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海燕 (新疆塔城地區(qū)裕民縣人民醫(yī)院,新疆裕民834800)
有研究提示,SLT聯(lián)合PDT對于穩(wěn)定期COPD的癥狀具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可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痊愈[1].本研究對60例穩(wěn)定期COPD患者進行分組對比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04/2014-10我院共收治COPD患者60例,所選患者入院后經肺功能評估、影像學檢查,且其肺功能評估情況、臨床癥狀特征均符合《COPD診治指南》中的穩(wěn)定期COPD的相關診斷標準.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上述病例分為兩組并對比觀察,對照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平均年齡(59.4 ±7.0)歲,病程平均(14.8 ±1.2)年;觀察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平均年齡(59.6±6.9)歲,病程平均(15.0±1.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肺功能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選患者均在戒煙、進行適量肺功能訓練、食療、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基礎上按照下述要求予以藥物治療.對照組:單純予以400 mg/次,1次/d的萬適寧PDT片(準字H20010091,唐山太陽石藥業(yè)生產),持續(xù)服用3月療程結束.觀察組:予以SLT+PDT治療,PDT片用法用量參照對照組,同時予以患者1次/d的舒利迭吸入劑(SLT含量在50 mg/次),吸入完畢應及時漱口以防止顆粒殘余氣道.
1.2.2 觀察項目 療效:在治療前、療程結束后根據FEV1測量值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評估、分級(參照COPD肺功能分級標準),并根據患者在治療后的癥狀改善情況、肺功能改善情況將療效分為顯效(治療后患者哮喘、非可逆性氣流受限等COPD癥狀基本消失,患者肺功能評級改善兩級或以上)、有效(COPD相關癥狀顯著改善、肺功能改善1級)和無效(相關癥狀、肺功能無明顯改善或加重)三種.急重期轉入率:記錄治療開始至療程結束期間兩組患者轉為急重期COPD的例數(shù),并將其與本組患者總數(shù)之比作為急重期轉入率.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組間的顯效率、總有效率及急重期轉入率,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中顯效、有效、無效分別有22例、6例和2例,本組顯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73.3%和93.3%,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自治療開始至療程結束的期間內,觀察組、對照組分別有0例、5例轉為急重期,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1).
表1 兩種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對比 [n=30,n(%)]
COPD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發(fā)生、發(fā)展可能與環(huán)境刺激、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有關,COPD的臨床癥狀以可逆氣流受限、炎性反應為主,該病病程較長,具有難治性和反復性的特點,其有可能引發(fā)各類心肺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根據COPD的病情可將其分為穩(wěn)定期、急重期兩種,其中急重期COPD患者的病情惡化、加重迅速,臨床病死率高,患者多伴有呼吸衰竭癥狀,治療困難;相對而言,雖然穩(wěn)定期COPD患者的病情相對穩(wěn)定、癥狀反應得到一定的控制、病死率大大降低,但患者的氣道炎性反應依舊、且患者的肺功能普遍較差、呼吸困難癥狀較為常見,若不能及時、有效施治和控制病情,則極有可能發(fā)展為急重期COPD[2],如何選擇理想的用藥方案治療穩(wěn)定期COPD值得臨床關注.本研究對60例穩(wěn)定期COPD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顯效率、總體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中患者的急重期轉入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知,SLT作為 β-受體激動劑,可擴張支氣管、改善肺功能狀況,而PDT則通過下調參與哮喘發(fā)作過程的白介素-16來預防呼吸道感染發(fā)生、控制COPD病情發(fā)展[3],因此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COPD,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1]鄧勇瑩,薛志文,梅小燕.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細菌定植與炎性反應細胞的關系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5,36(8):1602.
[2]周美娟.穩(wěn)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用舒利迭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1(16):147-148.
[3]嚴 瑾.二藥聯(lián)合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7):1284-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