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前真實的生活細物中
有青白玉如意蔓延的慵懶安詳
也有盛世譜寫與文人吐槽間的博弈
不做評判 僅以此過癮拾趣
對于最高理想生活的追求,可如清代文人畫家般精雅簡約,靜候茶香的悠長思緒。另也如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般好物興藝,以更高審美追求提升生活。中國清王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政治安定,經(jīng)濟繁榮,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術高超,也促進了其他藝術品類的發(fā)展。在青白玉萬壽如意中感受到慵懶安詳,即便是一個手卷式牙簽筒,也能透露出“萬壽無疆”的美好生活觀。當然,還有一群文人畫家毫無違和感的“寫實主義”。觸碰與我們距離最近的歷史遺韻,那么真,那么美,那么淡淡的過癮。
瓷之美 天秤座乾隆帝
清代陶瓷生產(chǎn),除以景德鎮(zhèn)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單“民窯二三百區(qū),終歲煙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數(shù)十余萬”,據(jù)統(tǒng)計,乾隆時全國著名陶瓷品產(chǎn)地共有四十余處,遍布各地。如直隸武清、山東臨清、江蘇宜興、福建德化、廣東潮州等地的窯場,都有很大的規(guī)模。加上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yè)更為豐富而多彩多姿。乾隆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天秤座,熱衷于論鑒寶藏古,堪稱歷代國君之冠。乾隆帝特別喜歡正黃,或嘉其乃御用之調(diào),且乃八旗元首正黃旗之色,是以洋彩瓷中,弘歷尤喜黃地之器。據(jù)乾隆二年(1737)《活計檔》記載,乾隆皇帝非常喜愛黃地洋花宮盌,曾旨意:“黃地洋花宮盌甚好,再燒造些?!蓖瑫r還要求“東青釉拱花罇、嘉窯青穿枝蓮八寶雙珠大罇、嘉窯青龍穿枝蓮天球罇,此三樣照洋彩黃地洋花宮碗上花樣燒造些?!笨梢娗∩跸残轮拼善?,君心大悅。“洋彩”之名,君亦用之,透視高宗對來華西風之認同。隨著傳教士來華引入之繁密洋花、使用漸層或白彩交代立體明暗等西洋繪飾,經(jīng)屢次試驗,乾隆年間清宮匠人已能掌握。
怪之美 反正統(tǒng)文人畫
清朝的繪畫藝術成就卓越。文人畫日益占據(jù)畫壇主流,山水畫及水墨寫意畫盛行。清朝初期,以四王為代表江南出現(xiàn)了反正統(tǒng)的畫家,有髡殘、石濤、朱耷、弘仁等四僧。同時,在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的揚州,掀起了一股新的藝術潮流,形成了以金農(nóng)、鄭燮(又名鄭板橋)為首的揚州八怪,對近現(xiàn)代的花鳥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由于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不被當時所謂的正統(tǒng)畫派所認同,而且他們追求的就是真實、現(xiàn)實,他們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主題搬到書畫作品之中,甚至揭露社會的陰暗面。鄭板橋不惜扔掉熱烘烘的烏紗,而寧可回到冷颼颼的秋江上去釣魚,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顯得如此的灑脫。每當他看到貪官奸民被游街示眾時,便畫一幅梅蘭竹石,掛在犯人身上作為圍屏,以此吸引觀眾,借以警世醒民。這就是清朝文人畫家的正義俠客魅力。
宮廷選美 血統(tǒng)的尊嚴
清宮選秀制度始于順治年間,歷經(jīng)康熙、乾隆、嘉慶等朝的多次選美逐漸形成定式。清代后宮,上至皇后,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清朝宮廷選美,即所謂秀女,首先必須是血統(tǒng)純潔的官員的的女子,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年齡要求13歲至17歲。在保證血緣和社會地位高尚的情況下,才講女子的美貌與素質(zhì)。挑選秀女,是為皇帝做妃嬪或為親王、王子指婚,所以必須體形健美、品行端正。因此要經(jīng)過層層挑選,保證無誤。經(jīng)多重嚴格篩選后,最后報皇帝選定,或被納為妃嬪,或指婚給親王或王子為妻。慈禧太后就是以秀女的身份進宮,被咸豐帝選中封為貴人,由于得到皇帝寵愛,隨后晉升為嬪,再升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