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國平
在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習題講評課是一種常見的課型,它能夠糾正學生解題中的各種錯誤,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計算、分析、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在數(shù)學習題講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到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忌講題時直奔主題,不暴露教師的思維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有些題目,自己在做時,往往是無從下手?;蛘呤墙獾揭话?yún)s卡住,無法逾越思維上的障礙。看老師做起來卻是很輕松,等老師講評完,往往也能理解,但自己卻當初就是想不到。所以,教師在講解時,尤其對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不能直接開始解題,應充分暴露教師的思維。長此以往,就能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以南京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模擬試卷的填空題最后一題為例。已知a,t為正實數(shù),函數(shù)f(x)=x2-2x+a,且對任意的x∈[0,t],都有f(x)∈[-a,a]。若對每一個正實數(shù)a,記t的最大值為g(a),則函數(shù)g(a)的值域為_____。
該題難度較大,題目中涉及到的字母較多,不少同學可能題目都讀不懂。教師在分析問題時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同學交流,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要求的g(a)就是t的最大值,即t的最大值是關于a的一個函數(shù)。此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華羅庚曾說過的話,即碰到難題,應該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本原的地方。從而想到先將a特殊化,取a=1,則題目中的字母變少,緊接著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畫出函數(shù)f(x)的圖像,接下來,學生自然容易去找到f(x)的最大值。最后,再把a退回到一般情況,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學生也易于接受。自然,處理數(shù)學問題,涉及到的思想方法是不盡相同的,教師應樂于把自己的想法和學生分享,同時,教師也應該傾聽學生的想法,與學生一起體會數(shù)學解題成功后帶來的樂趣,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忌講解時重方法、輕計算
有的教師在講解時,僅僅重視解題方法的傳授,力求使學生掌握做題的方法,技能。而計算方面則重視不夠,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方法,計算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而在課堂上不舍得花時間讓學生算,導致學生的運算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殊不知,運算能力也是高考中重點考查的一個方面。最近幾年各省的高考題中,有些題目對運算能力的要求較高,學生上手容易,方法也都知道,但不少學生就是算不出答案來。究其原因,固然是和解題時的運算量較大有關,但根本上還是這些同學的運算能力不強所致。而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一夕之功。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算。當然,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計算過程加以調(diào)控。比如可以將一道解析幾何題分為幾個步驟,每一個步驟等學生算完后可以對一下答案。從而有效地調(diào)控學生的運算過程,避免學生在彎路上走太多,以達到課堂效率的最優(yōu)化。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三、忌教師在講解試題時片面化、絕對化
高中數(shù)學題目是千變?nèi)f化的,有時,把條件和結論稍作變化,題目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在講解時應綜合考慮條件和結論兩方面的因素,不能讓學生犯思維僵化的毛病。如在解決解析幾何問題時,設點和設斜率是兩種常用的處理方式;解決向量的數(shù)量積問題時,有定義法,坐標法,基底法三種。到底是哪個方便,哪個更有利于解決問題,應具體題目具體分析,切不可一刀切。再如在數(shù)列問題中,前n項和Sn和通項an經(jīng)常在一個等式中會同時出現(xiàn)。常規(guī)的處理方式是消去Sn或者消去an,但還應視具體題目而定,去觀察題目條件和結論的聯(lián)系。下面以蘇州市2012年高一期末考試第19題為例,已知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滿足an≠0,anSn+1-an+1Sn=2n-1 an+1an,n∈N*。求證:Sn=2n-1an;該題當時有不少同學看到條件中有Sn和an,就想到消去Sn,或者想到消去an,結果發(fā)現(xiàn)越化越繁,最終無功而返,這等于就是陷入了一個思維的定勢。正確的做法是觀察條件和結論的聯(lián)系,從結論中找到Sn和an的關系,從而在原等式兩邊同除以anan+1即可解決。
這就提醒教師在平時講解時應堅持全面而客觀的原則,避免絕對化、片面化地處理問題。在教給學生通法的同時,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忌講解試題前不做統(tǒng)計分析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做一個統(tǒng)計分析,比如,統(tǒng)計一下每道題目的錯誤人數(shù),錯誤原因。接著要對學生的錯因進行分析,對一些典型的錯誤,或者是好的解答,可以用手機拍下來,在課堂上用多媒體來展示,讓學生一起來分析,評議。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在統(tǒng)計分析后,就要明確哪些題目不需要講,哪些題目略講,哪些題目精講,哪些題目由學生來講,哪些題目需要增加變式。這樣,在講評時就會得心應手,有的放矢。同時,在講評時,一些類似的題目可以放在一起講,讓學生去明確它們的異同之處,加深學生的印象,利于學生去掌握,記憶。此外,對一些典型問題做一些變式引申是很有必要的,既能及時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診斷,又能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遷移能力。最后,我們知道,講評完后也不是一勞永逸了,教師還應對學生的錯題進行滾動訓練,將一些錯題或者其變式題讓學生再次練習,使學生達到最終掌握的目的。
總之,習題講評課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講評時應該避免犯以上四類錯誤,并堅持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原則,通過合理而有效的講評,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shù)學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