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
為了讓失聰?shù)膬鹤幽芟裾H艘粯訉W習,她不惜辭職全程陪讀,成為孩子的“耳朵”,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母子倆同桌度過16載。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2月27日獲得央視“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的“同桌媽媽”陶艷波和她22歲的兒子楊乃斌。
16年漫長陪讀路,為了兒子放棄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在陶艷波看來不算什么,她說:“他是我兒,我是他媽,我做了每個母親都會為孩子做的事情,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熱淚,擁抱他,欣賞他!”
愛子墜入無聲世界,“瘋狂媽媽”辭職和兒子做“同桌”
陶艷波與丈夫楊德智是大學同學,畢業(yè)后一起被分配到秦皇島工作。1992年,她生下了兒子,并取名乃斌,希望他將來文武雙全,兒子的誕生承載著夫妻倆對于美好生活最完美的向往。
一年后,陶艷波和丈夫帶著8個月大的兒子回老家探親時,兒子經(jīng)歷了一場高燒,高燒過后,陶艷波發(fā)現(xiàn),無論在兒子周圍和背后怎么拍手,他都沒有反應,夫妻倆連夜帶孩子去了醫(yī)院。沒想到,兒子被一場高燒變成了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
為了給兒子治病,陶艷波和丈夫跑遍了全國各地十幾家知名大醫(yī)院,但診斷結果都是:你們的孩子耳神經(jīng)已經(jīng)壞死!
“快教孩子學唇語吧,孩子的最佳語言期為0~7歲,再這樣跑來跑去就把他耽誤了?!币晃缓眯牡尼t(yī)生一語驚醒夢中人。
學唇語幾乎成了陶艷波唯一的希望,在眾人的不解和惋惜聲中,她毅然辭去鐵路療養(yǎng)院的正式工作。辭職的當天晚上,從不寫日記的陶艷波在筆記本的扉頁上鄭重地寫下一句話:“教育乃斌是我終身的職責?!?/p>
在聾兒康復中心的幾十名學員里,陶艷波每天上課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一個月的突擊訓練便掌握了唇語的基本要領。
回到家里,陶艷波把要教孩子說的話分別寫在兒子的手上和卡片上,然后她坐在小板凳上,讓乃斌坐在高一點的凳子上。母子倆的口唇保持在同一高度,她把兒子的一只小手放在她的脖子下面,以便感受她說話的時候聲帶是如何震動的,再讓兒子看著她的口唇是怎樣發(fā)音的。
當時,乃斌年紀很小,學唇語根本不得要領,被封閉在無聲世界里,他動不動就煩躁地哇哇大哭,甚至用小手打媽媽,陶艷波只能默默地流淚。
一晃兩年多過去了,雖然陶艷波每天對兒子說的話能拉一火車,可每天的希望卻總是變成失望。陶艷波沒有放棄,她相信只要堅持,總有鐵樹開花的那一天。
癡心人,天不負。陶艷波的執(zhí)著和堅韌終于換來了奇跡的出現(xiàn)。
小乃斌4歲生日那天,看著生日蛋糕旁黃燦燦的香蕉,他伸手想摸摸,卻怎么也夠不到,一瞬間,他突然鬼使神差地回頭,望著陶艷波喊了一聲“媽媽”。
為這一聲呼喚苦苦等待了3年的陶艷波一下子愣住了。回過神后,她大聲叫著在廚房忙碌的丈夫:“孩子他爸,你快來聽啊,我們的兒子會喊‘媽媽’了!”打那兒以后,陶艷波更加耐心地教兒子唇語。
轉眼兒子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陶艷波決定做一個“陪讀媽媽”,讓孩子去正規(guī)學校讀書。當時很多親戚覺得陶艷波瘋了,陶艷波卻堅持認為聾啞學校沒有語言交流環(huán)境,如果兒子到了那里,學說話就更難了。
陶艷波帶著兒子去學校報名,盡管她認為兒子能夠說話,但面對一個沒有聽力,語言表達含混不清的孩子,校長的第一反應是拒絕。陶艷波沒有放棄,她帶著孩子跑遍了附近十幾家小學,可仍沒有一所學校愿意接受小乃斌。
眼看時間已近9月初,適齡兒童都已入學,事情才終于出現(xiàn)了轉機。有一次,陶艷波帶著兒子去學校說情,雖然小乃斌聽不到校長在說什么,但他看懂了校長的表情,便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了一幅家鄉(xiāng)公園的寶塔,用含混的發(fā)音對校長說:“學校里您最大,如果您讓我讀書我就有學上,不然我就永遠沒機會讀書了?!?/p>
兒子小小年紀竟能說出這番話,讓陶艷波大吃一驚。校長被小乃斌的求學渴望打動,終于答應了母子的請求。不過,校長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孩子耳朵聽不見,咋聽課呢?
校長的疑問也是陶艷波的心病,她思來想去,終于打定了主意。第二天早上,她帶著兒子來到學校,懇求校長同意自己跟孩子一起上學,自己來當孩子的“耳朵”,校長同意了陶艷波的請求。
課堂上,楊乃斌被安排坐在第一排,為了不擋住后面的學生,陶艷波從家里拿來一個15厘米高的小板凳,坐在兒子旁邊當他的同桌。陶艷波上課時特別忙,一邊時時“掐”兒子,讓他別走神;一邊忙著記筆記,把老師講的東西盡量多地記下來,為的是回家講給兒子聽。
讓陶艷波欣慰的是,自己的功夫沒白費,兒子學習特別刻苦,成績出人意料的優(yōu)異,每個學期都是三好學生。
母子相伴苦讀6年,兒子中榜母親欣喜若狂
乃斌12歲的時候,陶艷波從電視里了解到,因幼年時期藥物過敏等原因導致后天失聰?shù)暮⒆?,佩戴人工耳蝸是最好的辦法。于是,陶艷波和丈夫賣掉老家的房子,東拼西湊了20萬元,讓兒子接受了左耳植入人工耳蝸手術。小乃斌的左耳終于有了70%的聽力,能聽到3米以內(nèi)的聲音。
楊乃斌小學畢業(yè)時,成績已在班上名列前茅。為了讓兒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為了離丈夫工作的北戴河近一些,陶艷波帶著孩子來到天津上初中。
然而,初中開學后的第一節(jié)英語課還沒上完,陶艷波就低下頭抹開了眼淚。原因就是這里的老師采用了全英語教學,陶艷波沒學過英語,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她一個詞都聽不懂!
陶艷波心急如焚,向英語老師請教她該怎么辦?老師建議她買個錄音筆,把課堂內(nèi)容全部錄進去,每天下晚自習回家后,再一句一句聽錄音講給兒子聽。陶艷波按老師的建議去做了,每晚母子倆都要學到一兩點鐘。
學習上的問題在媽媽的幫助下楊乃斌可以克服,然而,由于自己異于常人,他一直都有著深深的自卑心理。讀小學時,因為很多家長不能接受班上有媽媽陪兒子一起上課,他總共換了三所小學。來到天津讀初中后,每天都有母親陪讀的楊乃斌總能感到別人歧視的目光。這讓他無法釋懷,他經(jīng)常仰天長嘆:老天爺能給別人的為什么不能給我?
2008年7月,楊乃斌被天津重點高中民族中學錄取,丈夫擔心兒子學習壓力太大,建議陶艷波讓兒子改上普通高中,陶艷波卻堅定地說:“壓力再大都有我和兒子承擔,放心吧!”
高中三年很累很累,因為精神緊張,陶艷波開始大把大把掉發(fā),頭頂禿了很大一塊,原本不戴眼鏡的她,近視度數(shù)竟達到600多度。
高考前,兒子的學習更加緊張了。為了跟上老師的進度,陶艷波每天早晨5點半就把兒子叫醒,帶他讀1小時英語、半小時語文,早餐之后再到學校參加正常的晨讀。每天7節(jié)正課,陶艷波一堂不落地陪著兒子聽下來。為了不影響老師第二天講課的進度,每天晚上她還要帶兒子把第二天要上的課先預習一遍,把要提問的問題寫到一個小筆記本上。
一天早上,陶艷波騎著電動車帶著兒子飛快地往學校趕,因為沒有注意到路面井蓋被盜,電動車被絆倒了,陶艷波一下子被甩出好幾米遠,楊乃斌也摔倒在地。他忍痛站起來,看到媽媽手上、腿上鮮血直流,人也被摔懵了,不禁又急又怕,抱住媽媽大哭起來:“媽媽,我不去上學了,我們趕緊去醫(yī)院吧!”
陶艷波咬著牙對兒子說:“你必須去上學,快走!”看兒子不肯,陶艷波虎著臉不理兒子,楊乃斌只能一步一回頭地向學校走去,這也是他上學以來極少幾次“同桌”缺席的情況之一。
兒子走后,陶艷波被好心人送到醫(yī)院,左腿縫了五針,醫(yī)生讓陶艷波留院觀察,但她卻堅持回家給兒子做午飯。第二天,陶艷波又一瘸一拐地陪兒子上學去了。
2011年,楊乃斌以568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河北工業(yè)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yè)。
16載無聲母愛感動中國
大學的課程更加繁重,陶艷波還是一如既往地陪兒子上課、做筆記。高等數(shù)學較難,她一個月就用掉了4個兩三厘米厚的筆記本。
校方考慮到楊乃斌每天都要給人工耳蝸充電,把他寢室的電路修改成24小時不斷電。母子二人每次共同聽課時,同學們都幫他們占第一排的座位,讓陶艷波盡量能聽得清楚明白。課余時間,任課教師也經(jīng)常在家或辦公室給這對母子進行單獨輔導。通過大家的幫助,楊乃斌的成績在班里一直處于前列。
兒子進入大學后,陶艷波的教子理念發(fā)生了轉變。她知道,兒子即將踏上社會,必須讓他學會獨立生活,培養(yǎng)他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為了讓兒子多和同學接觸,陶艷波雖然租有住處,卻讓兒子盡量多地在學校住宿。每天晚上,她陪著兒子上晚自習到近10點鐘,看到兒子回宿舍后,自己再坐20多分鐘的公交車回家。
在陶艷波苦心孤詣的引導和幫助下,楊乃斌逐漸開始了獨立的學習和生活。陶艷波陪兒子讀書十多年來,謀生的擔子全部落在丈夫身上。兒子的成長也促使陶艷波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她想找份工作,幫丈夫減輕家庭負擔,也好盡快攢夠錢,給兒子的另外一只耳朵植入人工耳蝸。
楊乃斌讀大二的時候,校方低價租給他們母子一間屋子,讓他們在那里做快遞業(yè)務,成為一家快遞公司的包裹收發(fā)代理點。碰到有同學寄包裹時,只要兒子手頭沒事,陶艷波就會叫他過來幫忙。
楊乃斌大二暑假的時候,陶艷波建議兒子考駕照。楊乃斌不太理解媽媽的意圖,問為什么讓他一定要學會開車?陶艷波看著兒子,平靜地說,因為你以后要像正常人一樣上班、結婚,要負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楊乃斌這才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于是,他用心地去學了,考駕照的4個科目都是滿分。
陶艷波最開心的莫過于兒子能在逆境中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在媽媽的有意引導下,現(xiàn)在的楊乃斌可以比較順暢地和人交流,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一路走來受到無數(shù)幫助的楊乃斌還經(jīng)常主動去幫助別人。一個同學考試“掛”了好多科,楊乃斌主動提出幫他補課,每天在快遞收發(fā)點給他講題,其他同學知道這件事也跑來問他功課,有趣的是,有時候陶艷波也能幫忙解答。
在青春涌動的大學校園,青年男女互生愛慕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大二那年,楊乃斌喜歡上同系一個有著燦爛笑容的女孩,他對媽媽說,那女孩的笑讓他想到黃金海岸的沙灘,在陽光照耀下閃著金色的光。
看著兒子說起那個女孩時一臉陶醉的神情,她知道兒子喜歡上人家了。陶艷波鼓勵兒子說:“斌斌,你有愛的權利,有了喜歡的女孩,就大膽去追求,即便失敗了,也證明你有追求幸福的勇氣!”
在陶艷波的鼓勵下,楊乃斌大膽地向女孩坦露了自己的心扉,面對表白,那個女孩卻反問他:“謝謝你對我的厚愛,不過,你能經(jīng)常陪我嗎?”這一句話讓楊乃斌頓時語塞,畢竟,他還要在媽媽的幫助下,花比同學多幾倍的時間學習,確實沒有過多的時間花前月下。
聽兒子說了他向女孩表白失敗的經(jīng)歷,陶艷波鼓勵他說:“兒子,人家姑娘說得對,你現(xiàn)在還沒有多少能力給別人幸福,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要磨利自己的翅膀,為將來做一個優(yōu)秀、出色的男人打好基礎。到了那一天,會有更優(yōu)秀的女孩看上你的!”
陶艷波和兒子同桌16載,一路培養(yǎng)聽障兒子成人又成才的事跡感動了萬千網(wǎng)友,經(jīng)過層層選拔,陶艷波最終當選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
2015年春節(jié)前夕,陶艷波一家三口到北京參加了頒獎晚會的錄制。節(jié)目錄制中,陶艷波向主持人提出,希望丈夫能和她與兒子一起上臺領獎,因為她陪讀16年,是丈夫一個人工作供他們上學,更不容易。主持人爽快答應,堅強的一家人共同走上舞臺正中央領獎,現(xiàn)場不少觀眾都被感動得流下眼淚。
2015年6月,楊乃斌就要大學畢業(yè)了,陶艷波打算讓兒子先走入社會,找一份工作,希望兒子能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如果兒子工作以后還想繼續(xù)深造,讀研、讀博,只要需要,她都會繼續(xù)陪讀下去。
責編/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