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強
“一案到底” 教學法是指在一堂課中以一個典型案例為主線,以問題為引導,師生之間“導”“學”并舉的課堂教學方式,是一種特殊的案例教學法。
一、根據教材內容選編案例
教材是實施“一案到底”教學的藍本,而案例則是促成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手段或工具,簡言之,案例應服務于教材內容。在進行案例選編時,先要深入分析教材蘊含的信息,包括教材的地位,重難點知識,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等內容。對教材內容了然于胸,駕馭自如,就能恰如其分地選取適當的案例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比如,筆者在準備必修2《政治權利與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和準則》時,確定了教材的重點是公民的政治權利、政治性義務及公民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則,教材的難點是公民應如何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的原則。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把握,筆者選取了重慶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因在網上轉發(fā)他人的帖子而被勞動教養(yǎng)的案例。該案例中,任建宇的行為既有合理之處,也有不當的地方,這樣的一種沖突實際上構成了討論的焦點。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思考和討論,明確了法律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深刻理解了如何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和履行政治性義務,學會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本節(jié)課所選取的案例契合教材內容,因此,案例的選編是成功的。
二、根據學情選編案例
教師在選編案例時,應充分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學生的能力達到了怎樣的水平?”、“案例是否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解?”等問題。
【案例】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的使用功能日益增多。但是手機在給學生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問題:有些學生沉迷于手機游戲,影響休息,貽誤了學業(yè);有些學生通過手機上網瀏覽不良網頁,給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傷害;有些學生利用手機作弊,助長了僥幸心理,等等。我們應正確看待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只有引導學生恰當的使用手機,才能化弊為利。對學生而言,要減少手機的不利影響,關鍵是要增強自控力。政府應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以應對手機對青少年學生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參照、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做法。探究與討論: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矛盾分析法的?
矛盾分析法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的內容,也是全書中的難點,學生往往對矛盾的有關原理搞不清楚,常常犯張冠李戴的錯誤。為加深印象,促成理解,筆者所選編的案例體現了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辯證關系、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等觀點。學生通過對案例文本的閱讀、思考與討論,能夠區(qū)別不同的知識點,如“對立面”強調矛盾及其普遍性,“對立面的轉化”強調矛盾的同一性等等。借助案例材料對知識點進行比較,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三、根據構建知識網絡的需要選編案例
在實施“一案到底”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選編合適的案例來引導學生樹立全局觀念,構建好知識網絡,達到最優(yōu)的學習效果。
【案例】 2013年“4·23”嚴重暴力恐怖案件發(fā)生后,黨中央高度重視,對案件處置、善后、維護全疆穩(wěn)定等作出指示、提出要求。據此,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周密組織本地區(qū)的專項行動,積極配合支持新疆的工作,在全國形成嚴打嚴防暴力恐怖活動的強大攻勢,堅決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切實維護各族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社會秩序。俄羅斯對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做法表示支持,并將加強與中國在國際反恐問題上的合作。探究與討論:上述材料體現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觀點?
本案例涉及我國的國體、公民的政治權利義務、政府的性質及職能、全國人大的職權、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與地位、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國際關系等眾多知識點,學生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脈絡及熟練掌握整個模塊的知識以后才能充分作答。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