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躍東
摘 要 當前新聞行業(yè)具有尤為顯著的媒介融合發(fā)展趨勢,這種媒介融合即新聞行業(yè)中所涉及的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發(fā)展方向。此類發(fā)展趨勢對傳統(tǒng)新聞行業(yè)的新聞采編模式產生了突出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聞采編中各種媒介的應用步伐。新的新聞采編模式具有諸多有別于傳統(tǒng)新聞采編模式的特點,鑒于此,本文就媒介融合對新聞采編的影響以及這種背景下新聞采編具有的新特點進行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 媒介融合;新聞采編;新特點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9-0007-02
現階段,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工作模式已經被多功能一體化的媒介融合趨勢所打破,這便要求新聞采編人員盡快使自身業(yè)務能力向知識服務方向不斷轉型,進一步的拓展自身的發(fā)展空間。在該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對采編工作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討論針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特點時,需要就對媒介融合概念的發(fā)展、媒介融合趨勢對工作人員的要求等方面以及新聞采編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1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及其發(fā)展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最初的含義僅用來描述各種不同類型的媒介予以結合的理念。隨著當前現代化進步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媒介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聞傳播行業(yè)的主流趨勢,且其自身內涵也在日趨豐富。就目前常見的主流媒體如電視、報刊、互聯(lián)網等不同平臺的傳播媒介而言,其相互間的融合已經成為必然。這種融合既有技術進步使相應媒介更加實用的原因,新聞行業(yè)積極采用的原因,也有新聞面對的傳播對象的使用偏好等因素。各類媒介的融合使得新聞行業(yè)中新聞采編工作具有更大的難度,采編對象以及采編內容的編排加工均變得復雜和多樣化。
2 媒介融合對新聞行業(yè)所帶來的影響
2.1 新聞的傳播主體類型更加多樣化
信息技術的日益更新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具有快速傳播信息的設備和渠道更加普及和便捷,因而各類信息和新聞的傳播不再依賴于新聞記者,社會大眾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變得更為突出與重要。例如,社會各界人士較為廣泛地使用手機應用、微博、博客等電子信息渠道以及手機、電腦等便捷的通訊工具進行新聞和消息的傳播。新聞傳播過程的大眾化,反過來又吸引更多的社會人員參與新聞的傳播過程,因而社會大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
2.2 新聞行業(yè)的新聞采編等主要業(yè)務流程有待調整
在以往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新聞行業(yè)已經形成固定的工作流程,即針對某一特定媒體類型,如報刊或雜志以及電子雜志等單一的媒介進行新聞編制和報道,采編工作和新聞發(fā)布流程十分固定。而現如今的社會形勢下,社會大眾對新聞的接受方式更加多樣化、綜合化,對新聞的時效性和傳播途徑有較高要求。新形勢下,新聞從采編到報道都需要建立在整合各類數字渠道與信息平臺的基礎上,新聞資源的共享性明顯增加。同時,新聞傳播過程的改變也使新聞采編模式不再以傳統(tǒng)的業(yè)務流程為主,而是通過各種數字化的媒體類型完成新聞的采編和傳播過程。此外,新聞采編的工作內容也更為廣泛,需要做到利用不同技術不同平臺進行新聞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共享。上述背景下新,聞工作也極大地拓寬了新聞素材的來源及其整合傳播渠道。
2.3 新聞素材的編輯和新聞的報道模式有所創(chuàng)新
一直以來,傳統(tǒng)模式下新聞報道的思路和具體過程基本上均是以線性布局為主,逐步地對新聞事實的發(fā)展發(fā)生過程予以報道。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報道中的思路和內容安排則明顯有所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新聞事件的報道過程中,更多地從全局視角出發(fā),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報道。在對新聞內容的編排整理當中,還注重新聞本身所隱含的社會問題和深層矛盾的討論,使新聞的報道更加具有社會和現實意義,同時也更加凸顯新聞的細節(jié)和性質,使受眾對新聞的自身影響進一步加深了認識。
3 媒介融合下新聞采編具備的特點
3.1 新聞采編具有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
數字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網絡的普及,使得新聞與信息、社會當中的各類事件在各個層面?zhèn)鞑バ拭黠@增加,具有較為突出的“去中心化”特點。在實際新聞事件的發(fā)生過程中,多數參與或目擊人員自身也將成為新聞的傳播者。這種情況下新聞和各類消息的來源更加多樣性,而且具體的信息資源也更加復雜和龐大。在社會民眾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社會事件、各種媒體介質上呈現的材料、生活中的感知等素材,都可成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素材,但這些內容往往同時具有時效性低和真實程度有限等特點,使采編工作任務量加大。所以從整體看來,新形勢下新聞采編工作的信息資源更加豐富,且具有信息量大但內容類型復雜的特點。
3.2 媒介融合下新聞采編的信息載體類型更加多
樣化
在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工作中,采編人員的主要工作方式即用紙和筆進行新聞事件記錄以及新聞稿件的完成,或加以攝影工作進行輔助。在技術設備和新聞媒介更加多樣化、采編工作更加注重效率和時效性的前提下,新聞采編工作中信息的載體即變?yōu)楦鞣N信息設備,諸如手提電腦、錄音筆等記錄和工作設備,以及U盤和網絡載體等儲存手段。因此,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對所采集的信息進行儲存加工以及上傳發(fā)布的過程得到相當程度的簡化。新聞工作者通過采用各種不同類型的信息載體,大幅度提高了新聞采編的工作效率。
3.3 媒介融合下拓寬了新聞事件的使用途徑
在相對單一的新聞報道模式中,新聞采編工作內容主要用于特定的媒體加以發(fā)布,使新聞傳播的范圍和傳播效率受到一定限制。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內容的使用具有廣泛的傳播渠道,除傳統(tǒng)的報刊雜志以及電視廣播之外,新聞事件還將通過各類終端應用、網頁新聞以及視頻網站等各類渠道進行發(fā)布,使不同使用偏好的社會大眾更便捷地接收新聞報道。這種形勢也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中相應人員要具備更加獨到的眼光,能夠敏銳地捕捉新聞要素,并以能夠滿足社會大眾所需要的形式進行新聞事件的傳播及報道。
4 媒介融合趨勢下對新聞采編人員的要求
4.1 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具有較高的信息判斷力
由于時代背景下新聞信息來源更加多樣、信息更加復雜和龐大,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要能夠敏銳地對信息價值進行判斷。采編人員在工作中要對所掌握的新聞信息資源予以篩選整合,準確地把握信息資源中有較高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成分,從而使受眾能夠接收到高質量的新聞報道。
4.2 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具有更高的策劃能力
媒介融合下,媒體間的競爭也更加突出,各類媒體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自身的策劃能力對新聞報道的質量以及媒體自身的競爭力都至關重要。結合目前新聞界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新聞來源途徑的豐富和信息技術的使用,各大媒體的新聞來源在相當程度上近乎一致,因而加強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策劃能力是提高媒體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4.3 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具有更高的工作能力
媒介融合的發(fā)展趨勢使得新聞行業(yè)的不同崗位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擴大了各個部門及崗位人員的工作范圍,因而新聞采編人員需要積極拓展自身的業(yè)務能力范圍及對相關工作內容的了解,就目前新聞行業(yè)發(fā)展來看,新聞采編人員提高綜合業(yè)務能力十分必要。
5 結論
總之,就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而言,媒介融合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媒介融合下,新聞行業(yè)中不同方面的工作內容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新聞采編工作中呈現出信息來源廣泛以及新聞信息載體種類更加豐富等特點,這些方面的因素使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業(yè)務能力,繼而較好地勝任媒介融合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要求,并適應市場競爭的考驗。
參考文獻
[1]姜海濤.媒介融合形勢下新聞采編特點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4,8(16).
[2]李曉靜.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新特點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4(9)
[3]董德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新特點[J].中國傳媒科技,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