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芳 (河北省任縣中學 055150)
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策略
趙慶芳
(河北省任縣中學 055150)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課堂意在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解決更多的問題。高效課堂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充分做好備課工作,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低效 原因 高效課堂 構建方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共同交流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掌握技能的主要渠道。而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則是每一個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也不是程序化了的機器,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教師轉變成為了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堂語文課是否成功,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認知需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低效課堂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二者不能統(tǒng)一,和諧而造成的。
(一)“教”的方面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還是以教材為中心,上課循規(guī)蹈矩,沒有創(chuàng)新,不能突破,怕學生學不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因此上課時不停的講,學生就是被動地接受,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甚至有的教師沒有認真研究教材,沒有了解作者的編寫意圖,對教學內容隨意刪減,一味地迎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出發(fā),雖然讓學生合作、探究,課堂表面熱鬧非凡,學生熱情高漲,但實際上學生是在漫無目的地討論,對問題的了解還不夠透徹,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低下。2.受應試教學思想的束縛,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學習的結果,對學生的努力和感受視而不見,沒有形成客觀、公平、公正的評價,造成教學活動重心的偏移,使課堂教學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這樣的評價方式,把教學活動過程變成了枯燥無味的機械記憶和模仿練習,死記硬背和重復練習成為了主要的學習方式,忽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啟發(fā)、探究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智慧無法閃現(xiàn),個性發(fā)展受到嚴重壓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成為了泡影,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能得到落實。3.有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忽視了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合理運用教材、整合教材、創(chuàng)新教材,不注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指導和培養(yǎng),不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關注,使“教”與“學”不和諧。
(二)“學”的方面存在的問題
1.有的學生語文基礎不好,在學習上只是被動接受;還有的學生依賴性比較強,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上課精力不集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主動思考,學習不努力,不肯動腦筋,課下又不注重復習鞏固,不注意總結和積累,不能形成知識網(wǎng)絡;有的學生在家庭中父母督促不到位,自己自制力又比較差,在學校本來時間就比較緊張,回家以后又不及時鞏固復習,學到的知識不能消化吸收,很快就忘記了;還有的學生不重視基礎知識,又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作業(yè)不認真,粗心大意,教師講過的易錯點再遇到時還會出錯,事倍功半,收獲甚微。2.厭學情緒嚴重,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因為學生沒有語文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習中就會感到枯燥,難以形成愉快的體驗。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以及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在語文學習時的情感、態(tài)度、意志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反差,只有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樹立自信,才能有效地進行語文學習。而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得到重視。學生沒有競爭意識,因此對于考試并不感到緊張和害怕,他們不愿意去認真復習,在考試的時候表現(xiàn)出無所謂、不重視的情緒。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也是應付了事,有的會抄襲別人的作業(yè),甚至有的學習不寫作業(yè),不交作業(yè)?;卮饐栴}也是沒有一點邏輯性,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不注意答題的正確格式。
在實際教學中,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沒有固定的模式,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找準問題的根源所在,這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一)讓學生認識到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學習語文可以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為將來適應社會、參加工作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學好語文很有必要。教師要千方百計增強語文學科的自身魅力和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只有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才能努力學習,并能保持長久的動力。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單靠教師講道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fā)求知欲和探索欲,這將成為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的前導動力。學生語文基礎差,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逐漸進入佳境,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雙邊互動交流信息的過程,這種交流互動是建立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礎上的,是以情感為載體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讓學生感覺到輕松和愉快,在這種氛圍中,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真正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指導他們,幫助他們,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總之,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但是,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開拓創(chuàng)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就一定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
[1]周菊芳,高彩娟.新課程改革帶給語文教師的思考——浙江省紹興文理學院附中校長周菊芳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32).
[2]馮昕.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J].成功:教育,2010(10).
[3]曹達舟.課程改革 教師先行——淺談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師素養(yǎng)[J].語文學刊,2010(8).
[4]李曉娟.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實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1).
(責編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