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林 張德軍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當代學生應該學好古詩詞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思維邏輯。依據新課標的頒布,古詩詞不再是單一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模式
一、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古詩詞的講解之中,任課教師看重的只是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學內容只單單停留在知識點上,學生的理解程度不高,并且要求學生必須學會背誦古詩詞,而忽略了學生是否是真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意境。這樣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失去樂趣,并且會感到恐懼背誦古詩文。不能認真的對待學習語文這個科目,教師著重于背誦和生字的認識,將剩下的置之腦后,學生學會了生字也能把古詩詞背下來,但是卻只是表面理解。
二、改進策略
古詩詞在教育者教學之中占有強有力的地位,是語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對于在教學中發(fā)現的問題,我們會采取適合的解決方式,加以改正。
(一)欣賞朗讀 理解背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邏輯齊發(fā)展的重要時段,然而這個年紀也是學生的腦子轉換和記憶力最強的一個階段,在小學的教學中,教學者應該讓學生在朗讀古詩文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理解作者的意境,只有真正的理解了古詩詞的感情色彩含義才能更好的背誦下來。當然,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認識,而不是單單的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只有認識的多了,才會更好的和更加快的理解古詩詞,所以欣賞朗讀,理解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更上一層樓,朗讀的過程也是重要的,情感怎么傾訴也是需要教學者更好的指導,教學者的朗讀是否規(guī)范對于學生來說也影響巨大。
(二)適當的聯想會加深理解
古詩詞運用了干練的語言表達出來了生動的意境,從古詩詞的語言可以聯想出來作者當時的寫作氣氛,烘托出了作者的情感,教學者應該著重注意古詩詞意境的重現,并且教學者還可以讓學生進入到古詩詞當中去,用角色扮演讓同學領略古詩詞的意境,從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小學教材中的《春曉》,這首詩這是一首惜春詩,詩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剎那,鐫刻了自然的色彩和生活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光的喜歡,對生機勃勃春意的熱愛。言淺意濃,真情實感,深沉韻味,情感無窮??梢哉f是五言絕句中的一粒明珠,流傳悠久,光彩奪人。 整首詩的風格貫穿自然,從古至今,人們歌頌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幾句詩里,蘊含著巨大的藝術寶藏。就比如第一句”春眠不覺曉”為什么春天睡覺睡不醒呢?是什么原因呢?讓學生自己走進詩中,去體會詩中含義。去揣摩當初作者的心理。這不單單是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還有思考能力,還提高了表達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 運用古詩詞
語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精細的語言,豐富的聯想,強烈的節(jié)奏感、從而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fā)作者思想情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流傳至今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從古代能夠一直流傳到今天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和時間磨練的,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所以成為人們一直能夠所接受的文化的經典。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僅是因為語言的干練,還有詩句的押韻,還因為它在寫作方法的選擇,還有技巧的琢磨上都是經久不衰的。
《冬夜讀書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絕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小學是一個最為主要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尤其是古詩詞教育,采用多種手法,從而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愛上語文,并使得學生的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不單單只是背誦,還有理解。
參考文獻:
[1]張長新.詩意盎然的古詩詞教學課堂[J]教師博覽,2011年05期
[2]趙曉天.古詩詞教學的取與舍[J]廣東教育,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