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新闡述新部署,科學回答了協商民主的本質屬性和開展協商民主的重點領域、主要渠道及途徑、方式等,并將之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人民民主方面的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為進一步發(fā)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廣闊的實踐平臺,對堅持中國特色政治發(fā)展道路,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促進人民政協事業(yè)科學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長遠發(fā)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面對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健全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意義重大。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增強民主制度選擇上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斷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更好發(fā)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以更大的包容性、更豐富的形式、更高的效率,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利益訴求,促進政治文明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
提升認識。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開展得如何,取決于各協商主體民主協商意識的強弱。增強協商意識,從黨委、政府來說,要按照“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要求,積極主動參與協商,虛心聽取和吸納各方面的意見。黨政主要領導同志要更新理念,認識到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擴大公民參與乃至增強執(zhí)政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途徑和基礎。應該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發(fā)展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考核體系的重心正逐步從經濟發(fā)展指標向政治發(fā)展指標轉移,而是否重視協商民主、協商民主的發(fā)展情況無疑是政治指標中的重要內容。對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廣大政協委員、各界人士來說,要認清肩負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參與協商過程中始終做到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重,從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有利于推動科學發(fā)展、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出發(fā),敢于講真話、勇于講實話、堅決講負責任的話。
完善機制。要按照中央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總體部署,認真分析影響政協發(fā)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機制因素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進一步規(guī)范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內容、形式和程序,進一步完善協商議題確定機制、知情明政機制、協商形式選擇機制、協商主體遴選機制、各界意見表達機制、協商意見報送和反饋機制,形成程序合理、環(huán)節(jié)完整、相互銜接、務實管用的政協協商民主制度體系。一是明確協商程序。認真研究人民政協同政權機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基層組織等各種協商渠道的關聯性以及相關制度的配套銜接,努力使各種協商渠道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按照制定協商計劃、做好協商準備、開展政治協商、匯總協商成果、協商成果辦理與反饋等五個步驟,設計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操作要求和運作程序。二是明確協商計劃。增強協商的計劃性,有助于政協委員對要協商的議題早知道、早研究,心中有數,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建議,避免倉促上陣、簡單表態(tài)。黨委、政府、政協等要明確年度協商計劃,并列入黨委年度工作要點,明確哪些問題必須由哪些單位、哪些團體通過協商對話解決,細化規(guī)則,并嚴格按照計劃執(zhí)行,切實發(fā)揮好協商的作用。三是明確協商內容。要細化協商的內容,對必須協商的內容作出明確規(guī)定,避免協商的隨意化。要擴大協商議題的覆蓋面,增強協商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力。要突出協商重點,各種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需要召開聽證會的重大事項,應當作為重點提交人民政協進行協商。
創(chuàng)新形式。俞正聲同志要求,要拓展協商民主形式,充分運用全體會議、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等形式,使政協經常性、規(guī)范性協商平臺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在我們的工作實踐中,要對已經比較規(guī)范的協商形式,如專題協商和提案辦理協商,要認真總結其經驗,使各項工作更加完善成熟;對開展還不夠廣泛、不夠成熟的協商形式,如界別協商和對口協商,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使其更加活躍有序。政協的協商大都以會議座談討論的形式進行,但不應該完全局限于會內協商,還可以進行現場協商,使協商從會上“說”走向實地“看”、現場“議”;不僅可以書面協商,還可以網絡協商,使協商更加生動活潑、快捷有效。