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馬勇
【摘 要】 目的:觀察發(fā)泡膏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2例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1例。分別給予發(fā)泡膏和扶他林乳膠劑治療,療程為2周。結果:經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臨床癥狀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發(fā)泡膏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療效顯著,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中醫(yī)外治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發(fā)泡膏;扶他林乳膠劑;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中圖分類號】R68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2-0084-02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臨床治療方法頗多,非手術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有針灸、小針刀、中藥外敷、熏蒸、封閉、理療等,封閉治療臨床效果較好,但由于激素類藥物會產生較多的毒副作用和并發(fā)癥[1],一般患者不太愿意接受,臨床上患者比較容易接受的治療多為休息制動、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用活血止痛類中藥外敷、外敷扶他林乳膠劑等。筆者對31例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患者在采用中藥驗方發(fā)泡膏進行天灸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門診接受治療的的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患者62例,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36±4.1)歲;病程5d至2年,平均1.5個月;左腕26例,右腕36例。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發(fā)泡膏治療,31例)和對照組(扶他林軟膠劑治療,31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
1.2 診斷標準[2] ①有勞損史,好發(fā)于家庭婦女及長期從事腕部操作者。②橈骨莖突部疼痛,腫脹隆起,壓痛,腕部勞累后或寒冷刺激后疼痛加劇,局部腱鞘增厚,握物無力,活動受限。③握拳尺偏試驗陽性。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發(fā)泡膏治療。配制:斑蝥、雄黃,研極細末,以1∶3的比例混合, 用凡士林調成軟膏狀。使用時于橈骨莖突痛點處以約5cm×5cm的中間剪約黃豆大小圓孔的醫(yī)用膠布貼敷,取上藥約黃豆大,敷于橈骨莖突痛點膠布圓孔處,再以約5cm×5cm的醫(yī)用膠布貼敷其上固定,待6~8h局部起一小水泡后,揭去膠布,水泡無需處理,創(chuàng)可貼或無菌紗布覆蓋保護,一般5~7d水泡自行吸收愈合,若水泡破損,用消毒棉簽擠干淡黃色液體后,外以無菌紗布覆蓋。一周治療1次,1次為1療程,待皮膚恢復后進行下一療程,同時配合休息,適當制動,治療2周后觀察療效。
對照組用扶他林乳膠劑(20 g/支,北京諾華制藥公司生產,生產批號X4290)治療。 方法:依據患處面積用扶他林乳膠劑適量涂于患處,并輕揉局部一分鐘,3次/d,同時配合休息,適當制動,一周為一個療程,治療2周后觀察療效。
1.4 觀察指征[3] 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觀察比較兩組臨床指征: ①疼痛應用視覺評估法(VAS)評測治療前后疼痛的程度。 ②壓痛程度。 0分:無壓痛;1分:較重力度按壓時疼痛;2分:中等力度按壓疼痛;3分:輕力度按壓即痛;4分:劇痛。 ③功能障礙。 0分:活動正常;1分:腕關節(jié)及拇指活動稍受限;2分:活動受限較明顯,腕關節(jié)及拇指明顯活動痛;3分:活動受限明顯,腕關節(jié)及拇指活動疼痛劇烈。
1.5 療效評定 依據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①治愈:腕橈側腫痛及壓痛消失,功能恢復,握拳尺偏試驗陰性:②好轉:腕部腫痛減輕,活動時輕微疼痛,握拳尺偏試驗陰性;③無效:癥狀無改善??傆行?治愈率+好轉率。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2.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 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31例患者采用發(fā)泡膏治療后,臨床治愈20例,好轉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55%。其中,發(fā)泡一次治愈11例(35.48%),好轉18例(58.06%);發(fā)泡兩次治愈20例(64.52%),好轉9例(29.03%)。隨訪時間為半年,期間均無復發(fā)。
2.1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組臨床癥狀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由于拇指或腕部活動頻繁,使拇長展肌鍵和拇短伸肌鍵在橈骨莖突部腱鞘內長期相互反復摩擦,導致該處肌鍵與腱鞘產生無菌性炎癥反應,局部出現滲出、水腫和纖維化,鞘管壁變厚,肌腱局部變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內的滑動受阻而引起的臨床癥狀。臨床使用的扶他林乳膠劑其有效成分是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物雙氯芬酸鈉,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達到減輕炎癥反應及疼痛 [3]。
中醫(yī)認為此病由于素體氣血虛弱,腕指長期勞作, 又因風寒之邪積聚腕部,日久可致氣血壅滯,勞傷氣血,或風寒斂縮脈道、筋經,絡脈失和而成。故治療上以調補氣血,通經活絡,散寒除濕為主。發(fā)泡膏方中斑蝥有攻毒蝕瘡,逐瘀散結之功;雄黃有燥濕,祛痰,殺蟲,解毒之功[4]。筆者以此兩味藥制膏貼敷患處,于阿是穴作發(fā)泡炙,兩藥相合,可達到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通絡止痛之效。斑蝥可使動物和人的皮膚發(fā)紅起泡,其有效刺激物為斑蝥素,斑蝥素刺激性頗強,而發(fā)泡作用緩慢,通常不損害皮膚深層,所形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斑蝥貼于阿是穴上,起到一種局面的化學性燒傷性刺激作用,這種刺激作用在皮膚的神經感受器上,通過復雜的神經反射機理而達到止痛及治病的目的。斑蝥的逐瘀散結之功可以加速局部血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局部營養(yǎng),使局部的病理組織吸收,炎癥消退,此過程可能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達到減輕炎癥反應及疼痛,有待實驗驗證。而臨床治療中發(fā)現,病程越短,療效越好。本藥膏藥性有毒,應小劑量使用,且僅供外用,筆者在治療中至今尚未發(fā)現發(fā)生過敏或感染、中毒等不良作用的病例。本法操作方便,發(fā)泡無明顯疼痛感,痛苦少,具有中醫(yī)簡便驗廉的特點,不失為治療此病的一種有效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鄔強,熊锳,余悅,等,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治療概況[J].中醫(yī)正骨,2011,7(7):36-37.
[2] 陳渭良 ,鐘廣玲 ,元日成,等,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1994:196.
[3]王銀河,朱麗華,任 杰.扶他林乳膠劑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藥物與臨床,2011 .8 (31 ):89-90.
[4]宋立人.中華本草[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387-391,25:199-202.
(收稿日期:2015.0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