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偉
小學綜合實踐課注重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內致力于學生學習、發(fā)展的促進,促使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活動,其面向自然、社會以及學生的生活與已有經驗,超越了書本、體系化的教材和封閉的課堂,加強學生對自然、社會及自我實際的體驗,促使學生從生活中擇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而實現(xiàn)自然、綜合的學習。因此,教師應注重生活化課堂的設置,重視生活空間的多元化,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整合多個學科資源,拓展教材內容與教學空間,實現(xiàn)小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一、教師應樹立文本與實踐結合、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觀念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必然舉措,這就要求學校與教師都應更新觀念,給予綜合實踐活動課一定的重視。教師更應不斷更新自身的觀念和技能,靈活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結合文本與實踐,以活動促發(fā)展,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例如:教師可搜索國外學校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成功事例,吸取經驗,同時立足于本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培養(yǎng)自主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意識與能力,不斷提高其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學校、家庭與社會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等。讓學生能夠真正走向生活與社會領域,賦予綜合實踐活動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與經驗主要來源于生活積累。所以,為了有效組織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開展,教師就應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為基礎,立足于其日常生活合理擇取學習課題,從而拉近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與動力,從而實現(xiàn)知識、技能獲取與情感教育的結合,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實踐與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間。
例如:以“走進春天”為主題,帶領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去看一看、找一找,更加真切地感受春天的氣息、特點及變化,在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春天的同時,說一說春天里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生機的景象,談一談自己對季節(jié)的感想等等。
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利于學生學習情趣的調動,也毫無疑問地比課文機械地描述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學生在這種寬松、自由的空間里,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實現(xiàn)人人參與溝通與交流的目的。
三、有效整合其他多學科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需要立足于課程資源,實現(xiàn)該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的整合與溝通,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而綜合實踐課程的內容選擇也注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結合,讓學生既能學習科學的知識與方法,又能培養(yǎng)人文精神。因此,小學綜合實踐應用活動的開展,必須重視各學科之間活動內容的溝通與整合,促使各學科教師能齊頭并進、相互聯(lián)通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教學。
例如:美術教師可以和科學教師合作,共同組織學生進行葉貼畫的創(chuàng)作活動——科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植物葉子的采集與識別;美術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葉子的天然形狀組合成巧奪天工的圖案;語文教師可以為它寫寫歌詞,音樂教師則為這幅畫譜曲等。
再比如:以“我們身邊的污染”為主題,可以引導雪花是通過借鑒數(shù)學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自主調查與研究,從數(shù)字中體驗“白色污染”的可怕,從而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各個學科都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材料,也都可以為綜合實踐課有效利用。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從而立足于多學科的教學內容與資源,有效指導小學生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開展。
四、加強學校、生活與社會教育的密切聯(lián)系
課內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小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開展就必須立足于學校、生活與社會領域,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框架,實現(xiàn)學校教育、生活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緊密相連,促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世界里進行體驗,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培養(yǎng)學生參與實踐、綜合分析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環(huán)境小衛(wèi)士”、 “土壤資源調查”、 “家鄉(xiāng)小畫家”、 “家庭科普站”等多種實踐活動,將家庭、社會與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并以這種開放性的學習形式促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環(huán)保之類的知識,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等良好的品質,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此外,小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開展,還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評價。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或小小的成功,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伴隨著激勵可以是口頭評價或獎勵小紅花,也可以寫一句贊美的話,以滿足學生的展示欲望,促使其保持更高的學習參與興奮度。
總而言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伴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應運而生的一門嶄新課程,其旨在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主選擇、自我實現(xiàn)與發(fā)展,為其搭建一個素質提高的全新成長平臺,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于生活實踐,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更有用的實踐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淮安市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