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也喆
傾訴人:露露(化名)
性別:女
年齡:25歲
心靈相通的朋友
我曾在西北一所學校讀大學。四年的時光里,我目睹了周圍的很多同學從牽手到分手的過程。而我,始終單身,并且自得其樂,從沒感覺到無聊與寂寞。
我喜歡看電影,喜歡混跡于一些影評圈子,瀏覽那些跟我愛好相似的人,留下的觀影感受。
也就是在那個圈子里,我認識了阿易(化名),準確地說,我們只是志趣相投的網(wǎng)友,從來沒有見過面。
阿易在我的家鄉(xiāng)工作,比我大六歲。身處異鄉(xiāng)求學,看到老鄉(xiāng),總有莫名的親切感。我們聊家鄉(xiāng)的美食,聊我們愛看的電影,幾乎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只不過,阿易有女朋友,馬上要結婚了,所以,我們的閑聊沒有牽扯到風花雪月。
那時候正是微博最盛行的時候,大家都習慣用一兩句話表達對生活的感悟。我卻喜歡在博客上寫影評,每次看完一部電影,非寫個兩三千字才肯罷休。阿易也是,他的微博僅限于轉載。我跟阿易在博客里嬉笑評論著,大學四年就這樣過去了。
我一直以為,能擁有一個永遠不見面,卻心有靈犀的朋友,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
臨近畢業(yè)的時候,一堆瑣事等著我抉擇與處理。我跟他的互動慢慢淡了下來。聽說他結婚了,我也沒太往心里去,畢竟我當時的頭等大事是找工作。
久別重逢的感覺
在外面工作了一年,硬是被我媽一天一個電話地催回家:“女孩子在外面能闖出什么天地,趕緊回家,這里總有適合你的工作。”
正好我那邊的工作也不是很順利,便收拾行李回寧波工作了。
父母在身邊,比我一個人在外面安逸多了。每天有人等我回家,做好晚飯,家務也不讓我沾。我又開始整天看電影、寫影評,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一天,我打開塵封已久的博客,阿易給我發(fā)的幾個小紙條跳了出來,內(nèi)容幾乎都是:“最近怎么樣?在哪里工作?”
這個人真是奇怪,明明用QQ聯(lián)系更方便,卻非要用這種隱蔽的方式了解我的近況。
我給他QQ上留了言,告訴他我已經(jīng)回到家鄉(xiāng),跟他在同一個城市了。發(fā)完信息,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們真的已經(jīng)好久沒有聯(lián)絡了。
那天以后,我們重新恢復以往的聊天頻率,聊的全都是電影。
他的涉獵越來越廣了,原本他跟我一樣喜歡文藝小清新的電影,如今他還迷上暴力美學的電影,比如《天生殺人狂》《落水狗》之類的影片。
我開玩笑地問他:“是不是生活有了變化,怎么口味變重了?”
“可能生活太壓抑了,想尋求發(fā)泄的出口。”
我再追問下去,他便開始向我滔滔不絕地訴起苦來:他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妻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一身公主病,兩個人見面就吵架,根本沒法過下去。
也許是我同情心泛濫,那一瞬間,我忽然生出一種想要擁抱他的沖動。
從那以后,我們的話題從電影延伸到感情與生活。有一天,他忽然發(fā)了一句:“我們見一面吧?!?/p>
認識他,已經(jīng)快五年了,看過他的照片,卻從來沒有見過他本人。我曾經(jīng)以為,兩個心靈相通的陌生人,不見比見好,因為見面總會生發(fā)出其他的感慨??墒悄且豢蹋乙埠孟胍娝?。
我輕叩鍵盤:“好?!?
彬彬有禮的紳士
為了這次約會,我早早地做了準備。我知道自己并不是美女,也不會打扮自己,家里連一雙高跟鞋都沒有,打開衣櫥,全是松垮的牛仔褲。
在我百般無奈地搜尋衣服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不是相親,這只是兩個電影發(fā)燒友見面,而且他已經(jīng)結婚了,我為什么要精心打扮取悅他?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也許潛意識里,我是希望他喜歡我的。
赴約那天,我穿得很樸素。藏青色的短袖,淺藍色泛白的牛仔褲,一雙輕便的運動鞋。穿裙子讓我感到不自在,我還是照常穿吧。
到了餐廳,當我看到他的時候,我才后悔自己穿得太不正式,像個學生。
他一身西裝筆挺地幫我移開餐椅,然后再拉開自己椅子,穩(wěn)穩(wěn)地坐下。原來一個人與照片竟然有那樣大的差距,我終于明白什么是男人的氣質。
點完菜,他從包里拿出一個包裝精美的小禮物送給我,讓我受寵若驚。
我不由地心旌蕩漾起來:曼妙的音樂,迷醉的燈光,不停搖晃的高腳杯,還有他富有磁性的聲音,這一切都美妙得像一個夢。
走出餐廳,我滿心以為他會繼續(xù)紳士地問我:“要不要開車送你回家?”
他像是能猜透我的心思,禮節(jié)性地說了句:“不好意思,我本來想開車送你回家的,現(xiàn)在要趕回公司加班?!?/p>
灰姑娘的夢,在午夜鐘聲響起后落幕,而我的夢,在夜幕降臨時就已經(jīng)結束了。
從此杳無音信
那晚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小禮物。原來是一個精巧的化妝盒,盒子里是美妝工具:夾眼睫毛的、修指甲的、修眉毛的……簡直一應俱全。
然而,這個禮物似乎不適合我這個假小子。我不愛化妝,甚至可以說是不修邊幅。他的禮物,是不是一種暗示?暗示我,他喜歡精致嫵媚的女人。
不管怎么樣,我的心情還是激動得難以平靜。這是從未有過的感覺,像是惴惴不安地見到自己心儀的王子,心跳得太厲害,害得我做事也冒冒失失的。
母親敏感地發(fā)現(xiàn)端倪:“你去跟誰吃飯了?怎么臉紅紅的?”
我支支吾吾地敷衍過去,馬上躲進自己的房間,假裝睡覺。晚上11點多,我看了看QQ,一條信息都沒有。
以往這個時候,我們總會一起看電影,然后分享當下的觀影感受。我忍不住發(fā)了一條:“你還在加班嗎?”
過了很久,他都沒有回復我。迷迷糊糊中,我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我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想象著他一定會發(fā)來長篇大論。打開一看,只有一個簡單的“嗯”,沒有多余的話。
他從來沒有對我如此冷淡過,為什么見面之后反而變得冷漠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見光死”?
我不停地安慰自己,也許是因為他最近工作太忙了,無暇再跟我聊天。閨蜜也跟我分析了這件事,她們一致認為,原本他想搞一場曖昧,結果我過于男孩子氣的著裝,讓他一點興致都沒有,連聊電影的興趣都抹煞了。
還有一個好朋友直接點醒了我:“他是有家室的人,你還想癡心妄想什么?你應該慶幸你自己的外表讓你逃過一場孽緣?!?/p>
朋友的話雖然傷人,卻說得很在理。假如這次見面后,我跟他一起墜入愛河,那我豈不成了受人唾棄的小三?
這件事讓我看清了一個人,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時候,見面還不如不見。
點評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倉央嘉措的這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墒牵苌儆腥藫碛羞@樣的平常心。很多人嘴上說著“我只是去見一面,什么事都不會發(fā)生”,但心里早已蠢蠢欲動。當我們被感情沖昏頭腦的時候,應該暫緩腳步,冷靜地思考一下,我正在做什么,我想要什么?如果任由其發(fā)展,會傷害到別人的家庭嗎?露露的故事,其實是很多年輕女孩都會遇到的經(jīng)歷。應對的方法只有一個:珍惜生命,遠離曖昧。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東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