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惠
(云南文山學(xué)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在遠古原始穴居時代,人類穴居于山洞,窗的概念就是山洞的入口處,用木頭或草覆蓋加以隱蔽,留小孔通風(fēng)及采光。人類進入半穴居時代,穴居方式轉(zhuǎn)為地面簡單建筑,在建筑屋頂開孔用以排氣、排煙及采光之用,這個孔稱為“囪”,這種“囪”的樣式一直保持到商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房屋不段演化,“囪”的功能也得到改善,除了采光和排氣外還可避雨、避雪,這時的“囪”稱為“牖”,“牖”也從屋頂下移到檐下作為通風(fēng)采光專用,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窗。到漢代,窗設(shè)于門的的一側(cè)或兩側(cè),出現(xiàn)了直欞窗,最早的直欞窗為房屋增大了采光的面積,加大了通風(fēng)的作用,窗的樣式已開始有不同的樣式出現(xiàn),其欞格樣式也有多種,如正方欞格、十字欞格、鎖紋欞格等,甚至在門的上部還出現(xiàn)了“橫披窗”的樣式。窗的樣式得到真正的發(fā)展是在唐代以后,各式各樣的窗式相繼出現(xiàn),至宋代,手工業(yè)較為發(fā)達,窗的樣式變得越加豐富,宋《營造法式》中記載有“版欞窗、破子欞窗、睒電窗和闌檻鉤窗”等四種窗式。窗從遠古穴居時代到明清時期已發(fā)展至成熟,其不斷演化的過程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窗式品種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欞格裝飾也由簡到繁,裝飾紋樣也被賦予了新的吉祥意義和文化色彩。如:明代的建筑較少采用宋代出現(xiàn)的破子欞窗,開始采用檻窗與支摘窗裝飾建筑,至清代檻窗與支摘窗已成為裝飾建筑的主流窗式。
窗是傳統(tǒng)建筑中重要的建筑裝飾構(gòu)件之一,也是構(gòu)成古建筑美的重要元素之一。窗作為建筑物的眼睛,既要采光納風(fēng),又要防御人獸,收攬佳景,俯居住在屋中,不出門也能與外界達到溝通。窗大概分為廳房窗和園林窗兩大類[1]。在民居建筑中,廳房窗的形式主要有:檻窗、支摘窗、直欞窗、地坪窗等,張家花園的窗大多屬于廳房窗類,未見園林窗類,廳房窗類主要以木工為主,其窗欞雕刻裝飾各不相同,圖案造型豐富多樣。
檻窗又叫隔扇窗和格扇窗,在張家花園建筑中較為普遍,其形高而高長,是一種較實用的窗類,主要有十字欞格紋,如意欞格紋,幾何井字欞格紋,回紋欞格等,這些紋樣雖然古樸簡單,但與其它的雕刻紋樣搭配裝飾于欞窗上就顯得分外的精致了。如:張家花園正院的檻窗,以十字如意紋樣的欞格裝飾檻窗,再在其上鑲嵌雕刻精美的菱花紋,使整個欞窗充滿高貴典雅的氣息,更顯示出屋主富足的生活狀態(tài)。檻窗既有墻阻斷外界的分隔功能,又有窗采光透氣的作用,其扇扇相連,每扇分為三個部分,上部為窗頭,中段為格心,格心裝飾面積較大,使用木欞條及鏤空雕刻裝飾,下部為裙板及絳環(huán)板裝飾。
張家花園中的支摘窗見于公子樓、小姐樓的一樓,支摘窗開啟方式是由下往上縱式打開,再用摘鉤固定。支摘窗分兩段式和三段式兩類,張家花園中的支摘窗屬兩段式支摘窗,其上段與下段同寬,上段為可活動支摘窗格,下段為固定絳環(huán)板。
地坪窗是一種直接安裝在欄桿之上的窗,這種樣式的窗形體較小,簡單樸實,由雙扇成組,向外對開。張家花園的跑馬轉(zhuǎn)角樓上均使用這種窗式。
直欞窗構(gòu)成樣式比較簡單,它的基本樣式是由多條欄柵木欞條等距豎向排列。此種窗類在張家花園中不多見,只有為數(shù)較少的幾扇一馬三箭式直欞窗設(shè)于側(cè)院耳房,一馬三箭式直欞窗,其欞條為方形,在豎向排列的方形直欞條上均分上中下三段,各段設(shè)三條橫欞條,起到加固窗形和防止木欞條變形的作用。
張家花園窗飾題材內(nèi)容豐富而廣泛,采用人們直觀感知,喜聞樂見的蔬果花卉、文房四寶、琴棋書畫、香爐博古以及道家暗八仙等內(nèi)容,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福、祿、壽、喜、財?shù)阮}材雕刻于窗欞格之上,以求富貴、吉祥、平安。
1.窗飾中的蔬果花卉用于表達出入平安、祈褔安康、教化子孫的題材,這些瓜果蔬菜相互搭配,通過雙關(guān)、借喻、比擬、諧音、象征等手法,創(chuàng)造出圖形與吉祥寓意完美結(jié)合的題材,寓意人們?nèi)粘I畹募槿缫?。?富貴牡丹、幽蘭高菊、松樹梅花、仙桃葫蘆、福壽延年、石榴蝙蝠、吉慶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貴子等題材,這些題材極富民俗特色,蘊涵吉祥,是中華傳統(tǒng)吉祥文化的主要題材。
2.窗飾中文房四寶、琴棋書畫、香爐博古等內(nèi)容主要表達文人情趣的題材,這些題材表達屋主崇尚儒雅生活、具有書香門第、子孫入世,福祿延續(xù)的傳統(tǒng)儒家思想。
3.道家“暗八仙”主要有張果老的道情筒、漢鐘離的掌扇、曹國舅的尺板、藍采和的仙笛、李鐵拐的寶葫蘆、韓湘子的鮮花籃、何仙姑的蓮花、呂洞賓的寶劍,共八件器物,這八件器物均纏有風(fēng)帶,寓意神力護佑家宅平安,富貴長命、四季吉祥順意的吉祥企盼,道教屬滇南本土宗教信仰,深入人心,在滇南地區(qū)幾乎家家戶戶無一不運用“暗八仙”來作為裝飾題材。
古建筑中,窗是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jīng)千百年發(fā)展垂練,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并存。從窗飾樣式、裝飾內(nèi)容、題材來看,張家花園的窗飾樣式足以顯示主人發(fā)財之后崇尚書香儒雅的文化氣息,屋主將生活的經(jīng)歷,家族發(fā)跡的歷史以及對子孫后世的希望統(tǒng)統(tǒng)融入到房屋的裝飾之中,特別是窗的裝飾中,寓意深遠。《黃帝宅經(jīng)》曰:“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這句話闡釋了人與住宅相依相存的關(guān)系[2]。由此可見古人對房屋的重視,因而對房屋的裝飾也竭盡所能,盡善盡美。
[1]蘇萬興.簡明古建筑圖解.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3年8月.第163頁
[2]丁俊清,楊新平.中國民居建筑從書·浙江民居.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5月.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