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峰
老林初到美國,西方文化沖擊造成的各種不適使他心緒煩亂,生活得十分困頓。
?老林曾去餐館或超市打零工,收入少不說,工作時間還特長,終日疲憊不堪。于是,老林萌發(fā)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可既沒資金又沒技術(shù),談何容易?好在還有做烙餅的手藝,他就決定在異國他鄉(xiāng)練攤了。
?圣誕節(jié),我遠渡重洋找老林游玩。他把在美國烙餅創(chuàng)業(yè)的坎坷經(jīng)歷,向我一述衷腸。老林對自己的手藝開始時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烙的餅一旦出爐,一定會香滿半條街,大鼻子老外會爭相購買。他找來人家不用的油桶做爐子,在一個不影響交通的街面上支起了攤子,甩開膀子大干起來。他在搟好的面餅上撒滿芝麻,然后貼在爐壁上烘烤,一會兒香味撲鼻的烙餅就出爐了。他把烙餅整整齊齊擺在案板上,卻很少有人光顧。他百思不得其解。
后來,一位好心的美國老太太告訴他,美國人對食品衛(wèi)生很在意,烙餅擺在露天不衛(wèi)生,烙餅做好后直接放在案板上會沾上彌漫的粉塵,美國朋友就更不想去買。老太太的話讓老林恍然大悟。
初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并沒有擊碎老林的創(chuàng)業(yè)夢,他相信自己的烙餅一定會征服美國人的胃。他托朋友在一家西餐館租到了一個六平方米的地方,把烙餅攤搬了過去,還定做了廚師工作服,一切都以衛(wèi)生為第一。當他把香氣四溢的烙餅放入托盤時,不少吃慣了漢堡牛排的老外都被吸引過來。半年后,老林的烙餅在附近的街區(qū)有了名聲,回頭客也多了起來。
?美國人什么事情都喜歡DIY(親自動手),體驗并享受勞動的快樂。我告訴老林,老外一定對動手做中國的烙餅感興趣,這樣做你既可以交到許多美國朋友,又可以讓他們體驗烙餅制作的快樂。老林聽從了我的建議,在餐館加租了30平方米的場地,作為烙餅DIY區(qū)。他把做烙餅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用英文寫在題版上,并配上插圖。果然,美國朋友立即呼應(yīng),一家老小齊上陣,在老林的烙餅DIY區(qū)分工協(xié)作流水作業(yè),一爐烙餅很快就做好了,還請我們品嘗評價。雖然味道不太好,甚至有的還烤糊了,但我們還是一個勁地說excellent(極好)!
?我在美國的一個月里,不但玩得開心,還幫老林賣烙餅,快樂地教美國朋友做烙餅。那段時間,老林的收入都在穩(wěn)定增長,他的幸福指數(shù)更是持續(xù)增長。后來,他把那家西餐館的整個店面租下來,改成自己的“烙餅樂園”,其中烙餅增加了不少品種,有芝麻醬烙餅、吊爐烙餅、油酥烙餅、蟹黃烙餅等,老外吃得滿意,DIY互動也充滿了情趣。老林因此結(jié)交了不少老外朋友,充分體驗到在美國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喜悅。
(責編 ?張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