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會賢 劉姍姍
摘要:在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中靈活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提升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嘗試面向專業(yè)應用設置教學內容,設置多層次探索式的案例、項目或任務,采用分組分工合作方式,借助網(wǎng)絡輔助教學平臺等手段將行為導向教學法引入計算機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法;實踐教學;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12-0119-02
Application of Behavior-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Public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AO Hui-xian, LIU Shan-shan
(Jina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Ji 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If the behavior-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effectively used in public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computer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students key ability. When the behavior-oriented teaching methodis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teachingcontent is applied, multi-levelexploratorycases, projectsor tasksare set up, students study in teams, the networkassistedteachingplatform is used, it can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behavior-oriented teaching method;practical teaching; public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是為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提供的計算機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提升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動手上機實踐,因此實踐教學在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中實施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行為導向教學法,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
1 行為導向教學法及其特點
行為導向教學法,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后來逐漸被世界各國職業(yè)教育界所接受和推崇,它是職業(yè)教育教學論中的一種新思潮。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理論基礎上,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工作情境,完成工作任務,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掌握技能、習得知識、形成職業(yè)核心能力的現(xiàn)代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教師處于主導地位,重點控制教學方向和進程,在教學活動中用行為來引導學生,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有關的知識、技能以及經驗,從而使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體系。
行為導向教學的基本流程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活動或學習任務,通常采用分組的形式,使學生承擔不同角色,分析研究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并以成果展示的形式來檢驗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最后通過綜合評價對本次學習活動進行分析歸納,進一步促進學生們的思考。從問題解決方案的選擇、設計、修改、實施,到學習反饋和結果評價,教師都要起到積極的主導和監(jiān)督作用,確保任務完成的時效,并督促學生保持良好的協(xié)作關系,既各司其職又攜手合作,進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
行為導向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實際上包括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例如: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問題式學習法、大腦風暴教學法等。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根據(jù)學生特點、課程類型以及教學目標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1)面向專業(yè)應用設置教學內容。強化專業(yè)特色和職業(yè)技能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點。具有基礎性和應用性兩方面作用的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完全可以把專業(yè)任務有機地融入到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去,使得學生在學習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解決自己專業(yè)的實際問題。一方面,由于計算機在各專業(yè)的應用有所不同,不同專業(yè)的教學內容應該有所側重。如管理類專業(yè)可以適當側重數(shù)據(jù)庫的內容,藝術類專業(yè)可以適當側重多媒體處理軟件的應用。另一方面,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采用的素材、案例、任務、項目等可以來源于各專業(yè)的實際應用。如在學習WORD時,不同專業(yè)的應用場景不同、應用內容不同。如工程類專業(yè)學生的主要工作是市場調研、工程項目的設計、管理、實施、監(jiān)督等應用場景,其應用內容主要涉及撰寫市場調研報告、編寫項目任務書、制定項目實施計劃等方面的文檔資料。通過把各專業(y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案例嵌入到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本課程在本專業(yè)工作中的應用,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性與積極性。
2)設置多層次探索式的案例、項目或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高校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通常采用以班級為組織形式的集中授課方式,班內新生由于來自不同地區(qū),掌握計算機的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能更好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設置多層次的探索式案例、項目或任務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師通過選取一個或幾個簡單和典型的案例對一些關鍵的知識點和技能進行講解演示,便于學生初始學習和對知識的遷移。然后,再和學生討論選定一個完成難度較高的能覆蓋一些知識點、一個知識單元或幾個知識單元的大任務或大項目來協(xié)作完成,從而讓學生建構一個系統(tǒng)的、全面的知識框架。最后,師生共同對項目或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定。如在學習PowerPoint時,教師首先制作并演示一個簡單美觀并能涉及關鍵知識點的PPT演示文稿,讓學生們對PowerPoint先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演示講解之后,列出涉及PowerPoint的重要知識點及關鍵的操作技能。然后,創(chuàng)設這樣的工作情景:學校要制作一個對外交流宣傳的PPT演示文稿,請每組同學協(xié)作完成。學生們通過“方案設計、計劃制定、素材收集、任務實施、檢查完善”這一步驟,制作完成學校的宣傳演示文稿。最后,每組學生展示點評項目成果。
3)采用分組分工合作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學習。對于綜合性的復雜的項目或任務采用分組分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這樣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革新創(chuàng)新、自我學習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等職業(yè)核心能力。分組的原則、組員的搭配、任務的分工、成員的數(shù)量等方面直接影響著組員的學習效果。分組之前,教師可采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等形式對全班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及性格特點等進行了解與分析。從課堂實施的情況來看,采取互補方式進行搭配,更能激發(fā)學習積極性。一般每組人數(shù)為5~6 人,由高、中、低三個層次的組員組成,每組一名組長,可集體推選、自我推薦或教師指定。組員間在組長的帶領下,協(xié)作溝通,對具體的工作項目進行認真分析,劃分任務,明確分工,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完成。項目實施過程中安排學習先進生對后進生給予及時的幫助。
4)借助網(wǎng)絡輔助教學平臺拓寬行為導向教學的平臺。隨著多媒體技術日趨發(fā)展進步,計算機網(wǎng)絡越來越被視為是開展合作學習與工作的理想工具。為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更深層次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輔助教學平臺的作用。除了把課程教學信息與教學資源放在了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上,方便學生隨時下載電子課件、習題庫、技能訓練項目等內容,還可以與學生借助論壇進行互動交流。在論壇上鼓勵學生回答、討論、質疑或提出新的問題,對于積極參與討論,表現(xiàn)突出的都給予相應的鼓勵,并在總評成績中進行體現(xiàn)。
3 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幾點思考
1)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和綜合職業(y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更大的優(yōu)勢,比較適于綜合性知識和綜合性技能的形成,對于樹立高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改善學生不良的學習情緒和行為問題都有積極作用。
2)行為導向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術素養(yǎng)、較強的教學組織水平以及較好的實踐能力、調控能力。行為導向教學需要選擇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綜合性應用案例、項目或任務,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大量的教學準備工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時時監(jiān)控好教學的進度以及學生的進展、完成質量,并對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及時進行指導處理。
3)行為導向教學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努力程度直接影響著行為導向教學法實施效果的好壞。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是教師的工作職責,但是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學習自信心的缺乏和學習惰性不會因簡單說教就有本質改變,需要有較好的整體學習氣氛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因此,光憑教師的個人努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能動性,效果是有限的,它要求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努力。
總之,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效加強了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就業(yè)競爭力。但是要成功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并取代一定的成績,不僅需要學校加強教學條件建設,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李青,袁枚.高職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定位探討[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30(20):18-19.
[2]陳士亮,王曉望.行為導向教學論綜述[J].教育與職業(yè),2005(12):50-52.
[3]繆向輝.論工作過程與職業(yè)核心能力的融合——以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為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166-169.
[4]黃炳齡.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實踐教學中的實施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09(26):134-135.
[5]趙薔,解爭龍,田俊華.關于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教育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07(8):136-138.
[6]李媛.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10):72-73.
[7]李學鋒,劉建超,熊熙.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高職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顧力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