以在南沙上空進行持續(xù)的巡邏。為此中國在2014年年初開始在赤瓜礁、東門礁等島嶼填海。在南沙局勢日益復雜的今天,這將對中國有效控制南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海問題”是指中國與東南亞地區(qū)的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等國圍繞南沙群島的島嶼和領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qū)的主權劃分而引起的國家間的主權爭端。包括領土和海洋劃界所有權兩個內容。南海是我國五大海區(qū)中最大的海區(qū),是中國最大的一塊海洋國土。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島嶼的地位愈加突出,因而導致某些國家無端挑起對我國一些島嶼主權歸屬的爭端。南海海域擁有豐富的漁業(yè)資源、航道資源和油氣資源,是世界四大油氣資源聚集中心之一,它的石油地質儲量大概在230億~300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總資源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南海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尤其是從軍事戰(zhàn)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島礁。就意味著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從馬六甲海峽到日本、從新加坡到香港、從我國廣東到菲律賓馬尼拉,甚至從東亞到西亞、非洲和歐洲的多數海上通道。在近200多年間,南海海域不斷遭到周邊國家甚至一些發(fā)達國家的覬覦,企圖劃分我國南海海域的資源,侵占我們的領海權益。
解放軍在南海作戰(zhàn),特別是南沙地區(qū)作戰(zhàn)一個先天的劣勢就是這里距離祖國大陸太遠。即使戰(zhàn)斗機從海南起飛,也需要近1000公里才能飛到,以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裝備的殲10、殲11等飛機的作戰(zhàn)半徑還不到2000公里,無法飛赴南沙作戰(zhàn)。即使飛到了也因為航程的問題,無法有效巡邏和戰(zhàn)斗。
自1988年赤瓜礁海戰(zhàn)結束以后,越軍、菲軍、馬軍加強了對占領核心島礁的維修和建設。比如:馬軍對彈丸礁機場跑道進行了翻修,新建停機坪和棧橋式小型碼頭,并對部分島礁的雷達、通信設施進行了維修。越、菲、馬繼續(xù)頻繁出動艦機赴南沙活動,加緊進行海區(qū)測量,并重點監(jiān)視無人礁灘,以防止他方占據。比如:菲軍派艦艇飛機前往黃巖島偵察巡邏,菲軍在該島秘密修建了7個“主權”標志物。這些國家還經常舉行以南沙為背景的演習。越南軍隊每年都進行以支援南沙作戰(zhàn)為背景的演練。
解決南海問題,無非是采取穩(wěn)妥的和平方式或是激進的非和平方式。南沙群島雖然有著相當的重要性,但是南海問題急不得。因為中國??哲婋m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航母沒有形成戰(zhàn)斗力,艦上連常駐的戰(zhàn)斗機中隊都暫時沒有,依舊不具備長時間的海上巡航和作戰(zhàn)能力。這也意味著中國雖然有能力通過閃電式的打擊,在周邊國家做出有效反應之前迅速奪回部分島嶼,但要實現長期有效控制卻非易事,而且出現島嶼反復易手的情況,很容易出現對中國的國家威望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次,周邊南海國家正在整軍備戰(zhàn),越南向俄羅斯購買了6艘“基洛”636型常規(guī)潛艇,和12架蘇30戰(zhàn)斗轟炸機。越南軍隊以蘇27戰(zhàn)機為防空力量,以S-300防空導彈為掩護,以蘇30戰(zhàn)機為海上突擊手,以攜帶超音速導彈的導彈艇依托島礁。再配以潛艇部隊和島礁上的岸基超音速反艦導彈,即使中國的瓦良格號航母編隊開到南沙,已不一定可以輕取越南海空軍。
而一旦出現大規(guī)模沖突,中國即使出動遼寧艦也受限于艦載機滯空時間問題,無力對抗南海周邊國家的??章摵暇庩牭膽?zhàn)術。所以,填海造陸無疑是最能提升南海控制力的軍事手段,事實也證明確實是有效的。就在2月4日,菲律賓媒體稱中國在已經實際控制的黃巖島海域撞毀3艘菲漁船,菲律賓對此除了抗議外已經無計可施。
如果從戰(zhàn)略角度對中國在東海與南海島礁擴建行動進行一體性觀察,可以發(fā)現一系列島嶼構成一條半月形外海防御鏈條,改變了南海曾經除了大西北基本沒有什么防御縱深的局面。
這條島鏈的存在,加強了中國的戰(zhàn)略縱深,回旋余地和預警時間都可得到明顯改善——中國似乎用陸權的方法擴大海權,走出了地緣政治的一條新路。
資料來源:人民網、新華網、環(huán)球網、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