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識猷
一個人能無聊到什么地步?日前《科學》雜志刊登了弗吉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參加實驗的志愿者先接受電擊,電擊很疼,他們紛紛表示“如果能花錢買不被電,那我愿意買”。然后,這些倒霉的志愿者需要單獨在一個房間里待15分鐘,房內(nèi)空無一物,除了電擊器。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是打算靜思15分鐘,還是會無聊得寧可電擊自己也好過無所事事?
事實是,67%的男志愿者和25%的女志愿者被無聊逼得電擊了自己,而且很多人電了不止一次。
在不愁吃穿的人群里,無聊已是新的“流行病”,91%的美國年輕人覺得生活無聊。但你可能不知道,研究顯示,“容易無聊”的人,也“容易一生不順”——死于心臟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5倍,還更可能抑郁、更可能焦慮、更可能胡吃海塞,動輒激動憤怒、個人成就較低、更加覺得生活沒有意義,還容易對煙草、毒品、酒精、賭博上癮……“無聊”,可算是“幸?!钡拇髷?。
怎樣擺脫無聊?直覺的答案是“刺激”。不過,事實卻并非如此。刺激只能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nèi)讓你忘卻無聊,并且你還需要越來越強的刺激,才能維持這種逃避效應。這種惡性循環(huán)只會讓情形越來越糟。想要真正擺脫無聊,就得讓自己有能力隨時進入“心流體驗”,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耶所提出的。
獲得心流體驗的關(guān)鍵是“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我們與世界關(guān)聯(lián)的方式。如果沒有給自己事先安排好“打算專注的目標”,注意力就容易滑向煩惱之事和生理不適,于是越無聊越是渾身不舒服,越無聊越是情緒低落。
而當你面對一個明確目標,清晰知道自己必須采取哪些步驟來達到目標,而你的個人能力與需要挑戰(zhàn)的難度恰好相當時,就有機會進入一種全神貫注的專注狀態(tài)。這一刻,你“心無雜念”,情緒、意圖和想法相互配合。事情做到尾聲,你才恍然發(fā)現(xiàn)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很久,而當你回顧自己剛才的成果和體驗時,會不自覺地心生感激與快樂之情。
在刺激過載的世界,要用專注打敗無聊,不妨從清理手機做起——刪掉不重要的app,關(guān)掉不重要的提醒,確保自己能注意到重要的提醒。然后,專注在你眼前的任務上。(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