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強軍 陳晚根
愛“折騰”的“老何”
□魏強軍 陳晚根
提起七師一二三團二十一連連職工何家科,大家無不豎起大拇指說:這個人頭腦靈活、不簡單、愛“折騰”。
1983年,21歲的老何就獨自一人來到北山承包了采石場,通過自己的辛苦打拼就獲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成為當時一二三團為數(shù)不多的萬元戶,并第一個購買了幸福250摩托車。當時的他,令人羨慕不已。隨后幾年他先后跑過運輸、做過個體服裝經(jīng)營、也搞過藥材批發(fā)、由于頭腦靈活,干什么都很上心,積累了一定的資金。2010年不甘滿足的“老何”又回到了生他養(yǎng)他的團場,在一二三團二十一連的北面承包了300多畝防風林,當時他說:我要在這片土地上干一番事業(yè)來。當年老何就在種植的林帶間隙種上了棉花和打瓜,經(jīng)過自己的精心管理,當年收入10多萬元。2011年老何又在林帶里喂養(yǎng)了3000多只土雞,由于雞的個頭大、綠色環(huán)保,價格實惠,銷路供不應(yīng)求,當年養(yǎng)雞收入就有6萬多元。
2013年頭腦靈活的老何敏銳地觀察到這幾年團場植樹造林的面積不斷加大,樹苗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于是他又在林帶的間隙種植了100畝地的楊樹苗,2015年開春,長大的幼苗全部銷售到一二三團、一二八團以及周邊克拉瑪依地區(qū),為老何帶來了30多萬的財富。2014年冬天他通過市場考察,種紅薯的人員很少,而且市場上紅薯和紅薯粉條的價格比較高,銷路也不錯,于是2015年開春老何從石河子農(nóng)科所引進了適合本地區(qū)種植的紅薯品種——紅河4號。為了減少投入成本,老何自己搭棚育苗,栽植了120畝紅薯苗,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紅薯每畝產(chǎn)量可達4-6噸左右,紅薯的批發(fā)價格每公斤3元左右,加工成紅薯粉條后每公斤可賣到24元,3公斤紅薯可加工1公斤紅薯粉。老何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已訂購了一臺粉條加工機器,并同克拉瑪依大超市簽訂了銷售合同。面對我們到來,他笑著說,我現(xiàn)在只要把我的紅薯種好,保證品質(zhì)和產(chǎn)量,年底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到時候請你們到我家吃粉條。通過短短的接觸,我發(fā)現(xiàn)愛折騰的老何臉上始終掛著笑臉,充滿自信,這大概就是老何成功的秘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