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紀錄片的某種熱愛激勵我創(chuàng)立了iDOCS,這是一項在中國還從未有人嘗試過的挑戰(zhàn)。2009、2010和2011年的三屆成功舉辦使iDOCS的想法得以夢想成真,而2014年她再次啟航。立足于當下,我愿借此時機回顧過去并展望未來。
起初,iDOCS的創(chuàng)立應是一件偶發(fā)事件,或者說是機遇使然。當時我正在為手頭做的一部紀錄片滿世界尋求資助,忽然看到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電影節(jié)(IDFA)為紀錄片制作和推廣發(fā)放專項基金。那時候我已經在北京東跑西顛地為了免費放映紀錄片掙扎了好一陣了,因此,雖然尚未就iDOCS的時間表與組織架構制定出完善的方案,我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同時申請了紀錄片制作與推廣的兩項基金,想看看能否“撈草打兔子”。強烈的意愿讓我真的預感到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結果兔子沒逮著,卻撈了一捆草,推廣活動的基金申請下來了,iDOCS也就如此“被”誕生了。吊詭的是,對我來說更為迫切需要的制作基金從此一如金瓶落井般再了無消息了,這弄得我心里空落落的,也有點沮喪。而且接下來iDOCS的巨大工作量幾乎耗盡了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我再沒心思去聆聽自己內心因為始終未能如愿完成制作紀錄片的嗚咽聲。
隨著iDOCS的成長,在諸多方面她像極了傳說中的怪獸饕餮,永遠饑渴,從不滿足。對于影片的多樣性選擇和觀眾滿意度,它總是要求得更高、更多,常常超出我的能力所能及之外。由于來自IDFA這些僅有的專業(yè)基金遠遠無法滿足這只餓獸,我不得不同時向那些愿意看到iDOCS成長的私人或機構尋求資助。iDOCS在成長,她的胃口也在增大,在我面前,她幾乎幻化為一只枵腹饑腸的獅子,鋸牙鉤爪,卻又令人血脈噴張。喝彩聲中我成為孤獨的馴獸師,遺忘身后的是熱情過后的艱辛。
在那三年里,我獨自在舞臺的中央扮演這樣一個角色,似乎是在取悅整個世界。我需要從這個“馬戲團”里脫身。于是2012年和2013年,我聽從那個已經被iDOCS擊潰的自己內心的需求,去完成那兩部幾乎已經成了“棄兒”的紀錄片。我整個人的身體和能量已經被“獅子”和觀眾以及我那樂于取悅他人的本質所耗盡。值得慶幸的是,我還能夠重新燃起一些我最初的熱忱并用它支撐自己把紀錄片推進到了后期制作階段。
時間來到2014年,由于種種原因,我又被帶回iDOCS——“獅子”需要食物的鼓勵,觀眾躁動不安,空空的舞臺在期待它的主人。即便是對于iDOCS的期待值已經獲得提升,但資源卻依然匱乏。IDFA的資助、個人和各種組織的捐贈均不可得。
以往的喝彩幾乎演變成今朝折磨人的嘲諷:“理所當然!”取悅眾人是否真是我的命中注定?繼續(xù)下去的努力似乎被卡在了齒縫間——或是被生吞活剝,或是被咬成兩半吐再出來。理想的破滅猶如利齒穿透我的肺腹,感覺能量流逝,生命似乎也將棄我而去。
我卻還是盡力去馴服這頭“獅子”,以我的性命來撫慰它的撕咬,以我的性命來完成2014iDOCS這最后的努力。這也還是在依靠眾多志愿者的付出和我自行承擔一切費用開銷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這次是為了我自己,為了釋放自己去欣賞此生中依然會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青青草原,它召喚我在它平和寬廣的胸懷中躺下、歇息,以便于蓄積能量、重新啟航。在那一天交賬的時候,希望我可以捫心無愧,“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p>
2014iDOCS團隊:從2009年的第一屆,2010年,2011年,再到今年的第四屆,對iDOCS來說,已經算是奇跡了?!懊恳粚枚加锌赡苁亲詈笠粚?,且行且珍惜”是鄭瓊常說的一句話,這背后到底承載著多少或許只有她自己知道。一路走來,每年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每年都在堅持,每年也都在收獲,直到今天。未來會怎樣,我們不知道,那就活在當下,抓住眼前值得的事。
責編/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