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吉林建筑大學 130000)
纖維藝術在校園公共空間中的設計
張 琳 (吉林建筑大學 130000)
近本論文針對纖維藝術在校園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情況,主要探討纖維藝術與室內裝飾設計的結合問題?,F代纖維藝術在公共室內空間中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已經成為公共空間的有機組成部分并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從室內公共空間角度,將纖維藝術與室內公共空間設計相結合,以便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校園室內公共空間裝飾環(huán)境。
纖維藝術;室內設計;公共空間
校園是培養(yǎng)各種人才的地方,他所屬的環(huán)境應該充滿生命力和活力。我們所生活的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是充滿了人性化的,能夠使我們身心愉悅。校園公共空間環(huán)境的設計是體現人情感的重要部分。我們應設計出更具有魅力的校園公共空間,設計理念應站在人性的角度,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探索如何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
校園里的運動場、文化廣場等,是相對室內而開放的公共空間,可以給人群活動提供空間;然而教學館、圖書館又是位于室內的公共空間,對于學生來說,這些室內的公共空間,更可以影響他們的感觀和情感需求,以下就人的交往行為與室內空間的交互作用作幾點分析。
1.大學生獲取知識獲取知識并非只是單一的課堂教學,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校園環(huán)境,能夠不斷的自主研究、自由探討,來補充和延伸課堂知識。這就是大學教育與小學、初中、高中教育模式截然不同,也正因為這樣他們需要一種情感來豐富他們的校園公共空間來滿足他們的審美、情感、文化、以及精神需要。
2.校園公共空間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張的學習和壓力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更受生活中一系列幾何化的有棱有角的物體、家具、建筑影響,以及現代建筑中許多水泥、金屬的材料與空間,使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和陌生,為了改變現代建筑中冰冷的建筑物以及平淡的室內公共空間效果,我們會把相對溫暖和感性的纖維藝術品作為首選。
“纖維藝術是以天然動植物的絲、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纖維為原料,用編織、環(huán)結、纏繞、連綴等多種制作手段來創(chuàng)造平面或立體形象的一種藝術。有人稱之為‘編織藝術’‘紡織藝術’,也有人稱之為‘織物藝術’‘織錦繪畫’等等?!笔覂鹊睦w維裝飾品透過觸覺感官而給予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公共空間可以利用一幅或幾幅相連或分隔的纖維壁掛通過纖維藝術來彌補和襯托已有的存在空間之中的缺陷。改變人們對室內固有想法的改變,改變學校內緊張、嚴肅的生活環(huán)境。現代纖維藝術以其特有的材質紋理與個性的表現形式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這種美的特征由纖維藝術的材料、肌理、形態(tài)、色彩、表現形式等要素在空間形成的,達到一定的藝術形態(tài)美感。運用纖維藝術特有的材料,利用材質本身的美與環(huán)境相融合,產生完美的效果。雕塑家呂品昌說過:“將技術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豐富品質和潛能充分地發(fā)掘出來?!辈牧系牟煌x擇可以達到不一樣的效果,使建筑空間充滿人情味。
纖維藝術是是編與織,繡與塑的張力表現。纖維藝術的材料的選擇有他們不同的語言,我們可以運用材料本身的物理屬性表現出他們不同的設計美感,我們通過視覺與觸覺的感受不同材質賦予藝術的情感,就像柔軟的織物構成的空間則洋溢著溫馨柔和的氣氛。在公共空間中的纖維藝術作品,藝術家們運用材質特征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是表達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的藝術媒介。林樂成的纖維藝術作品大氣磅礴,在經緯之間、肌理之中,展現了大“纖”萬象。他認為,纖維的光澤、色彩、肌理、彈性、力度、性能等充滿著無限的未被認知的藝術語境,每一種纖維都有著各自的生命和氣象,需要不斷深層地認識與把握。
纖維藝術能夠形成整體的空間美感,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壁掛作品,它們都能通過本身的形態(tài)、色彩及肌理能夠與周圍空間快速結合達到完美的視覺效果。纖維藝術作為裝飾在室內公共空間當中,起到了調節(jié)空間色彩,降低了空間的視覺高度,調整和改善了公共室內空間感受,形成了親切歡快的生動氣氛。在室內及室外公共空間中度過生活中大部分時光的人們需要與工作壓力相反的節(jié)奏,纖維藝術更多姿的形態(tài)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溫暖的世界。室內空間環(huán)境中可以通過纖維藝術人們固有的生活思維塑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由于我們生活中充滿的鋼筋水泥冷硬的建筑物,人們更加向往重歸自然溫暖的生活環(huán)境。然而纖維藝術相對冷硬的建筑是溫暖的存在,所以藝術家更加傾向把纖維藝術逐漸放在大眾生活空間。纖維藝術品能夠增添空間藝術美感的效果,能夠緩和建筑和室內空間的冰冷的視覺感,起到溫暖空間的作用,同時也增添了建筑與室內空間的色彩,給人以舒適和諧、實用完美的感受。
人們在室內及室外公共空間中度過生活中大部分時光,需要纖維藝術它以更多姿的形態(tài)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加溫暖的世界,緩解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審美視覺疲勞。從公共空間中的纖維藝術存在的各個方面來看,在公共空間中特別浮雕式和圓雕式軟雕塑以及具有裝飾藝術特征的纖維藝術作品的應用,使纖維藝術在造型領域占據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室內公共空間中,纖維藝術具有空間導向功能,也可以彌補建筑中的某些功能 缺陷,更新環(huán)境?,F代公共空間中的纖維藝術突破了平面類的局限性,更加注重它們的雕塑特征?!袄w維藝術”發(fā)揮了獨特的藝術特征,將獨特的魅力與室內公共空間融為一體,成為了室內公共空間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經濟迅速發(fā)展,當物質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更加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所以現在人們生活更加注重藝術氛圍和人文環(huán)境,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這不僅體現在個人生活的空間,也體現在我們人與人接觸的公共生活空間,纖維藝術更像是空間中人們與之交流的媒介,為人們展現了一個有生命樸實感和簡單自然氣息的情感世界。它就像一個個靈動音符注入到公共空間中給人們帶去舒適與溫馨,達到精神上美的享受。
纖維藝術作品無論是在材質、色彩、圖案、還是形態(tài)上的變化,都會給人們帶來優(yōu)雅的感受。無論纖維藝術以何種狀態(tài)呈現在人們眼中,所傳達的都是對生活的關注,以優(yōu)美的姿態(tài)傳遞這人們的情感,它在室內公共空間中傳達的意義,還是能夠滿足人們的情感。纖維藝術是獨具魅力的獨立藝術作品,它又以多種形式注入到室內公共空間中,能夠達到與室內環(huán)境完美的結合。纖維藝術作品無論是正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表現技巧多樣,形式豐富多樣,我們應探索出把纖維藝術轉化成更為廣闊的大眾生存空間。
指導老師:金雅慶
[1]林樂成. 纖維藝術[M].長春:吉林出版社,1996.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